鬆花江畔的春天

整整八年,我再未踏上老家黑龍江慶安縣農村的土地。那些關於家鄉的細碎記憶,如同窖藏的美酒,在時光裡愈發香醇,常常於夢中浮現,牽引著我歸鄉的腳步。終於,借著難得的“五一”假期,我迫不及待地驅車啟程,奔赴闊別已久的故鄉。
霓虹閃爍中,我行駛在吉林市沿江街道,車子慢悠悠地掠過寂靜的街巷,整座城市還沉浸在酣甜的睡夢中。天上的繁星與兩岸燈火,倒映在微波蕩漾的鬆花江上﹔遠處龍潭山頂,一條由燈光勾勒的“巨龍”在夜空靜臥低旋,為城市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
一路向北,抵達鬆花江九站段時曙光初綻。江面驟然開闊,街路流光溢彩,兩岸水草豐茂,江水悠悠北去,成群水鳥在波心競翔,繪就一幅靈動的水墨丹青。多年前,我身著舊軍裝,正是在這樣的圖景中來到這裡,經人介紹組建小家,也親眼見証了這片土地的滄桑巨變。雖已五月,東北的春天卻姍姍來遲,鑽進車內的風仍帶絲絲涼意,卻吹不散我歸鄉的熱切。
進入舒蘭地界,初升的太陽躍上天際,瞬間拉開明亮天幕,舒蘭白旗鬆花江大橋映入眼帘。這座去年底剛通車的大橋如蛟龍橫跨江面,將舒蘭市白旗鎮與長春市九台區緊緊相連。我駐車登上橋面,看車流川流不息,心中感慨萬千。這座橋,必將為兩岸帶來更多便利與希望。
在拉林服務區短暫停留,餐廳裡豐富的東北美食香氣四溢,尤其是服務大姐熱情的笑臉、爽朗的嗓門,扑面而來的質朴風情,讓人倍感親切。
駛入哈市環城高速,鬆北服務區的鬆花江更顯壯闊:陽光潑洒在吐綠的枝葉與蒿草上,水鳥掠過波光粼粼的江面,遠處拔地而起的樓宇與眼前的盎然春意相映成趣,構成一幅絕美的春日畫卷。
很快,慶安縣高速口的路牌映入眼帘,陽光已變得溫軟。寬闊的公路向雲端延伸,路邊小樹抽著嫩芽,小草頂開泥土嶄露生機﹔兩側廣袤的黑土地散發著熟悉的氣息,農人在田間忙碌,農機在新翻的土地上往來穿梭。跨路廣告上“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等標識次第閃過,既是慶安發展的注腳,更是鄉人汗水澆灌的碩果。遠處,高鐵與橋涵建設正酣,工人們忙碌的身影在陽光下挺拔如鬆,讓我觸摸到這片土地蓬勃的心跳。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這句詩唯有遠離家鄉的游子方能深諳其味。我的家鄉慶安縣,地處黑龍江省中部、小興安嶺西麓。這裡是“中國綠色食品之鄉”“中國綠色名縣”“中國版畫之鄉”,縣城裡,曾經熟悉的街巷旁,高樓如春筍拔節,道路拓寬延伸,處處涌動著新時代的氣息。
而我出生的巨寶山鄉靠山村,永遠是記憶中的童年樂園:村頭潺潺的小溪、蔥郁的柳樹林,村后稻田裡起伏的蛙聲,村前山崗上未講完的故事……每一幀畫面、每一縷聲響,都是我最珍愛的時光標本。
中午時分,我沿直通村裡的水泥路,緩緩駛近侄兒家。院內水泥地面潔淨如洗,東側五千多平米的光伏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西側高大的磚瓦房紅牆映著藍天,徹底改寫了我對鄉村老屋的印象﹔院子中央,拖拉機、收割機等農機具整齊排列,靜默訴說著現代農業的春日華章﹔院前晾晒的玉米鋪成金色地毯,在微風中閃爍著豐收的光澤。
步入室內,我更覺驚喜:裝修陳設與城市住宅無異,家具一應俱全,水沖廁所、暖氣設備俱全,城鄉生活的界限在此悄然消弭。
自進院門,家人便笑盈盈地圍攏上來。聽說我歸鄉,年近九旬的大娘、縣城的大姐一家、鄰村的表弟等紛紛趕來。寬敞的客廳裡,八載未見的親人們圍坐一團,話匣子一經打開便滔滔不絕,往事與近況在笑聲中交織。
豐盛的午宴很快擺上餐桌,雞魚海鮮俱全,一家人舉杯相慶,歡聲笑語在席間流淌。這就是親情的滋味,讓人沉醉,讓人眷戀。侄兒“李大膽”是村裡少有的留守青年,在年輕人紛紛外出務工的當下,他偏以一股闖勁留在村裡,東挪西借建起全鄉首個百頭牛場,還轉包了五百多畝耕地,憑借勤勞智慧把日子過得風生水起,成了全縣聞名的“新農人”。
此后兩日,我輾轉於親友家中。老姑家的表妹身兼村醫與稻農,既要忙著扣大棚育稻苗,又在網上幫鄉親賣米,展現著新時代農人的多元風採﹔二舅家的大哥守著鄉政府旁的汽車修理鋪,農忙時侍弄農田,閑時經營生意,守家在地的日子有滋有味﹔七十七歲的三姨面色紅潤,若不是滿頭銀發,難掩矍鑠精神,閑聊中得知,她外孫竟與我同在一個城市工作,這份巧合讓鄉愁又添了幾分暖意。
臨別清晨,晨露未晞的田野上,旋耕機的轟鳴喚醒了我。當我在縣城高速口准備返程時,任鄉黨委書記的外甥特意趕來,送我幾箱本鄉產的大米:“給吉林的朋友嘗嘗咱家鄉的好米,幫忙宣傳宣傳。”看著他眼中的期許,我深知這幾箱大米承載的,是鄉人對土地的深情,更是他們讓優質農產品走向更廣闊天地的熱望。
揮別故土,踏上歸途。從第二故鄉吉林到故鄉慶安,這一路所見,是時空的穿越,更是時代的縮影。新舊更迭間,我看見鬆花江滔滔奔涌,帶走了舊日時光,也送來新的希望——正如這一路撞見的春天,在黑土地上萌芽、抽穗,在親人們的笑靨裡生長、盛放。而那些關於家的溫暖,早已隨著春風,深深種進了游子的心底。
李景輝,1972年出生,作家、詩人,筆名王庄。1992年,被中國民族文化藝術創作中心授予全國百名桂冠詩人榮譽稱號。作品散見《人民日報》《經濟日報》《工人日報》《農民日報》《吉林日報》《參花》雜志等。《戰士輔導員》《高牆下的報告》《農閑季節》《路上,聽夢想花開》等作品先后獲得國家、省、市優秀文藝作品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