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多元的城市文化秀——北京大街西歷史文化街區煥新亮相

五月的長春,春意正濃。漫步在北京大街西歷史文化街區,紅磚灰瓦的百年建筑群披上了藝術新裝,咖啡香氣在街巷間流淌,高蹺演員與巨型木偶穿梭其間,游客舉起手機,記錄下這古今交融的生動畫面。
“這裡既有老長春的‘魂’,又有新潮的‘范兒’!”來自沈陽的游客張迅雷手捧主題咖啡,站在一棟修復后的折中主義建筑前贊嘆不已。這場融合藝術展覽、街頭巡游、主題市集等多元業態的“城市文化秀”,正在書寫長春城市更新的生動篇章。
國際大展首落長春 波普藝術對話百年建筑
5月1日9時,空·美術館門前已排起蜿蜒長隊。備受期待的波普藝術大展《鏡像與裂變》在此揭幕,安迪·沃霍爾的《金寶湯罐頭》等76件真跡首次亮相東北。明艷的色彩、獨特的藝術表達,吸引著各地藝術愛好者紛至沓來。
“在百年建筑裡看沃霍爾,就像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專程從沈陽趕來的藝術院校學生陳默站在展品前,眼中滿是驚嘆。“本次展覽涵蓋版畫、影像及攝影作品,分四個單元呈現,將持續至7月20日。”展覽負責人朱儷娜介紹。
藝術與歷史的碰撞不止於展廳。咖啡市集裡,文創品牌將“冰雪”“電影”等元素印在杯套上﹔街區內,偌大的“長春”二字印在牆上,吸引年輕人紛紛打卡拍照……作為長春首個建成運營的歷史文化街區,北京大街西歷史文化街區在4.5萬平方米范圍內完整保留了百年折中主義建筑風貌,通過“修繕17棟+新建9棟”的活化模式,既守護了城市記憶,又注入了現代活力。
街頭藝術巡游 激活城市公共空間
隨著藝術展的熱度攀升,街區的街頭表演也拉開帷幕。11時,中央廣場伴隨音樂聲爆發出一陣歡呼,融合高蹺、木偶、機械裝置的烏鎮原班大型巡游正式開始。
“媽媽,恐龍在和我擊掌!”仿真的機械恐龍搖頭擺尾,引來孩子們陣陣尖叫﹔巨型《綠野仙蹤》鐵皮人踏著歡快的音樂與游客互動﹔高蹺演員從向北書店的門前經過,引發一片快門聲。巡游隊伍途經百年長春歷史展館、郵局咖啡等特色店鋪,最終停駐在露天影院前,形成一條流動的“藝術長廊”。
“‘五一’假期,8大主題劇目,5天50場巡演,將在這裡與游客相遇。”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新業態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孫榮波介紹,“我們將兩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木偶與高蹺相結合,採用不同以往的外觀設計和技術應用,用創新表達方式為古老傳統技藝發聲。”這些表演一經亮相,迅速成為社交媒體上的熱門打卡內容。此外,街區還隱藏著“角落藝人”——手碟演奏者空靈的敲擊聲、薩克斯手的即興旋律,為游客帶來意外驚喜。
首店經濟+文化IP 打造沉浸式消費場景
隨著街頭藝術巡游落下帷幕,夜色中的北京大街西歷史文化街區,正以另一種姿態續寫著活力篇章。當暮色浸染百年磚牆,消費熱潮悄然涌動,首店經濟與文化IP的深度融合,為游客帶來別具一格的沉浸式體驗。
傍晚時分,“郵局咖啡”吉林省首店門前依舊排著長隊。這座由百年郵局打造的店鋪,巧妙地將城市記憶融入飲品之中。復古綠郵筒、滿牆的明信片、搭配上印有54路電車圖案的郵票杯貼,瞬間勾起人們對城市過往的回憶。
移步至咖啡市集,暖黃燈光次第亮起。20余家咖啡品牌在此集結,手沖師們現場制作“吉林限定”特調。以長白山藍莓為原料的“林海雪原”,搭配印有冰雪元素的杯墊,將地域特色與文化符號巧妙融合,成為游客爭相打卡的“文化味蕾”。
傍晚,時光廣場的露天影院中,《祖國的花朵》的經典畫面正在播放,觀眾們手捧著熱飲安靜觀影。抬頭望去,燈光在建筑外牆上交相輝映,傳統與現代、藝術與生活在此完美交融。這條老街的華麗蛻變,正是長春這座“文化城”的生動注腳。
來源:長春市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人民觀察︱看德惠“防汛長城+水美鄉村”如何雙贏?
- 鬆花江畔,晨光熹微。德惠市鬆花江江心島五大圍堤防洪工程現場已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挖掘機揮舞長臂加固堤防,工程車輛穿梭運送土方,技術人員手持儀器精密測量…… 這只是德惠市防汛工程的縮影,面對即將到來的汛期大考,德惠市抓住汛前有利時機,抓進度、搶工期,以“早部署、快行動、強保障”為准則,構建起涵蓋堤防加固、管網改造、數字監測等的立體化防汛體系,確保防洪隱患整治在汛期到來前完成,用實際行動詮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治水理念。…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