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換“新”,打造“家家向往的熟人社區”
今年以來,杭州市蕭山區聞堰街道湘湖人家社區以“家家向往”為黨建引領、以繪制“向往的熟人社區”為理念,以創建未來社區為契機,構建社區一站式全齡服務生活共同體。社區堅持“黨建引領、空間共享、資源融合、服務多元”的宗旨,落地未來社區九大場景服務功能,打造了2300平方的黨群服務陣地,傾力滿足轄區居民日益多元化的文化需求。
空間煥新 “加碼”居民幸福生活
走進湘湖人家社區鄰裡食堂,裡面坐滿了來吃飯的老年人。老年朋友們一邊品嘗美食,一邊拉家常,食堂內充滿歡聲笑語。“這裡的飯菜很實惠,環境也衛生,在家一個人很寂寞,這裡熱鬧些。”一位獨居多年的老人說。
鄰裡食堂共有60余個餐位,提供早、中、晚三餐服務,價格3至18元不等。針對本社區老人不僅有優惠政策,也會在相應的時段提供上門送餐服務。在重點滿足老年人助餐服務需求的基礎上,食堂還服務於社區全齡段乃至周邊居民,讓他們“有處吃”“就近吃”“吃得好”。
據了解,該鄰裡食堂位於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二樓。經過一年多來的精心設計與裝修升級,於12月20日正式發布湘湖人家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煥新啟動儀式,在軟硬件及功能品牌定位上都實現了全面升級。現設有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影美印社、火星娃托育、嬰幼兒成長驛站、湘陽幸福學堂等多樣功能區。
在“煥新”之初,如何精准對接居民需求,讓空間為幸福生活“加碼”?社區依托家人議事會和民情走訪等途徑開展全年齡段的居民調研,在不同區域部署相同功能設施滿足多種需求。特別聚焦“一老一小”,打造兒童服務“雙驛站”、老人服務“雙中心”。同時將兒童和老人的活動交流空間一起放在黨群服務中心二樓,實現了“一老一小”的代際共融。
為提升黨群服務中心使用效能,打造開放、集約、共享的黨群服務陣地,社區以運營前置為理念,巧妙融入“服務魔方”理論,通過復合型功能組合,在同一空間部署不同的場景內容,以滿足多群體、多時段的多種需求,讓群眾“有事找黨群,沒事常來玩”。
居民參與 繪就社區治理“同心圓”
湯永標是社區的熱心居民,也是一名業委會主任,現年52歲。在社區矛盾調解、公益活動、居民議事會上,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心系社區大小事,居民們親切地稱呼他為“老湯”。
像“老湯”這樣的“能人”在湘湖人家社區還有很多。今年,社區創新摸索出“家人議事會”模式,打造社區家事會—小區亭事會—樓道茶話會三級議事,深入挖掘社區能人,目前已營造了3個議事亭,5個樓道議事角,組建了1支居民議事協商隊伍,挖掘了10位議事居民領袖,累計破解了5項小區歷史遺留問題,解決了18項社區民生實事。
社區居民齊參與、共創建,陣地建設才能發揮出“大作用”。今年,社區通過運營孵化+居民自治力量56人,構建“社區治理共同體”,開展“全年齡、全人群”“人人可入圈,事事能為之”的鄰裡活動,從而讓居民更深入參與社區治理和建設,達成“我知曉、我參與、我滿意”的願景。
除此之外,社區還通過黨建聯建、社企共建等構建各項服務的聯合同盟矩陣﹔並創建“一社一品”,融合構建社區建設、志願者組織等品牌矩陣﹔積極發揮自然條件和產業優勢,通過山水鏈接和居產融合,更好地服務居民和企業。
自我造血 激活社區發展“生命力”
在社區一隅,有一處影美印社藝術空間,雖隻有50平方米,但場地卻布置得精致溫馨。主理人吳迎美是一名藝術療愈師,畢業於浙江大學,她在設計領域已深耕細作十余載。“我希望能發揮自身所長,讓藝術走進生活、服務於社區,通過藝術療愈幫助社區的居民,實現助人自助。”吳迎美說。
每周,吳迎美都在自己的藝術空間為居民開展公益繪畫活動,以藝術為媒介,為社區特殊人群送去關愛。迄今為止,空間已成功舉辦了12場公益活動,累計服務180人次,療愈了周邊不少居民們的精神世界。
今年以來,湘湖人家社區踐行“社區空間主理人”模式,構建包含茶吧、書房、健身、食堂、健康、養老、托育、療愈等各空間的服務聯盟,有效盤活了社區空間,增強社區“造血”功能。目前社區已招募了8個主理人和機構入駐,激活了社區943方空間,累計開展了60多場公益活動,吸引了1200余人次居民參與。“社區空間主理人”模式不僅減少了政府的投入成本,還促進了社區空間的自我循環與可持續發展,助力社區打造既有煙火氣又有創新的良好社區氛圍。
不止於此,為激發青年居民的創新精神與創業熱情,社區還為創業者、手工藝人、藝術家等提供一個集工作、展示、交流於一體的多功能平台。通過“創客家夢想空間”,社區成功打造了全職媽媽俱樂部和“湘YOUNG宣講團”等隊伍,還舉辦了20余場創意市集、創業講座和技能培訓工作坊。
接下來,湘湖人家社區將依托黨群服務中心陣地,突出政治功能,做實服務功能,優化娛樂功能,並通過軟硬件的協同發展,結合三大特色品牌,進一步強化居民參與度,努力構建更加和諧、美好、宜居的社區環境。(汪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