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河燈寄情 文化流香——非遺專家曹保明從鬆花江冬季河燈談非遺繼承發展

2024年02月23日10:39 |
小字號

放河燈,是中華民族傳統習俗。而吉林市鬆花江放河燈,有著自己獨特的魅力。

2月24日,農歷正月十五,吉林市將舉辦元宵節鬆花江放河燈活動。屆時,由非遺傳承人制作的吉林市地標性河燈將在夜幕下的鬆花江上亮相。

鬆花江河燈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5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鬆花江冬季放河燈有何獨特引人之處?非物質文化遺產又該如何繼承和發展?2月22日,吉林省非遺保護工作專家組組長曹保明就這些問題接受了記者採訪。

曹保明在東北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上做出杰出貢獻。吉林省查干湖冬捕、鬆花江河燈、長白山森林號子等文化遺產項目,就是由曹保明和同事們一起搶救、挖掘,並建立了檔案資料庫和宏觀數據庫。

“長江流域、黃河流域都有放河燈的習俗。在鬆花江放河燈,最盛之地是吉林市,這是為紀念船廠放木排造船的歷史。”曹保明介紹。

清朝之后,造船廠、水師營相繼退出歷史舞台,但放河燈的習俗流傳至今。現在,放河燈成為人們向往美好生活的一種表達。

“鬆花江流經豐滿大壩形成不凍江,使得我們在冬天依然可以放河燈。江的兩岸鋪著厚厚的白雪,樹上挂著晶瑩潔白的霧凇,而在夜晚,江上又飄起五彩的河燈——這種絢麗壯觀的奇景,是北方其他地區所不具備的一種獨特形式。”曹保明說,鬆花江冬季放河燈,已經成為吉林市的一大獨特景觀。這是逆季性發展文化遺產的體現,也是推動市民經濟發展、挖掘冰雪文化構建冰雪經濟的新舉措。

從鬆花江上出現第一盞承載著人們美好祈願的河燈開始,鬆花江放河燈已和傳統文化融為一體,成為吉林市的一個文化符號。

曹保明以鬆花江放河燈為例,介紹了吉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點:久遠的歷史、清晰的傳承、活態的存在以及鮮明的特色。

他說,鬆花江放河燈既有歷史記憶,又有清晰傳承,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得到吉林百姓的高度認同。目前,鬆花江放河燈習俗的影響力日漸上升,存續狀況良好。

吉林市的河燈種類繁多。今年,市文旅集團邀請吉林省河燈非遺傳承人侯俊英制作“龍頭鳳尾”燈,其寓意為“五谷豐登、國泰民安”。即將在元宵節展示的“龍頭鳳尾”燈,是侯俊英做河燈這麼多年來,“做得最好的、最長的河燈”。

“東北地域文化非常豐富,長白山脈和鬆花江造就了吉林市厚重的文化。希望大家走進這片神奇的黑土地,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鮮明特色,體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動和鮮活。”曹保明說。(來源: 吉林烏拉圈客戶端)

(責編:馬俊華、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