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工務段寒冬隧道裡的打冰人

“大家檢查一下頭燈是否有電,打冰時不要站在冰溜正下方,使用鐵鎬時一定要注意安全。”1月10日,7時50分,白城工務段阿爾山線路車間阿橋維修工區工長鄭江濤向工友們強調安全注意事,為即將開始的南興安隧道除冰作業做准備。南興安隧道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阿爾山市白狼鎮西北10公裡處,是內蒙古自治區東部最長的鐵路隧道,也是白阿鐵路的咽喉要道。近日,隨著氣溫降低,隧道結冰情況加劇,拱頂及隧道邊牆形成大大小小的冰溜、冰包,如不及時鏟除可能影響行車安全。8時許,隨著“天窗”命令下達,鄭江濤與其他4名工友戴好頭燈,進入南興安隧道。在現場防護員的防護下,他們借助頭燈燈光,仔細查看洞壁上的積冰情況,然后揮舞手中的鐵鏟將堅硬的冰塊擊碎。
隧道除冰用的鐵鏟是特制的,有三四公斤重,鏟把約2米長,便於清除拱頂的冰柱。手拿鐵鏟的職工一路仰著頭,看到大塊的冰柱便嫻熟地揮動手裡的鐵鏟,准確將冰柱擊落。落下的碎冰順著手臂、脖子鑽進他們的衣服裡,不一會兒,融化的冰水與汗水便把衣服浸透了。
拱頂除冰工作需要幾個人輪流進行,一個“天窗”下來,平均每個人要工作30分鐘,他們的頭幾乎一直仰著、手臂一直舉著,准確操控又長又重的鐵鏟,胳膊常常會不自覺地顫抖。
在完成拱頂除冰任務的同時,其他工友還要清除隧道邊牆的積冰。遇到體積較大的冰包,他們敲擊時經常雙手被震得發麻,一個冬天下來,工友們的雙手長滿了厚厚的繭子。當冰塊被擊碎后,他們要將散落在線路上的碎冰裝進袋子,利用工具車運到隧道外指定地點,確保隧道內環境整潔。
10時30分,距離“天窗”作業結束還有30分鐘,他們迅速整理工具,向出口快速前進。當看到隧道口出現的光亮時,鄭江濤和工友們像凱旋的勇士。
打冰不僅是體力活,而且還是技術活。每到冬季,白城工務段阿爾山線路車間阿橋維修工區職工義無反顧地行進在黑暗的隧道深處,揮舞著手中的鐵鏟,精准地擊打著每一處結冰點,用熱情融化堅冰,用辛勤的汗水守護著行車安全。縱使天寒地凍、寒風刺骨,他們依然迎戰嚴寒,在黑暗中勇毅前行,為列車安全運行保駕護航。(王心剛 張雪岩/文 唐明/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