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吉林頻道

吉林省“強國復興有我·尋訪老兵足跡”主題宣傳活動系列報道之一:91歲抗美援朝老兵樊金良風採展播

2022年07月25日11:14 |
小字號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退役軍人工作重要論述和視察吉林時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積極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從2022年5月開始,吉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中共吉林省委宣傳部、吉林省軍區政治工作局、吉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共同開展為期6個月的“喜迎黨的二十大,強國復興有我•尋訪老兵足跡,講好英雄故事,傳承紅色精神”主題宣傳文化活動。從7月4日至21日,人民網、新華網、央廣網、《吉林日報》、吉林廣播電視台等十余家媒體近20名記者,分赴全省18個村屯(社區),深入老兵所在村頭、社區,面對面採訪、心貼心交流,搶救性挖掘老兵英勇事跡,全面整理老兵珍貴記憶,留存老兵參戰實物,拍攝老兵影像資料,講好老兵英雄故事,熱情頌揚偉大抗戰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通過真實、鮮活的講述和報道,引導全省廣大群眾,特別是廣大退役軍人傳承紅色基因,賡續革命薪火,勇擔時代使命。從7月20日至8月5日期間,中央和省級媒體將開設“強國復興有我•尋訪老兵足跡”主題宣傳活動專題或專欄,以文字、圖片、視頻等方式講述老兵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引導社會各界群眾,特別是廣大退役軍人,共同重憶崢嶸歲月,一起傳遞紅色薪火,賡續愛國主義精神,把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精神譜系轉化為推動吉林振興發展的磅礡力量,以優異成績喜迎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堅守初心 奉獻余熱——記老兵樊金良

在戰火硝煙年代,他毅然參軍,保家衛國,用滿腔赤誠與青春年華書寫了蕩氣回腸的奮斗華章﹔在和平建設時期,他卸下戎裝,建設家鄉,以行動和奉獻描繪了人生精彩畫卷。他,就是老兵樊金良。

盛夏驕陽,草木繁盛。日前,記者來到樊金良家中拜訪,聽他回顧那難忘的崢嶸歲月。

出生於1931年的樊金良今年已經91歲,雖然行動不便,隻能坐在輪椅上接受採訪,但他精神矍鑠,提起當年參軍、入黨的情形,更是聲音洪亮、滔滔不絕。

採訪前,樊老特意穿上軍裝,戴好軍功章。老人對記者說,1950年10月,他毅然決然踏上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征程。他和戰友們跨過鴨綠江,一起爬冰臥雪,在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的戰場上枕戈待旦、奮勇拼殺。吃不飽,穿不暖,卻無法撼動軍人們鐵一般的意志和信仰。

在一次戰斗中,樊金良負責執行追擊敵人的任務。“當時我跑在最前面,發現敵人躲在汽車底下准備向我們射擊。我迅速行動,搶佔先機,憑著勇猛和細心,將敵人全部消滅,保住了全班戰士的安全。”提到這次激烈的戰況,老人記憶猶新。

“戰場上,戰士們將生死置之度外,一心打勝仗、保家國。在抗美援朝戰爭第四次戰役中,我用手榴彈和槍,與戰友們阻擊敵人整整17個晝夜,順利完成部隊戰略轉移。部隊受到上級通令嘉獎,而我個人也獲得口頭三等功嘉獎。”老人自豪地說,1955年部隊特意郵來了一枚三等功獎章,被他珍藏在家中。

經歷血與火的洗禮,徘徊生與死的邊緣,回想起驚心動魄的戰斗故事,樊老哽咽著,眼眶裡噙滿淚水。“戰爭十分殘酷,經常看到我身邊的戰友們倒在血泊中,再也回不到自己親人的身邊。這些為了國家光榮犧牲的人,值得我們尊重和敬仰。”

如今,國家越來越強大,人民越來越幸福,這令樊金良感到無比欣慰。“我都沒想到自己能活著回來,現在還過上了如此美好的日子。希望年輕一代能夠牢記先輩們用流血犧牲換來的和平環境和幸福生活,好好學習,為國家、為人民繼續努力奮斗。”

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盡管已是九旬高齡,然而樊金良還在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老黨員、老兵的初心使命。平日裡,他會義務為周圍百姓和學生們進行紅色精神宣講,還在自己代步的助殘車上懸挂疫情防控條幅等,竭盡所能發揮余熱,深受周圍居民尊重和敬愛。

人民網刊發

新華網刊發

央廣網刊發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刊發

《吉林日報》刊發

彩練新聞刊發

中國吉林網刊發

《東亞經貿新聞報》刊發

《城市晚報》刊發

中國吉林網抖音視頻號

(責編:馬俊華、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