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吉林頻道

廣播劇《黑色沃土》——譜寫鄉村振興的詩意交響

陳耀輝
2022年07月20日13:08 | 來源:人民網-吉林頻道
小字號

古老的東北平原,物華天寶,沃土萬頃。在吉林省,由於鬆花江、嫩江的滋養浸潤,這一片黑黝黝的土地上,熙熙的飛鳥,攘攘的魚群,欣欣的草木,莽莽的遠山,春華秋實,一望無際。這就是源遠流長的吉林風情,這就是勤勞的人們開拓進取的沃土。近期在吉林、上海、陝西等地熱播的廣播劇《黑色沃土》為我們展現了這樣一幅斑斕美景。

“黑土”是地球上珍貴的土壤資源,中國的東北平原是世界三大黑土區之一。吉林省地處東北黑土區域的核心地帶,也是中國“黃金玉米帶”分布區,承擔著守護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近年來,吉林省一直致力於全方位開展黑土地保護和培育行動,成功打造了中國東北玉米保護性耕作的“梨樹模式”。

廣播劇主創團隊至吉林省梨樹縣採訪

廣播劇《黑色沃土》由吉林廣播電視台、西安廣播電視台、上海東方廣播有限公司、陝西新動向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出品,取材於吉林省梨樹縣黑土地保護性耕作創新實踐,在一個農耕周期的春種秋收之間,藝術地再現了吉林廣大基層干部和人民群眾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新發展理念、大力開展黑土地保護的生動故事。

在細膩描摹新時代吉林大地火熱發展實踐的過程中,《黑色沃土》以父女兩代人的土地觀念沖突展現敘事張力,塑造了立體豐滿的農民群像,勾勒出鮮活真實的鄉土生活。劇中的人物性格鮮明、各具特色,又與東北的地域風情、人文精神互為表裡,從而彰顯出性格化、人性化、個性化的人物特征。合作社理事長、老一輩種糧能手梁滿倉和他的女兒、保護耕地新技術的擁護者梁曉梅二人之間的矛盾沖突,折射出時代變遷的背景下,兩代人對於耕地保護的不同態度。梁滿倉的發小、農業技術推廣站的王興農站長等人物,與梁曉梅、梁滿倉交相輝映,塑造了勤勞、朴實、善良、堅韌的新時代農民群像,生動表現了新農民的新思想、新觀念,展現了東北人對自然的保護、對和諧共生的自然環境的追求,刻畫了新時代東北農民的群體性格。

廣播劇是單純通過聲音傳遞信息、產生想象、激發共情的戲劇藝術形式,其唯一物化形態是聽覺,通過對聲音的合理舒張,引發情感共鳴,實現美學訴求。單純以聲音作為媒介,沒有視覺的沖擊,聽眾較難獲得豐富的審美體驗,但也正因沒有先入為主的畫面限制,聽眾的想象空間被賦予了更多的可能性。主創團隊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在二度創作中,始終強調將東北農民的情感思維、行為方式與黑土地的濃郁地方特色緊密相連,將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總體制作原則貫徹於演播、音樂制作以及動效后期的全過程。

廣播劇《黑色沃土》演員錄制中

從開頭的“日落西來還轉東,江流和尚叫唐僧,唐王駕前領聖旨……”到結尾的“正月裡來是新年呀,村裡村外鑼鼓喧天啊……”二人轉唱段時時在場,貫穿全劇,這種來自東北民間曲藝形式的巨大魅力在《黑色沃土》中得以巧妙展現。既是氣氛的烘托,又是人物的刻畫,更是彰顯該劇濃厚鄉土氣息和濃郁東北風情的重要依憑。而主題歌《黑油油的土地》,則是實現審美意蘊持續生發的點睛之筆。歌詞用深情的筆觸將黑土地的“母體”情結與自然生命的傳承水乳交融,音樂設計採用深情訴說、輕盈舞動和激情贊揚三段式層層遞進的結構,讓聽眾得以在生生不息的廣袤黑土、生機盎然的田園風光之中,體味農民與土地,人與人之間最赤誠的情感。

《黑色沃土》有趣味,有韻味,更有意味。對於東北人和東北特色的表達,既有典型形象的穩妥把握,又有個人性情的細致發掘,深植於地域文脈,著眼於深層次的東北人文精神的構建。

獨特的地理位置,農業資源稟賦的天然優勢,使得偏重表現農民、土地這樣厚重主題的文藝作品,與吉林產生了自然的親緣性,也由此形成了具有吉林地域天然性的文化景觀,這從歷年來吉林創作的文藝精品中可見一斑。例如去年同樣是聚焦鄉村振興、根植吉林大地的農村題材電視劇《鮮花盛開的山村》亮相央視,東北秧歌《姥姥的田》獲中國舞蹈“荷花獎”,綻放了“吉牌”文藝精品的熠熠風姿。而對於此類題材文藝作品的持續關注、不懈思考、深度挖掘,也是吉林文藝工作者的歷史使命和時代責任。

廣播劇《黑色沃土》歷時兩年,用腳步丈量著吉林這片黑色的沃土,用心用情用功打造了這部人物豐滿生動、敘事平實細膩、感情真誠質朴的優秀農村題材廣播劇。其中所體現的社會變遷、時代進步,具有頗為重要的現實意義。“梨樹模式”不是一枝獨秀,而是遍地開花,是數百個新時代吉林鄉村新風貌的交相輝映。作品用文藝的方式探尋吉林這片廣袤黑土地的身邊之美、家園之美、歷史之美、未來之美,通過深入挖掘具有吉林特色的鄉土文化,譜寫了黑土地上新時代鄉村振興的詩意交響。

(責編:王海躍、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