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吉林頻道

氣候變暖導致極端天氣頻發(科技大觀)

陳麗娟
2021年07月29日10:3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今年入夏以來,全球異常天氣氣候事件頻發,例如北美洲西部極端高溫、歐洲中西部地區持續強降雨引發洪災、中國部分地區發生暴雨洪澇災害等。

  氣候異常一般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總體來說,最近一段時間的異常天氣氣候事件,是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北半球夏季常見的高溫多雨疊加拉尼娜事件等海洋和陸面熱力異常的后續影響所致。

  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影響逐步凸顯。氣候變暖加劇了氣候系統的不穩定,是造成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的重要背景。統計數據顯示,近幾十年北半球極端高溫事件發生頻率增加。進入21世紀以來,美國的高溫熱浪事件發生更頻繁,2001—2020年高溫持續總天數較1981—2000年增加了50%左右。研究亦証明,隨著氣候變暖,大氣層在飽和前可容納更多水汽,導致極端強降水發生的可能性增大。

  北半球夏季是中緯度西風帶區域氣溫高、降水多的季節,高溫熱浪和強降水天氣多出現在這個時段。今年6月下旬以來,北美西部上空強大的暖高壓像“鍋蓋”一樣將熱空氣籠罩在下方,造成了該地區的極端高溫熱浪天氣﹔來自地中海的低壓系統攜帶暖濕水汽北上,受到歐洲北部上空的暖高壓阻擋,在德國等歐洲國家停滯形成強降水﹔中國河南省近日遭遇的暴雨則是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和台風活動共同作用的結果。此外,特殊地形對氣候異常亦有加強作用。北美落基山脈形成干熱風的“焚風效應”、歐洲阿爾卑斯山及中國河南省西部的太行山和伏牛山等特殊地形對水汽的阻擋和抬升效應等,都會加重氣候異常。

  海表溫度和陸面冰雪覆蓋的異常對極端氣候事件的時空分布也有重要影響。2020—2021年秋冬春季發生了一次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中東部海水異常變冷而西部海水變暖的現象。一般情況下,拉尼娜事件易導致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降水較常年偏多。拉尼娜也會減弱東太平洋輸送至北美西部的水汽條件,使北美西部更有可能發生高溫干旱。歐洲地區的強降水,也與今年北大西洋春夏季海溫異常有關。

  在全球變暖背景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呈現趨多、趨強態勢,極端天氣的“破紀錄”事件也不斷增加。為更好應對氣候變暖和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各國除了發展本國的氣象預報技術,還需要加強國際合作,提高災害性天氣預報和氣候預測的准確率,完善極端天氣氣候預警機制。社會各界也應提高氣象災害風險防范意識,提高災害監測預警和災害性天氣信息發布能力,優化城市規劃以提高城市防災能力,加強防范氣象災害的科普宣傳工作,提高民眾的防災減災意識和公眾自救互救能力。

  當然,最根本的還是世界各國共同努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減緩氣候變暖的影響。大氣無國界,保護我們生存的環境是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

  (作者為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


  《 人民日報 》( 2021年07月29日 17 版)
(責編:王帝元、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