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吉林頻道

和龍:農旅融合奏響鄉村振興進行曲

王海躍
2021年07月29日09:51 | 來源:人民網-吉林頻道
小字號

“紅太陽照邊疆,青山綠水披霞光,長白山下果樹成行,海蘭江畔稻花香……”,一曲歡歌唱響一方熱土。走進和龍市光東村水稻園,一片片稻田一望無際﹔在西城鎮金達萊村,一排排民宿整齊美觀。

近年來,和龍市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堅持農業奠基,加強農旅融合,深入發展具有優勢的種養殖、農產品深加工和文旅扶貧產業項目。

“這兒的土地是黑土地,土壤條件好,稻田用海蘭江水灌溉,水質也好,再加上晝夜溫差大,地理位置處在黃金水稻帶上,所以水稻長得很好。”光東村黨支部書記玄杰說,“但是以前,外地人不太知道光東村的大米好。”

光東稻田。人民網王海躍 攝

為了讓優質大米走出和龍,村委會帶領百姓改變傳統種稻方式,成立合作社,發展有機稻米,推行“稻田養蟹”“鴨稻共生”的綠色模式,並推出自己的大米品牌。

光東稻田。人民網王海躍 攝

“我們每年6月中下旬開始往稻田裡放鴨子,由於水稻葉片比較厚,鴨子不會誤食水稻幼苗,隻吃稻田中的雜草。“玄杰說,鴨子游來游去,等於變相給稻田翻地,同時,鴨糞也是有機肥料,能使水稻長得更好。

“大米品質越來越好,我們就延長了產業鏈,把好大米做成精品、做成品牌,這樣不僅可以提升村裡品牌效應,也可以賣出好價錢,讓老百姓更受益。”據玄杰介紹,目前,光東村已成功創推“嗎西達”牌有機大米,並實現了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

在光東村,稻田裡的水稻不僅能吃,還能“看”。“每年夏天都有很多游客來這裡打卡拍照,還有拍婚紗照的呢。游客基本都是來這裡觀光稻田,順便品嘗一下光東村的大米,體驗一下朝鮮族文化。”玄杰說。

光東稻田。人民網王海躍 攝

光東稻田。人民網王海躍 攝

光東村依托民俗風情和綠色、有機大米品牌優勢,打造集民俗旅游、觀光體驗、風味餐飲等功能於一體的現代農村田園旅游新區,全面發展民俗旅游,促進鄉村振興。而在和龍,像這樣農旅融合的民俗旅游打卡地不隻在光東村才有。

歇山屋頂、青瓦白牆,和周圍的青山互為映襯,靜謐而美好。金達萊民俗村中,朝鮮族村民佔96%,是獨具朝鮮族特色的村落,來到這裡,猶如走進了另一個世界。

金達萊民俗村。人民網王海躍 攝

“我們村原名明岩村,2010年發生洪澇災害,整個村遷移至這裡了。政府給我們免費修路、建房子,村裡現在這麼美,我們百姓沒花一分錢。”金達萊民俗村村民金女士說。

金達萊民俗村。人民網王海躍 攝

2010年,金達萊村依托水毀重建項目,新建房屋及室內衛生間159戶。在此基礎上,2016年對室外生活污水處理進行“集中式”改造,實施了雨污分流,並建設小型生活污水處理廠2處,採用集中式污水處理模式以及全新的生物接觸氧化技術,經過處理的水可用於綠化澆灌,實現資源化利用。

同時,金達萊民俗村逐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給村內的重點屯全部通了硬化路,全村實現安全飲水目標,電力、電視和網絡實現全覆蓋。“內外兼修”的金達萊民俗村走上了發展民俗旅游、生態旅游這條新路,

“我們以農民為主體、以產業為紐帶、以效益為中心,採用‘旅游景區+企業+農戶’的市場化運營方式。企業入駐后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優勢,重點開發經營民俗風情、休閑度假、文化娛樂、農事體驗、冰雪文化等特色旅游項目。”金據達萊村黨支部書記吳振鎬介紹,截至目前,全村共有旅游性經營企業10家,帶動就業131人次﹔全村共有民宿房屋130間,可同時接待游客住宿450人。

文旅融合、農旅結合,以農促旅、以旅強農。近年來,和龍市充分依托自然風光、民俗風情、邊境風貌、紅色風採、冰雪風韻以及地域特色產業資源,助力和龍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

“現在,鄉村旅游點已遍布和龍76個行政村,擁有各類休閑農業採摘點20多個,擁有農家樂旅游點200多個,鄉村旅游的快速發展,激發了農民的積極性,富了群眾、興了產業。”和龍市文廣旅局副局長金鬆哲說。

(責編:王海躍、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