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雙站在田埂上,手上的網竿套著三五隻新撈上來的蟹,他用兩指捏起一隻看了看,小心翼翼地放回水裡。“個頭太小,沒多少肉,再過三個月左右長成成蟹,就能賣上價了。”
幾年來,眼前這片一望無邊的稻田,讓劉雙走上了致富路。
吉林省鬆原市前郭縣東有鬆花江、西有查干湖,與琿烏、大廣兩條高速公路相鄰,諸多便利條件讓劉雙有信心把事業搞起來。
水產講究一個“鮮”字,要鮮美,更要鮮活。對於養蟹,運輸條件至關重要,無論進購蟹苗,還是向外銷售成蟹,運輸時間越長,風險越大,好在這裡距離高速口隻有5公裡,駕車幾分鐘就能到。養蟹的頭幾年,單是交通上的優勢,就為劉雙省下了不少成本。
這兩年,蟹在當地銷售漸旺,各地蟹商紛紛前來搶佔市場。不過,現在的劉雙並不擔心銷路。“這裡距離市區隻有6公裡,很多本地人都是上門找我買蟹,十分鐘就能跑回市裡,又新鮮又保活。”
距此不遠的前郭縣鬆花江米業有限責任公司是當地一家老廠,最近幾年生意越發興旺,董事長耿森說:“我們的大米主要銷往雲南、貴州、四川等南方省份。”
企業每年銷售額上億元,這樣的光景,是耿森以前不曾想到的。
10分鐘上琿烏高速公路,15分鐘上大廣高速公路,隨著交通越來越發達,更便利的運輸模式應運而生。“我們30%的銷量走‘門到門’運輸,大米在廠區裝車,通過高速公路運到港口,再由港口發給買家,這樣一來,一噸大米能省二三十元的運費。”
讓耿森意想不到的是,高速公路方便了運輸,還幫他引來了大客戶。2016年,一位從天津來鬆原游玩的商人路過前郭縣,無意間看到耿森的公司便走進去了解一下。“我們聊著聊著,就聊成了合作伙伴,光是這一位客戶,每年的訂單就有三四千噸。”
記者在採訪中切實感受到,高速公路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提供了重要支撐和保障,讓當地產品方便快捷地走出去,把外地的客戶和商機引進來,實現了雙贏。(高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