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市:把紅色“富礦”變為“活教材”

王海躍

2021年06月22日23:57  來源:人民網-吉林頻道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 懷著對革命先烈的緬懷和敬仰之情,6月21日至22日,“中國共產黨在吉林·百年傳承”全媒體紅色旅游主題採風團走進白山,尋訪革命聖地,感悟紅色精神。

七道江會議舊址、“四保臨江”戰役、楊靖宇精神……在白山,包括革命舊址、革命事跡、革命精神等在內的紅色資源,是一座“富礦”。

“我父親年輕時採寫了很多東北歷史和抗聯歷史,《抗日名將王德泰》這本書就是我父親寫的,我從小幫助父親抄寫稿子,對這些歷史了解很深。”在王德泰將軍烈士陵園內,白山市江源區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二級主任科員溫雪鬆講述起了父子二人挖掘紅色“富礦”的故事。“我還要繼續研究、發掘、整理珍貴的歷史,做更多有益於弘揚紅色文化、紅色精神的事。”溫雪鬆說。

王德泰將軍烈士陵園。人民網王海躍 攝

豐富的紅色資源,見証了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與成長,戰火紛飛的年代已經過去,給我們留下的紅色資源就是鮮活的歷史。

走進王德泰將軍烈士陵園,看到這裡正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了解中國共產黨發展壯大的光輝歷史,緬懷老一輩革命家的豐功偉績,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本色、理想信念和使命擔當,使思想受到洗禮、心靈產生觸動的同時,銘記革命歷史、傳承革命傳統。”這正是他們在此宣誓的目的吧。

王德泰將軍烈士陵園。人民網王海躍 攝

如何把紅色資源變“活”?白山以多年來的實際行動給出了生動答案。

用好紅色資源

紅色資源之所以珍貴,是因為它承載著黨的光輝歷史和優良傳統,雖然時代變遷,但依然能給人們帶來精神滋養。

七道江會議舊址位於白山市渾江區七道江村,這裡依山傍水、風景秀麗。走進七道江會議紀念館,一幢幢古朴的房屋和一件件珍貴的文物映入眼帘。但是在之前,這裡曾由於年久失修、房架腐爛、房屋漏雨,使展室內圖片、資料、文物無法展出,一直未能對外接待參觀,無法發揮它的巨大作用。

為傳承革命精神、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繼承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光榮傳統,切實打造開放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白山市委市政府決定在“七道江會議舊址”基礎上新建紀念館,並於2005年11月按期交付使用。

七道江會議紀念館。人民網王海躍 攝

“整個場館佔地2050平方米,建筑面積997平方米,分為兩個展區和一個辦公區,共有館藏文物80余件套,其中國家一級文物5件,三級文物1件。”七道江會議紀念館解說員郭美靜介紹說。

七道江會議紀念館。人民網王海躍 攝

七道江會議紀念館。人民網王海躍 攝

鑒於“七道江會議”的重要性,吉林省政府於1987年10月24日把七道江會議舊址列為省文物重點保護單位,2004年3月這裡被吉林省政府命名為“吉林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2006年6月這裡被吉林省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7年這裡被吉林省委命名為“德育示范基地”,並且還被國家旅游局列為百家紅色旅游景點之一。

據了解,2019年,七道江會議舊址接待參觀總人數3萬余人,舉辦教育活動200余次,接受教育人群達16950人次。

講好紅色故事

“大家應該聽過很多次關於楊靖宇將軍事跡的講解了吧,今天我想用不同的方式給大家講一講楊靖宇將軍的故事……”在楊靖宇將軍殉國地,講解員王孟瑤的講解讓大家為之動容。“我想忍住眼淚,一直看向天花板,但是還是沒忍住。”採風團的一位記者說。

楊靖宇將軍殉國地。人民網王海躍 攝

伴隨著王孟瑤的講解,大家仿佛看到了楊靖宇將軍忍痛離開家,離開剛出生五天的女兒﹔仿佛聽到了楊靖宇將軍受傷時的喘息聲……

講好紅色故事是增強紅色文化吸引力的密鑰。“如果講解很生硬,參觀人員聽到十來分鐘就會產生疲勞感,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我會讀很多書,時間久了,積累得多了,就會有自己的理解,這些英雄事跡就講成了活靈活現的故事。”王孟瑤說,以大家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解說,能夠在更大范圍、以更快的速度形成紅色文化的品牌效應,增強紅色文化的吸引力,使更多的人通過重溫黨史增添正能量。

辦好紅色旅游

怎麼才能利用紅色資源留住來這參觀的游客?面對採風團記者提出的問題,白山市靖宇縣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產業規劃科孫立君說,單靠紅色資源是不行的,紅色旅游與生態旅游融合發展,借“紅”推“綠”,以“綠”促“紅”,同時,要積極融入周邊市、縣、區的紅色旅游路線,才能讓紅色旅游實現可持續性發展。

“靖宇縣還有一些待開發的紅色旅游資源,這是我們下一步工作的重點,辦好紅色旅游,在潛移默化中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更能讓人們真正受到紅色教育。”孫立君說。

紅色旅游景點是常學常新的生動課堂,蘊含著豐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養,能讓人們在身心放鬆的情況下接受紅色精神的洗禮。

近年來,靖宇縣充分發揮“紅色文化吸引人、抗聯精神感染人、綠色生態留住人”的紅色旅游資源優勢,圍繞“英雄聖地、礦泉名城、北國藥都、生態綠鄉”的品牌形象,依托紅色文化資源,打造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實現紅色旅游與綠色旅游融合發展,為白山市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

(責編:王海躍、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