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吉林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8.7%,其中,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增長54.4%——

人民日報海外版聚焦吉林制造:風景這邊正好

本報記者  李 舫  尹 婕  李家鼎

2021年06月16日08:5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工人在中車長客車間裝配新型高鐵列車。人民網 李 洋攝

紅旗牌轎車生產車間內,工人正在工作。 人民網 李 洋攝

制造業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系。去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到吉林考察時指出,當今世界制造業競爭激烈,要搶抓機遇,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彎道超車。吉林在我國制造業版圖中佔據重要地位,具備傳統優勢。如何把制造業做實、做強、做優,吉林在汽車、軌道客車、衛星、通用航空等一批制造業上加快改革步伐,不斷提升發展動力,切實筑牢這一實體經濟的“壓艙石”。

龍頭昂起來——

汽車制造業發揮強勁拉動作用

一汽紅旗工廠智能化總裝車間,明亮整潔、秩序井然。遍布車間的AGV物流車,正沿著地面鋪設的磁條軌跡,有序配送著各式各樣的配件﹔用來轉運車身的超級機械臂“大黃鴨”,裝配有視覺導引系統,可以將涂裝車間運送來的車身,快、准、穩地轉運到總裝車間工作線上﹔輸送、抓取、擰緊,車輪裝配工位上的兩條機械手臂,將車輪精准安裝在車身上……智能化是這個車間最大的特點,智能化工位佔比超過80%,總裝自動化率達90%。

4月13日,一批來自全國各地的紅旗車主走進這個車間,親眼看到紅旗汽車是如何組裝完畢、整車下線,駛向全國各地。在一汽集團新總部大樓的中庭,自主研發的發動機、變速箱技術、高功率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無人駕駛小巴士、純電動SUV等,讓參觀者們不時發出贊嘆。“之所以選擇紅旗,是對如今的紅旗產品綜合實力滿意,而參觀過后則對紅旗品牌未來的發展充滿了信心。”一位紅旗車主這樣說。

“我們發展自己的汽車制造業,像一汽這樣的企業要當先鋒。一定要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要立這個志向,把民族汽車品牌搞上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為了更好地順應5G時代全場景AI智能、車載操作系統、車聯網應用以及車載大數據應用等主流發展方向,一汽紅旗不斷完善研發布局,在長春組建智能網聯開發院,在北京設立旗偲智能科技公司、在南京等多地設立相關研發中心。目前,紅旗品牌L、S、H、Q四大系列產品,已開始電動化和智能化轉型。

憑借著對核心技術的研發和品牌形象的塑造,紅旗汽車的銷量接連實現跨越:2018年突破3萬輛、2019年突破10萬輛、2020年突破20萬輛,今年預計40萬輛,明年向80萬輛邁進,后年向100萬輛進軍,今年一季度銷量已超7萬輛,同比增長了180%。

未來中國一汽將聚焦自主掌控新能源、智能網聯等關鍵核心技術,實現自主品牌躍遷成長,合資合作轉型增長。今年,中國一汽計劃銷售整車超過400萬輛。據一汽集團的發展規劃:“到2025年,中國一汽將實現銷量超過600萬輛,營業收入過萬億元。”

日前,吉林省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吉林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8.7%,其中,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增長54.4%。汽車產業對於穩定吉林經濟全局、拉動經濟強勁增長,發揮著重要作用。可謂風景這邊正好!

“一枝獨秀不是春。”要讓吉林汽車產業真正做強、做優、做大,不僅要讓一汽這個“龍頭”高高昂起,還要讓它更好地舞動起來,帶動全產業鏈的升級,形成完備的汽車產業集群。

四月的長春,萬物勃發,一汽紅旗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裡,40多萬平方米的鋼結構主體已經封頂,焊接、涂裝、總裝等生產線正在進行最后的設備安裝調試,投產后年產將達到20萬輛。

2020年,以一汽集團為龍頭打造的長春國際汽車城啟動建設,將全面打造世界級一流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研發、生產和售后市場服務基地﹔靠近長春的公主嶺市是吉林省重要的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為了與長春同城化協同發展,更好地促進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由四平市代管改為由長春市代管。吉林省內的其他地市也都將形成各自的特色汽車生產基地:四平專用車、遼源移動檢測車、吉林防暴車、通化消防車、白城氫燃料電池車等。當前,一汽集團正在與各市(州)按照簽署的合作協議深度融合、共同發展、互促共進。

吉林省“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到2025年,吉林省零部件本地配套率達到70%,汽車產業規模突破萬億級。“十四五”期間,將突出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完善設計研發、整車制造、零部件配套、汽車物流、市場服務創新等汽車全產業鏈體系,將一汽打造成世界一流企業、長春建成世界一流國際汽車城。

脊梁挺起來——

裝備制造業帶動十余個產業

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的“李萬君大師工作室”裡,靠牆的大櫃子上擺放著4套由焊槍焊出來的字,分外顯眼:精益之路、智慧之光、技能報國、匠心筑夢。“這四套字也代表了我們長客發展的四個時代。”負責高鐵列車轉向架焊接工作的李萬君介紹,“剛開始生產高鐵時,我們追求精益之路﹔高鐵生產離不開創新,需要智慧之光﹔后來,我們生產的高鐵越來越多地出口到世界各地,我們一線工人以技能報國。”每一列高鐵列車都有無數個焊點,每一個焊點都關系著高鐵的安全和舒適,“我們以藝術品的標准來要求每一次焊接,隻有這樣才能讓中國高鐵跑得又快又穩。”李萬君這樣闡釋“匠心筑夢”。

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時指出,高鐵是我國裝備制造的一張亮麗的名片,成為我國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的“搶手貨”,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要把裝備制造業作為重要產業,加大投入和研發力度,奮力搶佔世界制高點、掌控技術話語權,使我國成為現代裝備制造大國和強國。

始終保持領先地位,是“長客造”的不懈追求。2020年10月21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先進軌道交通”重點專項——時速400公裡可變軌高速動車組在中車長客下線,該動車組可以自動適應不同國家的軌道距離,可在全球90%的鐵路網上實現互聯互通。6年來,長客相繼完成時速350公裡“復興號”中國標准動車組,新一代智能地鐵列車、廣東清遠磁浮車等百余個新產品的研發工作,引領全球軌道交通裝備發展方向。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標准動車組“復興號”涉及的254項重要標准中,“中國標准”佔比高達84%。“長客造”成為國際市場上的搶手貨,先后中標16個海外整車項目,並成功打入高端國際市場,已出口美國、澳大利亞、巴西、新西蘭等23個國家和地區,出口簽約車輛數量逾9000輛,出口簽約額超120億美元。

4月18日,長客客車制造中心裝調車間裡,34歲的高級技師艾子洋正對深圳市地鐵20號線首列車進行緊張的調試工作。“該列車是深圳市首個採用最高等級自動駕駛技術的軌道交通車輛,全屬世界首次批量應用車—車通信技術,它與傳統的車—地—車通信技術相比,優化了車輛控制流程,極大地提升列車運行效率和安全可靠性。”

中國高鐵的發展速度和成就在世界上有目共睹,以李萬君為代表的長客一線工人們,研發、創新之路不曾停歇。“我們正在研究用新材料取代碳鋼來焊接轉向架。如果能夠成功應用,轉向架重量將減輕一半,有利於高鐵列車的提速,在世界上也將處於領先地位。”李萬君說。

“長客造”,造出了吉林裝備制造業的筋骨和脊梁。

一列動車組有4萬多個零部件,涉及600余家一級配套企業、1500余家二級供應商,能帶動機械、電氣、精密儀器等10余個產業發展。軌道交通裝備制造產業是吉林省的優勢產業,當前,吉林長春正全力打造軌道交通千億級產業,今年底,長客車輛公司將完成整體搬遷,落戶長春裝備制造產業開發區,將打造成為世界一流軌道車輛檢修運維基地。

羽翼豐起來——

新興產業蓬勃發展

組裝元件、調試參數、測試指標……位於航天信息產業園的吉星樓內,處處呈現著繁忙景象。一樓大廳內,一個衛星模型擺放在顯眼位置,它的原型正是“吉林一號”。

2015年10月7日,由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我國第一顆商用高分辨率遙感衛星——“吉林一號”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是我國第一個以省的名字命名的衛星。繼這次成功發射后,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先后經過11次發射,成功將28顆衛星送入軌道,“吉林一號”衛星數量增至25顆,建成了我國目前最大的商業遙感衛星星座。

衛星產業是吉林省近年崛起的新興產業。在吉星樓內,除了接地氣的科普展示,還可以見到光學加工、相機裝調、綜合電測、衛星總裝及環境試驗等廠房,其中集合了一大批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設備系統。當前,航天信息產業園已具備年產50顆衛星的能力,預計在“十四五”期間實現138顆衛星組網,具備全球任意地點10分鐘內重訪能力,並逐步形成以衛星研發、生產到遙感信息加工、應用的產業集群。

除了航空航天,航天信息產業園所在的長春新區還聚集了生物醫藥、IT、先進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培育了長光衛星、天合富奧、高新股份、希達電子等一批龍頭骨干企業。除了“吉林一號”衛星,吉灣一號芯片、重組人生長素等一批世界領先科技成果都從這裡走出。

新興產業的蓬勃發展,為吉林制造業的振興與轉型提供了強勁動力。吉林省“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提出,要利用5至10年時間,培育壯大新材料、新能源、商用衛星、通用航空4個新興產業。

從吉林鬆原到白城,沿路都能看到白色的風力發電機在不停轉動,陽光下整齊排列的光伏發電板如藍色的波浪。在這裡,一項“陸上風光三峽”工程正在緊鑼密鼓地加速進行。

白城、鬆原等地風光資源豐富,可利用土地多,瞄准這一優勢,吉林規劃在省內西部地區建設國家級新能源生產基地,這就是“陸上風光三峽”,並整合東部抽水蓄能資源,打造鬆花江系列抽水蓄能電站項目,總投資大約1000億元。近年來,吉林省積極打造國家級消納基地、外送基地和制氫基地,開發建設白城、鬆原兩個新能源產業示范園區,打造“兩橫兩縱雙環”電網,完善500千伏電網結構,推動“吉電南送”特高壓通道建設。

新能源產業的發展為城市帶來了新的機遇。從2018年起,白城市便開始謀劃氫能產業,成為東北第一個開設氫燃料公交車線路的城市。隨著風電產業發展,風機制造企業紛紛來到白城投資建廠。白城還在全市384個貧困村建設了平均500千瓦的村級光伏電站,分布在各地的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已經成為一道獨具特色的風景,這也成為白城脫貧攻堅的重要手段。

截至2020年末,白城市電源裝機771.1萬千瓦。這條“陸上風光三峽”之路正越走越寬。

(責編:李洋、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