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推出慶祝建黨100周年吉林特刊

2021年05月12日08:20  來源:人民網-吉林頻道
 

5月12日,人民日報推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特刊“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吉林篇”,用四個整版的篇幅,圖文並茂,聚焦吉林堅持新發展理念,在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進程中凝心聚力、勵精圖治、滾石上山、爬坡過坎、開拓進取、砥礪前行生動實踐,全面展示了吉林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輝煌成就、發生的深刻變化、獲取的寶貴經驗。

【特刊一版】

奮力譜寫新時代吉林振興發展新篇章

吉林省委書記 景俊海

習近平總書記對吉林發展念茲在茲、寄予期望,五年三赴吉林考察,親自為吉林掌舵領航、把脈定向、打氣鼓勁,作出“在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發展新路上實現新突破”等一系列重要指示,賦予吉林“新擔當”“新突破”“新作為”的重大職責使命,為新時代吉林振興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注入了強大動力。在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下,吉林振興發展邁出堅實步伐,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初步探索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發展新路。特別是去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2.4%,略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增速居全國第二十位,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最好位次,進入了歷史上升期、產業增值期、發展提質期、振興黃金期。

吉林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示要求,堅持“加減乘除”一起做,“有中生新、無中生有”一起抓,統籌推進“一主、六雙”產業空間布局,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去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9%、居全國第二位,今年一季度增長28.7%,高於全國平均水平4.2個百分點。汽車制造、軌道客車、生物醫藥、光電子、衛星及應用等產業發展勢頭強勁,時速350公裡京張奧運高鐵列車開始批量化生產運營,時速400公裡跨國聯運高速列車正式下線。去年一汽大眾成為年產銷量均突破200萬輛的乘用車企業,一汽紅旗成為年產銷量同時突破20萬輛的自主乘用車品牌,今年直接投資350億元、配套投資200億元的一汽新能源汽車、一汽與美國絲爾科公司和意大利艾米利亞羅馬涅大區合作投資100億元的紅旗高端跑車等重大項目相繼落地長春。

吉林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爭當農業現代化排頭兵的重要指示要求,堅定扛起維護國家糧食安全重任,實施“十大工程”,糧食產量連續8年穩定在700億斤以上、正在向800億斤邁進,糧食商品率和調出量始終位居全國前列,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突破60%,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1%、年均提升超過1個百分點,現代農業第一方陣地位持續鞏固。突出保護好利用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今年與中科院合作共同啟動實施“黑土糧倉”科技會戰,推行大規模保護性耕作。

吉林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著力完善體制機制的重要指示要求,突出對內深化改革、對外擴大開放“兩個驅動力”,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優化營商環境,全面推進“放管服”改革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去年底在國家城市信用指數評價中,吉林省參評的7個地市全部進入前100位、入百率全國第一,綜合信用指數全國第三。深入實施長吉圖開發開放戰略,大力推動全方位對口合作、多層次戰略合作、緊密型專業合作、前瞻性共建合作、國際性開放合作“五個合作”,長春新區、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范區、琿春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等相繼獲批。去年全省實際利用外資增長9.4%,高於全國3.2個百分點。省外淨流入資金額4110.4億元,居全國第三位。今年一季度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增長35.1%,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0.7個百分點。

吉林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重要指示要求,統籌打好藍天、碧水、青山、黑土地、草原濕地“五大保衛戰”,突出遼河、飲馬河、查干湖“兩河一湖”污染治理,守好查干湖這塊“金字招牌”,扎實走好生態保護與生態旅游相得益彰的路子,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去年優良天數比例達89.8%、優良水體比例達83.3%、細顆粒物平均濃度降至31微克/立方米、劣Ⅴ類水體全面消除,各項指標均高於國家要求,達到有監測記錄以來的最好水平。

吉林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指示要求,堅持每年承諾辦好一批民生實事,每年新增財力的80%以上用於民生,同全國一道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歷史使命,棚戶區、老舊小區改造等一批群眾關心的實際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縱深推進平安吉林建設,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人民群眾安全感滿意率達到96.4%。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將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決扛起“新擔當”“新突破”“新作為”重大職責使命,緊緊抓住推進東北振興發展的歷史機遇,全力抓好“十四五”規劃實施,准確把握新發展階段,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打造現代新型汽車和零部件、農產品和食品深加工、冰雪和避暑休閑生態旅游3個萬億級產業,進一步壯大石油化工、醫藥健康、冶金建材、電子信息、裝備制造、輕工紡織等若干千億級規模優勢產業,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培育壯大一批百億級規模重點企業,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轉變作風、狠抓落實,加快新時代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吉林。

吉林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

開拓進取 砥礪前行

本報記者 岳富榮 孟海鷹 祝大偉

衛星、高鐵、智能汽車……今天的吉林,一張張金名片熠熠生輝。

白山、鬆水、黑土地,虎嘯鶴舞,糧豐景美。今天的吉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相得益彰。

吉林作為老工業基地,曾在共和國發展史上寫下光輝燦爛的篇章。同時,長期積累的體制性、結構性矛盾,也曾使吉林的發展一度步履維艱。困難面前,吉林沒有退縮。

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吉林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凝心聚力、勵精圖治,滾石上山、爬坡過坎,開拓進取、砥礪前行。創新正在成為吉林發展最強音、綠色正在成為吉林發展底色,開放正在為吉林發展注入嶄新活力。吉林正在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發展新路。

以創新推動發展質量效益提升

在長春新區航天信息產業園,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的科技人員正在為“吉林一號”星座再添新星而奮戰。2015年,長光衛星公司自主研發的高分辨率遙感衛星“吉林一號”升空,開創了我國商業衛星應用的先河。依托“星載一體化”關鍵技術,經歷十幾次發射,“吉林一號”衛星在軌運行數量增至28顆,建成了我國目前最大的商業遙感衛星星座。

吉林省已建成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1個,省重點實驗室114個,省級科技創新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53個,並擁有60余所高校,有較強的科研實力。吉林省發揮自身科教資源優勢,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創新推動發展質量效益持續提升。

近年來,吉林省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吉林大學研制的“地殼一號”萬米鑽機使我國成為第三個擁有該技術的國家﹔吉林農業大學培育的黑木耳和玉木耳形成聞名遐邇的“小木耳、大產業”﹔首台商用12英寸全自動晶圓探針台、世界最大口徑碳化硅單體反射鏡研制成功﹔“大面陣、高靈敏度CMOS圖像傳感器”、 超高密度微小間距LED顯示器處於國際領先地位。去年,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462.15億元,是2015年的17.47倍﹔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小巨人企業分別增長46.9%、40.4%。

吉林省著力推進“數字吉林”建設,加快利用數字新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改造,發展智能制造,推進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持續抓好“數字政府”建設,230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一網通辦”,“吉事辦”掌上服務應用達到178項。

吉林省堅持“以人興引領振興”,在出台有關政策的同時,安排38.2億元資金支持人才引進、創新創業、科研開發、技能培訓,科技創新人才和高校畢業生來吉留吉人數持續提升,高級職稱人才已經實現進大於出。

建設良好生態實現可持續發展

吉林省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著力解決大氣、土壤、水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堅決守住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吉林省是國家生態建設試點省,如今,吉林省東部長白山區林海茫茫,成為重要生態屏障﹔中部鬆遼平原沃野千裡,黑土地得到有效保護,是全省糧食主要產區﹔西部草原濕地實施河湖連通工程,水草日益豐美,白鶴等大批候鳥翔集。全省森林覆蓋率44.2%,擁有各類自然保護區58個。

扎實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打造清潔能源消納基地、外送基地、制氫基地3個清潔能源基地,加快推進鬆花江系列抽水蓄能電站、“吉電南送”、吉化120萬噸乙烯、吉林油田天然氣和風光發電、“大水網”等項目,為高質量發展蓄積能量、添加動力。加強重點行業和重要領域綠色化改造,開展煤改氣、煤改電和清潔供暖試點,加強對煤炭消費總量的控制,全面完成2965家“散亂污”企業、512家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重點企業整治。大力推廣秸稈“五化利用+無害化處置”的全量化處理模式,秸稈露天焚燒得到有效控制。

優越的自然生態環境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良好基礎條件。吉林省深度開發生態旅游產品,生態保護和發展生態旅游相得益彰。2019—2020年和2020—2021年雪季,盡管受疫情嚴重影響,接待游客量仍連續超過200萬人次。今年的“五一”小長假,吉林旅游業強勢復蘇,全省共接待游客794.77萬人次,較歷史最好年份2019年同期增長16.34%。

走出去請進來構筑開放新格局

4月25日,“長琿歐”出境測試班列搭載108標箱汽車零部件等貨物從長春興隆鐵路口岸出發開往琿春。30日,從琿春鐵路口岸出境,經由俄羅斯,最終抵達波蘭、德國等歐洲腹地。這是吉林省繼中歐班列(長滿歐)之后開行的第二條國際鐵路聯運大通道。

吉林省地處祖國東北地區腹地。具有沿邊近海優勢,邊境線總長1438.7公裡,是全國邊境省份之一。

吉林省堅定不移推動開放發展,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發揮向北開放重要窗口作用,抓好全方位對口合作、多層次戰略合作、緊密型專業合作、前瞻性共建合作、開放性國際合作“五個合作”,努力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體系。面向東、南、西、北,吉林省著力建設“走出去”的開放大通道。

吉林省積極開拓大市場,推動加工貿易承接落地,大力培育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加快形成新的出口優勢。去年,全省跨境電商交易額、零售進出口額分別增長25.4%和178.2%,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和新簽約合同額均創歷史新高。

堅持主動走出去、大力請進來,常態化、專班化、機制化抓招商,全面實施招商引資專項攻堅,舉辦中國—東北亞博覽會、全球吉商大會、中國(吉林)全球投資峰會、全球冰雪產業峰會、中國網紅吉林行、中德汽車大會、全球(長春)制造業服務外包峰會等重大經貿活動,擴大吉林影響,吸引外來投資。去年,全省有資金到位項目1749個,到位資金達3112.4億元。

【特刊二版】邁上新征程 努力開新局

全域旅游富了一方百姓

本報記者 祝大偉

溫潤的海洋氣流,沿鴨綠江河谷北上,滋養著位於吉林省南部的小城集安。一開春,太王鎮錢灣村48歲的孫繼春便開始忙碌,對自家的民宿進行升級改造,琢磨著“讓游客感受到新意”。

“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園。”集安山多耕地少,但有獨特的優勢:全市森林覆蓋率超過80%,空氣質量優良天數超過330天,還有眾多名勝古跡。“守著綠水青山,集安必須做好全域旅游的文章,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集安市委書記楊文慧說。近年來,集安市旅游業快速發展,去年全市旅游綜合收入15.3億元,旅游業佔GDP比重達到41.2%,對財政貢獻率為15.8%。

旅游與鄉村振興相結合,集安市深入實施精品鄉鎮創建、示范村屯建設和“美麗庭院”創建等工程。受益於此,2017年開始,錢灣村面貌煥然一新,土路變成嶄新的柏油馬路,村裡利用當地的果木、石材,打造了民宅、石頭牆、籬笆院等具有田園風格的農家小院。

如今,錢灣村成立了旅游公司、鄉村旅游開發專業合作社,建成了4000畝的水果生產基地,有20多個水果品種。去年,錢灣村旅游綜合收入達110萬元,旅游從業人員佔到了全村總人數的45%,村民家庭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村人均純收入2萬多元。

機械作業助力現代農業

本報記者 李家鼎

拖拉機轟隆隆啟動,駕駛室卻空無一人,不遠處,一名操作員操控著“生態無人農場雲端大腦”。操作員按下按鈕,隻見拖拉機駛入大田,開始耙地。眼前這一幕,發生在吉林省農安縣新安合作區陳家店村。

“現在,咱們已經是一水的機械化了!”合隆鎮眾一農業機械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陳忠國一大早就來參觀,他告訴記者,他的合作社目前共有各類農機具100余台(套),從春耕到秋收,隻需十幾人干活。

近年來,農安縣在鞏固轉包、出租、互換、入股等流轉方式的同時,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提升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水平。目前,全縣注冊登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達到9304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茁壯成長,加速了農業全程機械化的進程,農安縣持續加大農機購置補貼力度,通過引導扶持、強化培育、典型帶動的方式,推進農業全程機械化作業。目前,全縣農機總動力達到206萬千瓦,拖拉機保有量達到10.95萬台,主要糧食作物玉米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6%。

“農業現代化發展,要不斷向新技術、新形式要效率。”農安縣委書記張知眾介紹,農安縣計劃用3年時間,在新安合作區試驗區內,以玉米種植為重點,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建立一套精准作業標准化體系,打造數字生態農業新模式。

生態產業推動綠色轉型

本報記者 祝大偉 劉以晴

吉林省白山市靖宇縣三道湖鎮向陽村,田裡一行行藍莓苗綠意正濃。忙完鬆田土、扒果苗的活兒,種植戶張君一心盼著藍莓“壯壯地長”。“全部撒有機肥,藍莓果口感好,價錢也就高嘍。”張君從去年開始承包15畝藍莓,看准了綠色種植的效益。

2019年,白山市啟動綠色有機谷和長白山森林食藥城建設,如今白山已處處彰顯綠意。

“‘一谷一城’建設是全市綠色轉型的重要舉措。”白山市委書記王冰說。地處長白山腹地的白山市,森林覆蓋率高達84%。守護好綠色,向生態要效益,白山市的“一谷一城”建設以實施農藥化肥“雙減半”行動為切入點,從2019年開始,連續3年推動農藥化肥施用量較上年減半。白山著力推廣高效、低毒、低農殘農藥,加大新型肥料補貼覆蓋,目標就是要成為農藥化肥使用無殘留、無超標,農業土壤無污染的生態高地。

數據顯示,白山市2019年農藥化肥施用量較上年分別下降54.7%和59.3%,2020年較上年又下降52.7%和54.9%。環境更綠,產業更強。

去年,綠色食品、醫藥健康、旅游、礦產新材料和現代服務業“五大產業”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62.1%。

政策扶持激發創業活力

本報記者 李家鼎

屏幕上,視頻編輯軟件的畫面播放、暫停、渲染,一幀一幀制出流暢畫面……“有時候,為了10秒鐘,我們要連熬三四個通宵。”蔡文武揉揉眼睛,又喝下一大口咖啡,“趕上了好時候,就要加油干!”

這裡是坐落於吉林省長春市淨月高新區的吉林省青年創業園,1.7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的園區內,70家新辦企業正在被“孵化”。蔡文武創辦的傳媒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2014年,還是高校教師的蔡文武瞄准時機,進軍影視制作行業,逐漸小有名氣。去年受疫情影響,蔡文武的企業發展受到波及。一籌莫展之際,創業園向蔡文武伸出援手——零租金拎包入住,水電網匹配齊全,人力、財稅、法律、知識產權等方面免費提供服務,一項項實打實政策讓蔡文武和團隊成員充滿干勁。吉林省國家廣告產業園也發現了蔡文武團隊的潛力。園區提供了充足的辦公面積、高端的影視器材、可觀的啟動資金。在園區的支持下,他發起成立影視聯盟,將吉林本土的影視公司凝聚在一起,形成助力吉林影視產業發展的合力。

今年2月,吉林省發布《關於激發人才活力支持人才創新創業的若干政策措施2.0版》,在住房保障、子女教育、就醫和職稱評定等多個方面推出舉措,引才、留才、聚才。

技術創新促進產業升級

本報記者 孟海鷹

“一汽剛成立時,一片大荒地!大家創業不怕苦,不怕累!”93歲的張珠老人是一汽第一代創業者,身姿依舊挺拔,說起當年豪氣勃發。最讓張珠欣慰和自豪的是,自家祖孫三代都有幸為了這份光榮與夢想而奮斗。

1955年出生的張雲山受父親張珠影響,深感當一名汽車工人無上光榮。1970年張雲山中學畢業實現了夢想——被分配到汽車廠底盤廠修造車間。從此張雲山起早貪黑地學習、工作。

“我這兒子呀,一門心思痴迷科研,沒日沒夜地干。”張珠笑著說,從1973年到1996年,張雲山累計獲得革新成果多項,有的獲國家專利,從一名工人成長為工程師。

張珠的孫子張亮,是一汽第三代員工,現任一汽大眾產品管理部產品管理工程師。張亮在國外學習時就想著必須回來:家就是一汽,一汽就是家。“每天都非常有干勁兒。”

前段時間,張珠、張雲山作為退休老工人參觀了一汽,感覺眼睛都不夠用了——全新電動化智能網聯技術平台、高功率氫燃料電池發動機、豪華商務轎車、超級跑車、無人駕駛小巴士……最新科技創新成果、最新款式整車產品讓他們目不暇接。60多年過去,一汽集團已成長為位居世界500強企業前列的大型汽車制造企業。

紅色驛站服務社區居民

本報記者 孟海鷹

“這日子一天就是樂呵,您看,小區多干淨多漂亮!”滿樹杏花芬芳,80歲的江傳興站在杏樹下笑得也像花一樣:社區黨組織帶著我們大家勁往一處使,共同建設幸福家園。

吉林省吉林市鴻博嘉園社區龍江小區建成於1989年,是一個有著30年歷史的老舊小區。如今小區到處鮮花盛開,柏油路寬闊干淨平整,遛彎晒太陽的人們怡然自得。樓面上畫著內容積極向上、看起來十分養眼的彩繪,讓舊樓煥發新姿。

“都是社區志願者畫的。”社區黨委書記宮平介紹,我們充分發動各類公益性社會組織,居民小區網格內各類組織和黨員群眾共同參與社區各類服務及基層治理工作,黨建引領社區治理新格局。為了更好地服務群眾,近年來又建立了“紅色驛站”。

“紅色驛站”佇立在小區內廣場一側,是一間幾平方米的小房子,裡面有書、雨傘、急救箱等等,門敞開著。老百姓有什麼事可以隨時來。

集黨建宣傳、便民服務、文明引導等於一體的“紅色驛站”自成立以來,為居民解決了不少難題——樓道燈泡更新、房頂漏水修復等。社區網格員在接到問題后,能當場解決的當場解決﹔需要協調上報的,也會做好登記,解決后及時反饋結果。“紅色驛站”還配備了一支黨員志願者服務隊,專門為百姓解決身邊問題。

【特刊三版】堅持黨建引領 發揮帶頭作用

吉林選優配強干部下沉一線

推進城鄉基層黨建邁上新台階

本報記者 岳富榮 祝大偉

黨的十八大以來,吉林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扎實做好城鄉基層黨建工作。吉林的白山鬆水間,8.56萬個黨組織、165萬名黨員,勇於擔當作為,活力不斷迸發,努力開創城鄉基層黨建工作新局面。

夯實基層黨建基礎

“如今,咱們基層的黨組織越來越有力量,黨建網格越織越密。”四平市鐵東區喜慶社區黨委書記侯艷玲說,社區有了便民服務中心、組建了志願服務隊,社區網格配備網格長和樓棟長、單元長,黨員走在了社區治理的最前面。

近年來,四平市“做實網格黨建”,對全市基礎網格進行科學劃分,取消各職能部門業務網格,形成基層社會治理“一張網”,推動黨的組織、執法司法力量、群團和社會組織、志願者團隊下沉網格,實現黨建引領、一網統籌。“社區推行網格制度后,為居民服務的效率更高,更加精准、及時。”侯艷玲說。

夯實基層黨建基礎,關鍵在於資源、服務、管理下沉。近年來,吉林省全面推進城市基層黨建,選優配強街道領導班子。全省城市街道領導職數新增648個、增幅42.5%,為810個社區配備了專職黨建“社工崗”。全面加強網格化治理,全省設立網格黨支部或黨小組10765個,下派5041名黨員干部擔任街長、路(巷)長,31.94萬余名熱心居民擔任樓棟長、單元長,形成全域覆蓋、全員覆蓋的網格治理體系。推進街道、社區、網格(小區)三級黨群服務中心(站)建設,全省已建立網格黨建服務站1895個、打造社區共享家園1509個。依托街道社區黨組織成立城市黨建聯盟2050個,聯盟成員單位12197個,幫助解難題辦實事1.58萬件。

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日益加強。2018年以來,全省指導各地排查整頓黨建工作軟弱渙散村2596個。2020年以來,全省為鄉村選配優秀組織委員、宣傳委員等1030人。全省村干部年齡、學歷實現“一降一升”。

激發改革創新活力

近年來,吉林省不斷推進基層黨建理念創新、機制創新、手段創新,著力補齊基層治理的短板。

創建黨建引領城鄉基層治理統一領導體制,著力破解條塊分割、權責失衡、力量分散的現實問題。全省組建了省市縣三級黨委城鄉基層治理工作委員會。省委書記擔任省委城鄉基層治理工作委員會主任,5位省領導擔任5個專項工作組組長,這種機構設置保証了各項工作的有力推進。

有了好的頂層設計,吉林各地基層黨建工作不斷釋放改革創新的活力。

吉林長春社區干部學院的創建,形成了社區干部教育培訓品牌,打造了全省3萬多名社區干部“雙線培訓、全員培訓、專業培訓、定時培訓”的新模式。

為提升農村治理水平,吉林省近年來選優配強1489名干部任貧困村駐村第一書記,帶領群眾抓黨建、抓扶貧、抓發展,著力打造吉林省駐村第一書記黨建品牌,創新開展“第一書記代言”活動。

長春市機關干部李新功在榆樹市劉家鎮永生村任第一書記期間,被村民親切地稱為“網紅書記”。在“第一書記代言”活動中,李新功帶著村裡的產品跑展會、搞推銷。在他和全村人的努力下,2018年,永生村農產品已小有名氣,產品銷往19個省份,被省商務廳評定為“電商村”。

據統計,吉林省通過“第一書記代言”活動打造扶貧產品2097個,實現銷售額超7億元,有力拉動了全省扶貧產業發展。

發揮戰斗堡壘作用

駐村以來,李新功帶領全村黨員開展爭創“五好支部”、爭做合格黨員等活動,在村裡每周定期開展“黨員活動日”,村裡的黨員挨家挨戶開展志願服務。

“堅持黨建引領帶動,發揮黨員作用,就是要把黨員和群眾的心聚在一起。”李新功說。

在吉林廣袤的黑土地上,一個個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廣大基層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正在充分發揮。

白山市江源區石人鎮榮斌村4年前還沒有一個像樣的產業。如今,榮斌村從炒制沙棘茶到加工沙棘果粉、沙棘果油,逐漸向產品多元化發展,不僅將產業做大做強,還帶動了全村15戶27人的貧困戶全部脫貧摘帽。

榮斌村的變化得益於江源區村黨組織“區域化聯建”工程。這項工程通過組織2至5個村結成聯建黨總支,推動黨組織聯建、集體項目聯辦、民生問題聯解等。2016年,江源區組織基礎較好的榆木橋子村與車站、遙林、榮斌幾個村結成聯建對子。通過一年的深度聯建,榆木橋子村一躍成為五星級示范村,榮斌村等兩個黨建工作軟弱渙散村的黨組織成功轉化提升。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對吉林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的一次重大考驗。吉林省第一時間建立“五級書記抓防控責任制”,24萬名機關黨員干部下沉一線。全省凝聚起眾志成城、齊心戰“疫”的磅礡力量。

邁進“十四五”,吉林全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正闊步前行、砥礪奮進,在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進程中,體現新擔當、實現新突破、展現新作為。

用實際行動傳承革命精神(感悟初心)

孟海鷹

2021年清明前夜,馬鋮明深情地懷念起太爺爺楊靖宇將軍: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靖宇縣去年摘了貧困帽,如今正在奔小康。親愛的太爺爺,您沒有消失在1940年的冬天,而是融入了這片天地之間……”

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81年前,楊靖宇將軍在靖宇縣保安村犧牲﹔如今,他的曾孫馬鋮明就在保安村工作。2019年,馬鋮明大學畢業后放棄了大城市的諸多機會,來到太爺爺當年戰斗過的白山鬆水,投身脫貧攻堅工作。他從光榮的革命精神中汲取營養,在這方熱土上奮斗,讓青春在奮斗中閃光。

如果說,追尋可以是心靈的向往﹔那麼,行動,一定是最好的傳承。

以楊靖宇將軍為榜樣的,還有千千萬萬的革命后來人。96歲的徐振明,曾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中英勇戰斗。1958年,33歲的他轉業到吉林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園管理所(楊靖宇烈士陵園)任所長。在這裡,他數十年如一日地為將軍守陵,在禿山上種植了上萬棵樹,甘守清貧幾十年。退休后,徐振明又回來當門衛,為人們義務講解……

中國革命的偉大歷程艱苦卓絕、可歌可泣。千千萬萬的革命英烈以對黨、對革命事業的無限忠誠,勇於勝利、勇於突破、勇於犧牲,鑄就了光照千秋的革命精神。今天,我們應當堅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厚植愛國情懷,以實際行動紀念為革命勝利和新中國成立英勇犧牲的革命英烈,在傳承中汲取砥礪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

仰望英雄、守護英雄、傳承精神,我們都應該努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紅色基因一定能在這片土地上代代延續,革命薪火也一定能永遠傳遞下去!

谷鳳杰——脫貧路上領頭人

本報記者 李家鼎

谷鳳杰是土生土長的吉林敦化市三道河子村人。1998年,她與丈夫丁志華在敦化市大石頭鎮經營餐館。在事業發展得正紅火時,大石頭鎮領導找到丁志華,動員他回村任職,帶領村民拔窮根。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谷鳳杰關閉了餐館,一家人搬回了三道河子村。

正當三道河子村奮力脫貧致富的時候,2010年5月,丁志華突發心臟病去世,村民們紛紛懇請谷鳳杰領著大家接力干。2010年7月,谷鳳杰被選舉為三道河子村黨支部書記。

從那以后,谷鳳杰帶領村民發展養牛項目,目前全村存欄黃牛3000余頭,年銷售近千頭﹔創建全市第一個婦女創業示范村,組織百余名婦女學習傳統剪紙技藝﹔個人出資60萬元,帶領村民發展人參種植業……11年間,全村人均純收入從每年8000元增長到3.5萬元。

作為村支書,谷鳳杰帶領村黨支部設立黨員示范崗,開展無職黨員設崗定責活動,實施多項基層黨建創新舉措。“有事找書記、發展靠支部”成了村民們的共識。

精神上“富”起來,才能徹底斬斷窮根。谷鳳杰大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結合村裡實際,開設道德大講堂,廣泛宣傳村裡的好人好事和善行義舉……通過這一系列活動,村民們的精氣神更足了,村風也更文明了。

張林——為民服務熱心人

本報記者 祝大偉

去年9月7日晚,吉林省汪清縣復興鎮興華村河水水位不斷上漲,威脅著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駐村工作隊隊長張林一行將沿河的11戶30余人全部安全轉移后,突遇山洪暴發。張林不幸落水,獻出寶貴生命,年僅34歲。

時間回溯到2018年5月,當時32歲的縣委組織部干部張林主動請纓,到條件艱苦的興華村擔任駐村工作隊隊員,同年11月轉任隊長。

張林從抓基層黨建入手,不斷增強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並在兩年時間裡發展了3名年輕黨員。村兩委班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齊心協力帶領村民脫貧致富。

興華村雖有著得天獨厚的木耳種植條件,但村民的種植技術落后,產量低。張林帶著村干部到外地學習,引進了技術先進的木耳發展項目,並爭取到了50萬元項目資金,種植20萬袋木耳菌袋,當年收入就達10余萬元,興華村58戶貧困戶戶均增收1200元。這讓百姓嘗到了產業發展的甜頭,也讓興華村有了穩定的脫貧項目。

“上午8點,徐茂年母親家裡漏水了。駐村工作隊和村干部一起幫忙修水管,買了一根1米2的水管,花銷14.5元。”在張林的幾本駐村工作日志裡,密密麻麻記載著兩年來興華村的大事小情。他將群眾的事情時刻記在心裡,把為群眾解決困難落實在行動上。

曾麗圓——農特產品代言人

本報記者 劉以晴

2017年,“80后”高級工程師曾麗圓被選派到吉林省蛟河市青背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青背村原來有一個木耳種植基地,由於經營管理不善虧損6萬元。曾麗圓上任后,採取“集體+種植大戶”的合作經營模式,制定標准化生產流程,當年就產出優質木耳5400斤,產量比2016年增加3倍多。4年來,僅木耳基地一項,就為村集體增收55萬元。

在吉林省“第一書記代言”活動中,曾麗圓通過微信朋友圈、參加展銷會等途徑為青背木耳代言,使青背木耳遠銷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她鼓勵貧困戶發展庭院經濟,並主動代言銷售村民自養的雞、鴨、鵝以及蘑菇等農特產品。很多時候,她都是自己駕車往返於城市和農村,經常送貨到深夜。

去年,吉林省駐村第一書記們一起交流經驗,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曾麗圓與其他第一書記一道,研發綜合性電商平台,常態化開展直播帶貨。在她的帶領下,通過第一書記和村黨支部書記代言,售出滯銷農產品金額達8828萬元。

 

(人民日報客戶端吉林頻道)

(責編:王帝元、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