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東北抗日聯合軍,創造出聯合軍的第一路軍。乒乓的沖鋒陷陣繳械聲,那就是革命勝利的鐵証。”清明節前夕,吉林省白山市靖宇縣楊靖宇將軍紀念館內氣氛熱烈,楊靖宇小學的同學們圍在馬繼民身邊,聽著“少年鐵血隊”的故事,一同唱響《東北抗聯第一路軍軍歌》。
在楊靖宇將軍紀念館,楊靖宇將軍嫡孫馬繼民為學生們講述爺爺的戰斗故事。於濤攝
再次回到爺爺戰斗過的地方,楊靖宇將軍的嫡孫馬繼民和100余名革命軍人、老黨員、專家學者等共同組成了“白山市紅色故事宣講團”,深入基層宣講紅色故事,助力傳承紅色基因。
而靖宇,一直就是這樣一片鐫刻著紅色基因的熱土。
靖宇縣原名濛江縣,滿語稱之為“恰庫”,意為“明珠河”,位於長白山腹地,鬆花江上游,是東北革命老區,也是東北抗聯誕生的地方,因抗日英雄楊靖宇而得名。
楊靖宇,原名馬尚德,1905年出生在河南省確山縣李灣村。懷著一腔熱血,楊靖宇22歲加入中國共產黨﹔領導過確山農民暴動和劉店秋收起義,創建了鄂豫皖蘇區紅軍別動大隊﹔在由中共中央派到東北后,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兼政委。
1940年2月,由於叛徒告密,楊靖宇所率的部隊遭日偽軍重兵圍攻。在危急關頭,楊靖宇組織部隊分散突圍。他毅然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同志,隻身與數千名敵人周旋了5個晝夜,最后在濛江縣的密林中壯烈殉國。敵人剖開他的遺體,打開腸胃,竟找不到一粒糧食,隻有未消化的野草、樹皮和棉絮……為紀念楊靖宇將軍,1946年2月14日,濛江縣更名為靖宇縣。
歷史,悲壯激昂。精神,世代相傳。近年來,靖宇縣成立了推進抗聯文化資源保護利用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出台全縣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總體規劃﹔累計征集抗聯實物200余件、圖片資料1000余張、軍用器械100余件,累計排查登記紅色遺址遺跡多達156處。近年來,靖宇縣還聯合相關單位先后推出大型現代京劇《楊靖宇》、長篇評書《抗日英雄楊靖宇》、大型電視連續劇《民族記憶》等10余部優秀文藝作品﹔編寫了具有抗聯文化特色的《金色童年伴我成長》《成長的足跡》《民族魂》等中小學校本教材,將抗聯精神納入思想道德課程……
紅色精神凝聚起奮進的力量。在脫貧攻堅中,靖宇縣全面實施關心關愛、文體文藝、醫療衛生等“八項工程”和“紅志願計劃”“心靈守護”等47個志願服務項目,點燃了脫貧攻堅“紅色引擎”。截至目前,靖宇縣已經組建起各級志願服務隊伍304支,參與脫貧攻堅的6900余名黨員干部全部加入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者行列,累計為貧困戶解決實際困難4000余件。2020年4月,靖宇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
如今的靖宇,已經開拓起紅色游、生態游、冰雪游、風情游相互融合的全城旅游新格局,在用好楊靖宇將軍殉國地等紅色旅游資源的基礎上,積極開發白山湖仁義風景區、四海龍灣瑪珥湖、龍泉瑪珥湖等生態游項目,加快建設愛仁小鎮、靖宇人家等風情游項目,著力構建長白山紅色旅游綠色通道。三年來,全縣累計接待省內外游客約120萬人次,在加快實現綠色轉型全面振興的路上越走越寬。(記者任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