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以詩意共遠方——文旅融合的長春探索

2020年12月16日09:22  來源:吉林日報
 
原標題:且以詩意共遠方

從深挖文化創意資源到培育文旅融合新業態,從打造特色旅游產品到賦能全域旅游發展,從冰雪、避暑休閑兩大品牌效應凸顯到公共文化服務惠及群眾……

“十三五”期間,長春文旅優勢疊加,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文化和旅游工作各領域、多方位、全鏈條深度融合上作出有益探索,新業態、新模式、新項目如雨后春筍,全面激發發展活力,叫響長春文旅品牌,讓民眾樂享“詩和遠方”。

正如長春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局長曲笑所說,無文化不旅游,無旅游不文化,文化與旅游的天然結合,讓長春綻放美麗光彩。

各美其美 美美與共

實現“1+1>2”的融合反應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

近年來,文化旅游上升到國家戰略發展的新高度,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也不斷上升,從最初的“經濟型產業”“國民經濟新增長點”“國民經濟重要產業”上升到“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

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的組建以及各地文化和旅游機構改革的完成,開始書寫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的新篇章。隨著機構改革的深入推進,文旅融合成為建設文化強國、提升文化自信、推動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路徑和載體,文化旅游被賦予新的歷史使命和責任。

緊隨國家改革步伐,2019年,原長春市文廣新局和長春市旅游局合並,成立長春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開啟了長春文旅融合發展的新紀元。

事實上,在長春,文化和旅游始終不分家。多年來,長春大力挖掘特色文化和旅游資源,著力推動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促進文化、旅游事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特別是近兩年,以文化旅游機構改革為抓手,長春強化頂層設計,破解體制障礙,有效消除部門之間的“腸梗阻”。長春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組建后,文旅系統廣大干部職工迅速理順機構、理順職能,主動承擔文化和旅游新的時代使命,推動文化與旅游從相加到相融、從物理組合到化學反應轉變,深入挖掘長春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紅色基因,深化文旅融合,加快推進文化強市建設,推動長春文化旅游產業大發展大繁榮。

改變的是名稱,放大的是格局。全市上下依據“宜融則融,能融盡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原則,找准最大公約數、最佳連接點,一方面,以文化賦能,推動旅游優化升級﹔另一方面,以游為載體,助力文化高效能傳播。

成效顯而易見。產業實力、市場活力、品牌競爭力顯著提升﹔文化資源得到宜游化開發,以文旅融合項目為載體,激活了優秀傳統文化資源,講好文旅故事,豐富游客體驗﹔在旅游發展的各個環節,充分體現文化內涵,通過現代手段,將更多文化遺產、文化資源、文化要素轉化為深受當下旅客喜愛的旅游產品﹔通過旅游產業化、市場化手段,豐富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類型和供給方式,讓更多文化資源、文化產品發揮作用……

“靈魂”更豐滿,“載體”更扎實。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實現了“1+1>2”的融合反應,“融”出了長春文旅發展的一片新天地。

繁榮精品 弘揚傳統

融合給文化“加碼”

走進音樂廳,在古典音樂的海洋中度過愉快的休閑時光,這已經是近兩年來,長春市民周末的正確“打開方式”。

“長影周末音樂會”“爵士音樂周”等駐場演出品牌不斷豐富市民文化生活,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已經成為代表長春的一個文化符號。

在文旅融合的推動下,長春在滿足游客多樣化文化需求的同時,把抽象文化“文而化之”,轉化為百姓喜聞樂見的美,將“創”與“美”相結合,賦予旅游更深層的文化內涵、更豐富的體驗,讓演藝點亮城市文旅夜空。

一台扮靚了春天的粉紅色特制鋼琴,是今年春天長春市民和游客的獨特記憶。最美人間四月天——長春市春季系列文旅活動的“春之聲”百場街頭鋼琴音樂秀,近20場演出,吸引了廣大市民走出來,感受春天,感受林徽音筆下“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梁間呢喃”的詩意氛圍。

借由“春之聲”百場街頭鋼琴音樂秀活動,以往端坐在音樂廳舞台上或學校鋼琴房的專業演奏者們紛紛走出戶外奉獻街頭首秀﹔借由一架鋼琴、多種樂器,音樂愛好者和廣大市民得以與“春之聲”產生交集,與城市共舞,燃起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長春以文旅活動搭台,讓城市文化唱戲,在為城市注入活力的同時,也豐富著這座城市的文化底蘊、精神生活、文明標識,讓人感受長春現代發展的脈動與歷史文化的魅力。

文旅融合,給文化“加碼”,極大地繁榮了藝術精品,弘揚了城市傳統文化。

“十三五”期間,長春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自覺承擔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使命,不斷推出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優秀作品。依托長春演藝集團、長春市藝術研究所以及駐長高校劇社,累計創作文藝作品70余個。

現實題材話劇《黃大年》獲國家藝術基金資助﹔現代評劇《春回桃灣》參加第十六屆中國戲劇節,《春回桃灣》《三女除霸》入圍參加“清蓮雅韻—全國評劇展演活動”﹔兒童劇《大山裡的紅燈籠》入圍十一屆中國藝術節﹔廣播劇《大國工匠》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古裝喜劇《魔教東來》赴津參加“東城藝術節”取得佳績﹔偽滿皇宮博物院全新編排的話劇《“新京”夢碎》獲得良好反響﹔打造了“戲劇星期六”品牌項目,指導高校等戲劇社團排演青年實驗話劇20余部,受到社會廣泛好評……

一部部藝術精品、一台台有影響力的演出,產生了受眾的“集聚效應”,讓藝術精品創作與旅游空間拓展融合。

近年來,長春還注重將文化遺產保護與旅游產品開發相結合,依托文物資源發展紅色旅游、遺產旅游、研學旅游等,讓文物真正“活”起來。

目前,長春核定公布文物保護單位429處,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達79個,准確反映了地方歷史文化發展脈絡。“十三五”期間,完成了長影早期建筑、偽滿皇宮舊址、一汽早期建筑、長春文廟等文物保護單位保護修繕工作。一汽歷史文化街區被列入“中國20世紀首批工業遺產”、長影舊址博物館獲評“中國十大工業遺產旅游基地”、偽滿皇宮舊址成為5A級景區、長春文廟成為4A級景區,文化遺產活化利用成果凸顯。

長春各類博物館達41家,藏品數量達57萬余件(套),基本陳列展覽達87個,“十三五”時期,共舉辦臨時展覽304個,開展教育活動3000余次,接待觀眾1170余萬人次。

挖掘內涵 提升品位

融合為旅游“賦能”

去年8月,以偽滿皇宮舊址為依托,講述一個人、一座城、一場夢的故事——大型原創歷史話劇《“新京”夢碎》在長春偽滿皇宮博物院首演成功。

偽滿皇宮博物院副院長趙繼敏介紹,策劃話劇《“新京”夢碎》是為了增強文化軟實力,並填補長春市人文景區缺少動態演藝場所和動態演出的空白。偽滿皇宮博物院將把話劇《“新京”夢碎》作為景點的常規參觀內容之一,讓游客觀看話劇成為游園的“保留節目”。

旅游是文化的載體,在旅游中注入文化之魂,讓傳統的旅游景點更富有韻味。

作為曾經新中國最大的電影工廠——長春電影制片廠舊址,現在已經被改造成一座專業的電影博物館,游客既能在這裡參觀新中國電影發展史,又能在曾經的電影拍攝廠棚裡面觀看最新上映的大片。

依托長影資源建設的長影世紀城,除了原有的旅游項目之外,在夏季舉辦的游園燈會,同樣也是人聲鼎沸。來自四川的傳統彩燈非遺傳承人,用手工編織各式花燈,其中有的加入各個年代的老電影劇照,還有唐代宮殿造型、秦始皇造型,傳統劇種黃龍戲、地方文化的東北八大怪、民族文化的滿族服飾等。

這些城市旅游的傳統載體,將中國傳統文化和長春地域文化形象生動地展示出來,成為“詩與遠方”最佳體現。

“無文不遠”,通過文化賦能,旅游資源輝映升華。

以文化為魂,長春文化與旅游融合衍生出多種產品業態,“旅游 演藝”“旅游 文博”“旅游 體育”“旅游 教育”等一系列個性化專業化旅游業態,為群眾提供了個性化、特色化、多樣化消費產品。

除了偽滿皇宮博物院、長影世紀城、長春世界雕塑公園、淨月潭國家森林公園等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以“這有山”、長春冰雪新天地等為代表的一批規模大、品質高、創意足的文旅項目相繼投入運營,不少“新生代”旅游景區、景點的文化氛圍也越來越濃厚。

剛剛開園的長春冰雪新天地項目,是長春最吸睛的冰雪旅游產品,走進那裡就仿佛置身在冰雪的童話世界中,各式冰雕雪建美輪美奐,欣賞美景的同時,隨處可以感受滿滿的汽車文化、電影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冰雪文化。

從建園初期以農業觀光、採摘為主到近年來,隨著文旅融合,開始向文化旅游、研學教育、文化傳播方面傾斜,遼金時代觀光園更加注重文化內涵。園區內建有遼金民俗村,游客可以住進蒙古包、四合院,在體驗特色民宿同時,感受獨特的游牧文化和草原文化。

劍鵬馬城也以文化元素作為企業的發展“內核”,承辦馬術賽事、開辦馬文化旅游節,並規劃建設馬文化展覽館,將馬文化與旅游緊緊結合在一起。

從觀光到打動心靈,長春用文化改變了旅游產品的生產模式和品質。與此同時,積極整合全市文化和旅游資源產品,將旅游活動與城市特色文化、藝術活動緊密結合,策劃推出了一系列體現傳統色、長春味、文化風的文旅活動,旅游、音樂、文創、藝術、非遺等元素在長春消夏藝術節、長春冰雪節等品牌活動中均得到了集中展現,進一步提升了消夏、冰雪活動的規模和影響力。

從單一的旅游景區景點,到旅行社推出的新線路、新產品,再到文旅全行業,長春都發生了日新月異的改變。文旅融合真正讓“詩和遠方”走到了一起。

“圍繞文旅融合,近期我們在旅游線路的設計編排上著重突出了文化元素。例如在部分研學系列旅游線路中增加了非遺文化的體驗互動活動,並將博物館加入到旅游線路中。”長春文化旅游集散中心相關負責人蔡瑜介紹,考古、文博、非遺文化等元素的注入,讓原本的旅游線路變得更富有文化內涵,富有更高的參與度。

如今,文化賦能讓旅游業煥發新了生命力,文化元素與“吃、住、游、購、娛”等旅游要素交相輝映,不斷創新的文旅產品樂了游客、富了景區、升華了城市內涵。

做好“文旅融合”這篇兼具美感與深度的文章,就要用好文化的富礦為“文化 旅游”的“算術題”尋找更多新解,讓每一個游歷研讀長春的人,且以詩意共遠方。(記者孟凡明)

(有刪減)

(責編:馬俊華、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