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受氣候變化等多重因素影響,吉林省西部降水逐年減少,流經這一地區的洮兒河、霍林河一度斷流,導致生態、氣候急劇失衡、惡化,干旱少雨、草原沙化、濕地萎縮。
2013年,吉林省正式提出啟動實施西部河湖連通工程。通過天然水系和興修水利工程,將汛期第二鬆花江、嫩江、洮兒河、霍林河的富余客水疏導存蓄到天然湖泡和濕地,實現變害為寶。河湖連通工程實施以來,通過一系列引水治理,我省西部大小泡沼遍地、湖泊星羅棋布,成功破譯了吉林西部的水密碼。河湖連通,“連”出一派生機,“通”向康庄大道,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多贏。一幅河湖互濟、漁興牧旺、草茂糧豐、碧水藍天、人水和諧的生態畫卷徐徐展開……
①豐富的水資源,帶來了產業的振興。吉林西部新增養魚水面85萬畝和養蟹水面43萬畝,區域養殖業實現快速發展。
②河湖聯通工程讓西部農田灌溉面積不斷增大,實現增產糧食5.6億斤。圖為洮南市聖一金地農場正在收割谷子。
③河湖連通工程涉及鬆原市湖泡72個,以查干湖為核心,利用哈達山水庫水源,通過哈達山輸水干渠及新建、改擴建渠道,向鬆原市城區、前郭縣、乾安縣等重要湖泡補水,對改善區域內生態環境,調節和改善區域小氣候,分蓄和利用洪水資源起到了重大作用。圖為查干湖野鴨灣景區。
④鎮賚縣莫莫格保護區優美的自然環境,吸引了白鶴、白頭鶴、紅頭潛鴨、須浮鷗、骨頂雞等諸多候鳥在這裡駐足停歇,已經成為一座自然環境資源博物館。
⑤通過河湖連通工程,農安縣波羅湖保護區濕地面積恢復到180平方公裡,濕地環境得到大幅改善。
⑥鎮賚縣通過河湖聯通工程,全面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優化產業結構,經過科學合理調度,使農業、水產業、葦業生產有了充足的水源,打造了獨具特色的生態經濟體系。位於鎮賚縣莫莫格鄉白鶴湖南岸的蘇克馬村成為名副其實的“魚米之鄉”。
⑦鎮賚縣落實縣、鄉、村三級“河長制”,建立湖長巡查、候鳥棲息管護值班機制,逐步恢復莫莫格保護區濕地面積,保障了遷徙鳥類安全停歇。
⑧農安縣河湖連通工程建設以鬆花江為主要水源,依托鬆城灌區現有渠道和一、二級泵站輸水,溝通連接沿途的波羅湖、元寶窪泡、敖寶圖泡、頭道崗水庫和上河灣水庫等湖泡水庫,形成“波羅湖生態群落”。圖為頭道崗子提水泵站外景。
⑨實施河湖連通工程以來,洮南市累計投資4.3億元,完成供水線路6條,連通四海泡、泉眼泡等大小水庫湖泡26個,使洮南市蓄水面積達到16萬畝,年生產水產品1500噸,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逐步凸顯。圖為洮兒河、蛟流河交匯處稻田風光。(邱會寧 記者 石雷 丁研 攝影報道 本版策劃 石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