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方黑土地,讓“中國飯碗”端得更穩

李洋

2020年07月28日13:12  來源:人民網-吉林頻道
 

過去了五天,吉林四平市梨樹縣康平街道八裡廟村的村民們仍然沉浸在感動中。“總書記問我們能不能吃上豬肉燉粉條,我們異口同聲地說:能!”村民曲立文笑著告訴記者,現在就算天天吃也能吃得起。“很激動,很激動,很激動!”梨樹八裡廟黨總支書記高大廣用了三個很激動來形容當時的心情,“總書記很親切,就像親人一樣……”

7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赴吉林考察調研。在四平市梨樹縣國家百萬畝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准化生產基地核心示范區、盧偉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了解糧食生產、黑土地保護利用、農業機械化規模化經營等情況。

因地制宜謀發展 農業現代化奔小康

盧偉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位於梨樹縣康平街道八裡廟村,該合作社的成員由2011年成立組建之初的6戶發展到現在的176戶,輻射帶動600戶。現擁有大型農機具54台套,是一家集農業社會化服務、規模經營和新技術推廣應用於一體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016年,合作社被評為國家級農民示范社。

“總書記主要問了我們生活咋樣,土地流轉到合作社之后有什麼好處。”62歲的合作社社員孟繁輝回想起來,仍忍不住笑:“我的一垧地租給合作社,一年租地錢收入9500元,分紅七八百元,過年有米面糧油等福利。關鍵是能騰出手來。我養了10頭牛,行情好,一年掙個七八萬塊錢。”

合作社社員孟繁輝。 李洋 攝

在八裡廟村,像孟繁輝這樣收入的合作社村民不在少數,當地鳳凰山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韓鳳香告訴記者,該地通過土地流轉使大多數村民每年都能分到萬元左右的租金,閑下來的時間在自家園子裡種植綠色蔬菜,飼養牲畜,村民們走向了脫貧奔小康的大路。

在盧偉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習近平總書記重點了解農業機械化規模化經營等情況。在此前赴東北考察時,他強調,要用規模經營提升農業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要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給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合作社理事長盧偉回憶著當時的情形:“我沿著這些農機走了一圈,向習近平總書記匯報展示了我們農民的‘家底’。這54台套農機,覆蓋“耕種收”各環節,都得到國家政策補貼。總書記給了我們巨大的鼓舞,未來我們要更加努力!”

7月22日至2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吉林省考察。這是7月22日下午,習近平在四平市梨樹縣盧偉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聽取合作社生產經營情況介紹。 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農業現代化,是習近平總書記牽挂的大事。他說,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既要有城市現代化,也要有農業農村現代化。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動情地回憶起當年梁家河鄉親的期盼——將來上山干活挑著金扁擔。他說:“這個‘金扁擔’,我就理解為農業現代化。”

“以后我們合作社要把更多農民土地集約在一起,搞一些特色種植、雜糧加工,讓農民掙到更多的錢,隻有農民得到實惠了,他才能願意把土地交到合作社,我們的土地才能集中連片,便於大型機械化作業,才能節本增效,解放勞動力,使農民可以外出務工,增加收入。”盧偉說。

為了實現農業現代化,吉林省進行了積極探索。2015年以來,吉林在全國率先實施“普惠敞開”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全省農機總動力達到3650萬千瓦。截至目前,全省拖拉機保有量達到123.14萬台,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9.2%。目前,全省秸稈覆蓋還田耕作機具1.8萬台,作業能力1500畝以上的全程農機化合作社達411家,覆蓋380多個鄉鎮,佔鄉鎮總數65%。

保護吉林黑土地 端穩糧食“金”飯碗

緯度高、光照足、氣候濕潤,再加上肥沃的黑土,讓梨樹縣有了“黃金玉米帶”的美譽。在梨樹國家百萬畝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准化生產基地核心示范區,習近平總書記重點了解了糧食生產、黑土地保護利用等情況。

梨樹國家百萬畝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准化生產基地核心示范區。 李洋 攝

黑土是世界上公認的肥沃土壤。全球黑土區隻有三片,東北平原就是其中之一。因為不科學的耕作方式和大量用肥透支地力,東北的黑土層曾一度越來越“瘦”、越來越“薄”。為了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保護,提升黑土地質量和數量,近年來,梨樹縣積極探索推進黑土地保護技術、模式,並取得了明顯成效。在梨樹縣國家百萬畝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准化生產基地核心示范區,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保國向習近平總書記介紹說,他們所在的這片示范區,黑土地肥沃的秘訣是採用“梨樹模式”——一種保護利用黑土地的綠色種植技術。

7月22日至2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吉林省考察。這是7月22日下午,在四平市梨樹縣國家百萬畝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准化生產基地核心示范區地塊,習近平走進玉米地,了解農業科技研發利用、黑土地保護情況。 新華社記者 燕雁 攝

“梨樹模式”——也就是玉米秸稈覆蓋全程機械化免耕栽培技術。這種方式不僅能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地力,而且解決了秸稈焚燒導致的土壤退化以及衍生的環境問題,保証了農業可持續發展。

李保國說:“當時我就在這裡為總書記講述,黑土地怎麼退化,從前根系有多淺,在實行保護性耕作、土地深鬆后,犁底層打破,根系可以向下生長超過1.2米。”如今,通過“梨樹模式”保護性耕作,技術創新升級,農民口中的“破皮黃”(指耕地黑土層已完全消失,露出下層黃土)正在找回往日的油潤、肥沃。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保國接受人民網採訪。 李洋 攝

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責任在肩,使命在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耕地是我國最為寶貴的資源。我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們必須把關系十幾億人吃飯大事的耕地保護好,絕不能有閃失。要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依法依規做好耕地佔補平衡,規范有序推進農村土地流轉”。

“倉廩實,天下安。保護好黑土地,實現農業現代化,我們一定加油干!”村民們信心滿滿。

“要保護好黑土地,這是‘耕地裡的大熊貓’。這兒是‘黃金玉米帶’,也是‘大豆之鄉’,一定要採取一些措施。”深中肯綮的囑托,飽含著總書記對這片土地和人民深沉的愛。

(責編:李洋、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