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情思政鑄魂,一體化立德樹人——東北師大附中小初高思政課一體化戰“疫”主題講堂(二)

2020年03月14日13:03  來源:人民網-吉林頻道
 

思想政治工作是學校各項工作的生命線,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作用不可替代。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全力支持配合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按照教育部“切實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作用”的工作部署,落實“八個相統一”。東北師大附中在全面應對疫情的同時,抓住抗擊疫情背景下的一體化思政鑄魂育人的教育契機,積極開展“抗疫情思政鑄魂,一體化立德樹人”小初高思政課一體化戰“疫”主題講堂活動。 

思政鑄魂助力。東北師大附中思政建設因事而化、與時俱進。特殊時期,更要落實好思政課這一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在學校黨委、學校領導班子的統一部署下,附中校長邵志豪、青華學校校長姜遠才親自籌謀、規劃、設計、推進。東北師大附中在堅持開全、開齊、開好思政課的基礎上因勢而新,開展“抗疫情思政鑄魂,一體化立德樹人”—— 小初高思政課一體化戰“疫”主題講堂的主題教學活動。學校深入開展將“思想政治雲課堂”和“抗疫社會大課堂”有機結合起來的工作,綜合統籌小學部、初中部和高中部重點開發一體化抗疫主題思政課:小學低年級一堂生態文明課﹔小學高年級一堂法治素養課﹔初中一年級一堂公民責任課、初中二年級一堂理想信念課﹔高中一年級一堂制度自信課﹔高中二年級一堂文化自信課。在小初高不同學段講好疫情防控這堂生動的思政課,進一步教育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紐扣,激勵學生在抗擊疫情中勤學修德、明辨篤行。 

一體需要集體。各學段政治教研積極響應、全力落實。小學部楊梅校長、初中部省名師工作室主持人郝淑霞老師、高中部政治教研室宋旭光主任帶領組內老師群策群力,小初高的道法教研室、思政教研室、名師工作室立足全民抗疫的團結行動,制定網絡思政課教學實施方案,積極開展疫情防控專題教學研究,深入挖掘疫情防控育人元素,把疫情對思政課教學的挑戰轉化為思政課教學創新的契機,發揮教研組的整體優勢和組織功能,舉全組之力,在抗擊疫情的大背景下探索小初高“同備一堂課、共聽一堂課”的教學實踐,開展抗擊疫情主題思政課的線上交流活動,切實推進思政課一體化鑄魂育人的課程建設。 

育人首先育己。各校區思政課教師互聯互通、同心同行。在學校和學科組的整體指導下,老師們聚焦“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深入學習黨和國家關於疫情防控工作的決策部署,廣泛搜集抗疫事跡事例,優化抗疫主題思政課的資源供給。在小初高三個學段思政名師的指導下,老師們反復打磨,力求講好感人故事,用好典型事跡,做好輿情解讀,上好戰“疫”思政課。利用抗擊疫情的真實情景情境,及時把疫情防控的生動實踐轉化為思政課的教學內容,在加強對學生的政治認同、思想引領、精神激勵、科學普及、心理疏導等方面敢為、樂為、有為。

在作為中統一。一體化戰疫思政課凝聚共識、彰顯特色。小學部的李婷婷老師和闞亞倩老師,分別以《野生動物與我們》和《守法擔責、共度時艱》為題,為小學階段的孩子們上了一堂生態文明教育課和法治素養教育課,通過醫法保護野生動物,讓孩子們關心自然、學法守法。初中部的孫佳妮老師和王慧老師,分別以《抗疫中的單音與和聲》、《同情相成、日親相近——抗疫中的公民權利》為題,為初中階段的孩子們上一堂道德責任教育課和理想信念教育課,讓初中生通過合作探究、自我反思、觀察記錄等方式,認識此次疫情中的身邊人和身邊事,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高中部的田雪玲老師和劉強老師則分別以《疫情防控的最后一公裡》和《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為題,為高中生上了一堂制度自信課和文化自信課,通過梳理疫情防控期間學生們親身參與、經歷、見証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的管理實踐以及黨和國家採取的積極、靈活、果斷的應對措施,引導學生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增強四個自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東北師大附中積極推進“抗疫情思政鑄魂,一體化立德樹人”小初高思政課一體化戰“疫”主題講堂活動,不斷增強思政課教育教學針對性、實效性和親和力、感染力,教育引導學生堅定黨的領導與堅定制度自信、踐行使命擔當與責任堅守、增強愛國主義與厚植家國情懷、增進法紀意識與提升文明素養,引導學生樹立信心、堅定信仰,激勵學生以疫為鑒、勵志勤學,以高度的責任心和強烈的使命感,與祖國同命運,與人民共患難,做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野生動物和我們

東北師大附中淨月校區小學部 李婷婷

 

抗疫中的單音與和聲

東北師大附中初中部 孫佳妮

 

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

東北師大附中高中部 劉強

同學們好,歡迎大家來學習網絡思政課《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抗擊疫情是當下中國乃至全球面臨著的嚴峻考驗。此時此刻,地不分南北,人無論老幼,都在踐行著“國家興亡,我輩有責”的中華古訓。那麼當談起抗擊疫情的時候,在你們的腦海裡,會浮現出哪些人?

可能是把“黨員”寫在防護服上的最美逆行者們﹔也可能是渾身挂滿藥品的社區工作者們﹔可能是人民警察、建筑工人、鄉村醫生,也可能是鐘南山、李文亮、張文宏﹔可能是“陪伴在家”的父母、“暫時不約”的朋友、“網絡直播”的老師,可能是接受封城、顧全大局的1000多萬武漢人,也可能是宅在家裡的、心系祖國的14億中國人。

他們用實際行動呈現了“公民責任”這四個字的最佳身教。

公民的社會責任感、公民的文化水平特別是政治意識的增強,對於維護國家利益具有重要的引導和激勵作用。這是當今時代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的第一個表現。

面對這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我國公民的整體文化素養在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上起了關鍵作用。不僅推動了我國的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而且為世界控制疫情傳播提供了兩到三周的寶貴窗口期。同學們在初中學習過公民可以通過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專家咨詢制度等方式參與民主決策。中國應對疫情採取的科學的措施,離不開專家學者的智力支持,離不開公民的認同理解。隨著我國民主和法治建設的發展,公民的文化素養越來越重要。所以同學們要學好科學文化知識,不但能夠治病救人,還能夠建設國家。國家治理體系和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需要我們,需要我們的文化素養。

比如,我們能否抵制食用野生動物。根據目前的研究結果和公開報道,這次疫情凸顯了“濫食野生動物的巨大隱患”。我們的文化中有“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政治思想。在這種政治思想的指導下,我們的法律、制度在不斷完善。大家都知道:2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

透過這項決定,我們可以看到:文化中的政治思想理論往往能夠指導國家政治制度建設,這是當今時代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的第二個表現。

接下來,我們把視角放大到全球,同學們想一想,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在國與國之間有什麼表現?舉個例子: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這是日本捐贈給我國的物資上面印的詩詞,博得了中國人民的好感。我們也及時為日本送去了檢測試劑盒等抗疫物資。可見:國與國之間的積極的文化交流往往能夠增強政治互信。風月同天,患難真情。截至3月2日,根據公開報道,共有71個國家和9個國際組織,向中國提供了援助。 

鐘南山院士說:“抗擊疫情,需要更大的需要國際合作。”病毒感染沒有哪個國家會置身事外,需要全世界同舟共濟。聯合國也呼吁各國不要歧視,不要污名化。但是一些急於展示“領導力”和號稱“捐贈1個億”的美國政客和媒體顛倒是非。《華爾街日報》刊登《中國是真正的亞洲病夫》﹔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到處發表污蔑抹黑中國的言論﹔美國商務部長羅斯甚至稱中國疫情將加速工作機會回流美國﹔聯邦參議員科頓公然散布病毒可能源自中國“生物戰”計劃的謊言。

這讓我們看到在當今和平與發展的世界大勢下奉行霸權主義的美國嘴臉:美國的權勢大體上可以分成四部分:經濟霸權、政治霸權、軍事霸權和文化霸權。

最近在第56屆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指責中國,聲稱“西方價值觀將戰勝俄羅斯和中國對‘帝國’的渴望”。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放出“華為威脅論和普世價值觀”,說“讓中國主導5G將是選擇專制而非民主”。巧的是,中國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傅瑩也在場。對於佩洛西的言論,傅瑩當場用英語駁斥指出,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引入了各種各樣的西方技術,而中國的政治體制並未受到這些技術的威脅。“可為什麼如果把華為技術引入西方國家,就會威脅政治制度呢?您真的認為民主制度這麼脆弱?”

全球抗疫期間,美國仍在各種場合竭力推銷美國的價值觀念,企圖削弱和取代別國的民族文化,推行強權政治。使得世界范圍內反對文化霸權主義的斗爭,成為當代國際政治斗爭的重要內容。這是當今時代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的第三個表現。

那麼什麼叫文化霸權?它主要表現為一國通過文化滲透等方式,將其價值觀念對外輸出,影響或改變其他國家的價值觀念乃至政治制度。它不像軍事、經濟那樣講究硬的實力,但它可以左右我們的三觀。左右我們的判斷力和想象力。

其實,美國的文化霸權離我們很近,它有很多種方式,比如電影。大家看2019年世界電影票房冠軍,除了中日韓三國,都是美國制作的,那麼是不是有人被美國大片的價值觀牽著走?是不是有人覺得外國的月亮就是比中國的圓?細思極恐。好在近幾年我們越來越強烈地感受到國漫崛起,這說明我們的文化自信力在增強。

警惕和抵制文化霸權,最好的辦法就是堅定我們的民族自信特別是文化自信。這次疫情,其實已經給我們上了一堂文化自信的課,人們的表現再次讓我們看到了中華文化所展示出來的民族凝聚力和感召力。再次讓我們看到了具有偉大團結精神、奮斗精神、創造精神、夢想精神的中國人民。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中華民族從沒被壓垮過,而是在磨難中奮起,在磨難中成長。因為中國人特別是中國人的脊梁從來沒有失掉自信力。我們不但有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信心,還有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心。恩格斯說過:沒有哪一次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進步為補償的。在通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年春天的道路上,中國大地正在復原、復工、復興。

不少同學給我留言說,“自己現在最想去的地方就是武漢,要更加努力學習。”我很感動。同學們雖然現在不能像醫生一樣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但是卻身處在學習知識的第一線。非常時期同學們自覺隔離、自律學習,這就是在為抗擊疫情做貢獻。這場14億人的戰斗,每個你都算數。

除了學習一線,你們還在記錄一線,宣傳一線。你們自覺發起“齊心戰‘疫’,春滿人間”抗疫主題作品創作的活動,以文章、繪畫、視頻、演講等形式,講述身邊的抗“疫”故事,為抗擊疫情在文化上注入青春的能量。

從你們的身上,我看到了文化自信。是的,文化自信真實的存在於我們每一個人身上,那種幾千年流傳下來的文化血脈,遇見中國的青春一代,煥發出來的是對中華民族、對中華文化、對中國人民深沉的愛。

中國的未來,中國的政治發展、文化傳承終究需要落在同學們身上,當我看到同學們手寫的這份武漢加油的時候,我的腦海中浮現出這樣兩句話:

武漢勝,則中國勝。

青年強,則中國強。(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責編:陳燃、謝龍)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