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人民政府關於切實強化穩增長措施
確保一季度實現“開門紅”的通知
吉政明電〔2020〕2號
各市(州)人民政府,長白山管委會,梅河口市、公主嶺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廳委辦、各直屬機構:
為深入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和全省“兩會”安排部署,有效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提振市場信心,全力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持續推進“五項攻堅”,確保一季度經濟增長“開門紅”,現就相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鼓勵企業加班加點擴大生產
加強春節期間生產組織和計劃安排,督促連續性生產企業強化產銷銜接,鼓勵企業抓好節日生產,引導企業對加班加點員工給予獎勵補貼。組織放假企業利用節日開展設備檢修和維護。推動重點大型工業企業在確保安全生產的前提下有效增產擴能,提高生產負荷。對一季度工業產值淨增量2000萬元以上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給予省級專項資金獎補支持。
二、支持重點商貿餐飲企業擴大營業額
對一季度零售額增量超過3000萬元的商貿流通企業給予一次性獎勵資金50萬元。對2019年社零額億元以上,且2020年一季度社零額同比增量達到500萬元(含)—1000萬元的汽車銷售企業,每戶企業給予一次性獎勵資金20萬元﹔2020年一季度社零額同比增量達到1000萬元及以上的,每戶企業給予一次性獎勵資金30萬元。對一季度零售額增幅達到20%以上、增量達到100萬元以上的限額以上餐飲企業,按增量的1%給予一次性獎勵資金。
三、開展春節等節慶促銷活動
鼓勵各類文藝團體春節期間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聚集人氣,營造氛圍,刺激消費。支持商貿企業適當延長營業時間,開設深夜營業專場、專區等活動,搶抓節慶時點,開展“新春購物節”“年貨節”等主題促銷。支持省級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組織街區企業聯合開展促銷。積極開展汽車聯展促銷活動,支持大型企業開展家電專項促銷。支持培育省級電子商務基地和示范企業,積極推廣“電商+直播”模式。
四、加大制造業扶持力度
繼續實施以制造業為重點的減稅降費措施,推動降低制造業用電成本和企業電信資費,全部放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實施差異化信貸政策,鼓勵增加制造業中長期貸款,股權投資、債券融資等更多向制造業傾斜。鼓勵企業加大技術改造投入,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對一季度生產用電量達到500萬千瓦時以上的工業企業,按同比新增生產用電量給予省級專項資金補貼。對一季度生產用天然氣量達到30萬立方米以上的工業企業,按同比新增生產用氣量給予省級專項資金補貼。對符合中國鐵路總公司“公轉鐵”相關政策的運輸產品,給予“一口價”優惠,對安裝ETC車載裝置的工業品公路運輸車輛,給予省內高速公路通行費用減免5%優惠。
五、支持“雙停”企業脫困發展
充分利用各項中小微企業扶持政策,加大對停產半停產企業盤活力度,積極協調解決企業復工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問題,推動停產企業抓緊復工復產。對通過企業轉型、資產重組和債務重組等方式成功脫困且一季度淨增產值1000萬元以上的停產半停產企業,給予省級專項資金獎補支持。
六、大力發展冰雪經濟
全面啟動全省600余項冰雪活動,持續抓好“2020中國長春淨月潭瓦薩國際滑雪節”“第25屆中國·吉林國際霧凇冰雪節”“白山之冬冰雪旅游節”“查干湖第十八屆冰雪漁獵文化旅游節”等品牌活動,鼓勵省內重點滑雪場在春節、元宵節等重要節日組織活動,開展“新春文化大集”“新春秧歌大賽”等雪季群眾活動,掀起全域冰雪消費熱潮。
七、加快項目實施和投資完成進度
對標2019年投資完成量,逐個項目梳理投資進度和完成量,確保一季度投資實現正增長。對86個冬季不停工項目,抓好設備安裝、原材料採購和室內裝修等,加強跟蹤推進,爭取完成更多實物工作量﹔對第一批專項債券項目,推動按期建設實施,並抓緊篩選確定第二批專項債券項目﹔對一季度開工項目,逐個建檔立卡,專班推進,確保按時開工建設。
八、推動工業項目投產達效
緊盯抓實一季度計劃建成投產的工業項目,促進早日投產達效,盡快形成新的增量。對一季度實質性竣工投產且產值淨增量達到1000萬元以上的工業項目給予省級專項資金獎補支持。
九、抓好項目前期工作
充分發揮項目中心作用,建立新開、續建、招商引資固定資產項目庫,定期調度項目進展,全過程、全鏈條協調解決項目建設問題。開展投資“堵點”專項清理行動,全面摸排在行政審批、投資政策、建設條件落實、數據入統等方面存在的“堵點”“難點”,及時進行疏解治理。
十、抓好國家項目資金爭取
緊盯中央預算內投資方向,突出“三農”、創新驅動和結構調整等八個重點,加大項目謀劃力度,爭取國家更多資金支持。充分利用國家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有利政策,突出交通、環保等七大投向領域,做好項目儲備,提高債券發行使用效率。
十一、積極擴大外貿外資規模
對全省一季度進出口同比增長的企業,對增長部分予以3—5%的直接資金獎勵。開展外貿“破零倍增”行動,培訓孵化各類市場主體2000戶,培育外貿“破零倍增”企業500戶。支持開展“吉林商品國際展”“國際商品吉林展”等貿易促進活動。推動長春、琿春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聯動發展,支持跨境電商線上平台和線下園區建設。加快已簽約外資項目落地,對外商投資項目企業所得稅及外籍高管和技術人員個人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各地區可採取“一事一議”方式給予獎勵,在土地出讓以及水電氣等生產要素供應方面給予適當優惠。
十二、抓好冬春農業生產
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加強春節期間肉蛋奶、蔬菜等農產品組織調運,做好凍豬肉收儲和投放工作,保障市場供應,穩定市場價格。積極落實恢復生豬生產相關政策,開展生豬生產恢復促進行動,對一季度生豬供給能力強的養殖企業(場)給予一次性適當獎勵,及時發放種豬場引種補貼。指導農戶及企業合理安排棚室冬春季生產。鼓勵企業積極開展冬捕生產,引導各地大力發展休閑漁業。
十三、推動建筑業提質擴容
大力扶持本省企業發展,利用冬春新項目籌備期的有利時機,想方設法支持本省企業參與國有資金投資(以國有資金投資為主)的重點工程、大型工程項目,提高企業市場佔有率。支持鼓勵外埠入吉企業在我省設立獨立法人子公司,享受省內企業同等待遇。鼓勵中直特級企業與本省企業組成聯合體投標,對聯合體中符合“優質優先”加分條件的項目經理,在投標時予以加分。
十四、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
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落實好降准、合理增加流動性等政策,爭取各金融機構總行加大對我省信貸調配規模。抓住一季度金融部門新增年度信貸規模的時機,加大產融對接和銀企對接合作力度,引導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提供精准金融服務。鼓勵和推動銀行金融機構穩妥推進無縫續貸業務,加大對制造業、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信貸支持,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進一步落實“有扶有控”的差異化信貸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對良好發展前景但暫時困難企業採取債券置換、調整還款期限等方式,保障企業資金鏈不斷裂。拓寬險資入吉渠道,積極爭取保險資金採取適當方式參與我省經濟建設。
十五、突出抓好穩就業工作
加大援企穩崗力度,落實階段性降低社會保險費率、失業保險穩崗返還等政策,降低企業用人成本。大力扶持創業帶動就業,支持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全省聯動開展“春風行動暨就業援助月”專項服務活動,推動全方位就業服務,發揮社會保險補貼、崗位補貼、見習補貼和創業擔保貸款等就業政策效應,促進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就業困難人員等就業創業。各地要採取組織招聘會等多種方式保障企業春節期間用工平穩和節后招工順暢。
十六、努力提高城鄉居民收入
發布2020年企業工資指導線,適時適度調整全省最低工資標准,促進企業職工工資水平合理增長。按照國家統一部署,適時調整全省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保險待遇水平。加強農民節后外出務工和就地就近轉移就業指導,支持農民工、大學生和退伍軍人等返鄉下鄉創新創業,加快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力爭一季度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兩個高於”的目標。
十七、抓好企業入規入統
推動一批規模以下工業企業、限額以下商貿企業升規入限,對符合條件的工業、商貿企業,給予省級專項資金獎補。對一季度工業經濟運行指標完成情況較好的市(州)和縣(市、區),在省級因素法安排資金權重中給予傾斜支持。抓好這有山、歐亞匯集、長春冰雪大世界、雕塑公園冰雪夢工廠等新生市場主體入統工作。
十八、加大市場監管力度
實施成品油整頓攻堅行動,依法打擊非法營運“黑車”,有效規范市場經營秩序。加強節日市場特別是旅游、商貿流通、生豬等領域的價格監管,及時處置價格異常波動和價格突發事件。繼續開展商業銀行、電力、鐵路貨物運輸、公用事業領域價格收費檢查。
十九、做好春節期間綜合保障工作
全面落實安全防范責任,開展消防、安全生產大檢查,指導督促企業落實安全主體責任,突出抓好化工等重點行業安全隱患排查整治,把連續46個月未發生重特大事故的良好態勢保持下去。做好春節期間煤電油氣運等供應保障協調。各級公安、交通、城管、環衛、供電供熱供氣、機場鐵路等單位要全力做好節日期間保障工作,為一季度經濟增長“開門紅”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二十、精准落實《經濟運行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責任分工方案(試行)》
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促進部門職責與經濟指標有效銜接,強化精准服務,提高工作效能,切實把政府部門的工作聚焦到促進實體經濟發展上。各地、各部門要按照分工抓緊制定專項方案,落實工作責任,強化調度監測,明確階段性進度安排,推動我省經濟走上高質量發展軌道。
各地、各部門要切實增強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憂患意識,增強做好一季度“開門紅”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做好打硬仗的充分准備,迎難而上,敢於擔當,積極主動,務實作為,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早動手、抓緊做、加油干,努力推動全省經濟企穩回升,為實現全年經濟發展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吉林省人民政府
2020年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