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象帽舞)亮相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

2024年08月28日15:58 |
小字号

近日,据汪清县文化馆消息,8月20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联合主办的“打起手鼓唱起歌”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在乌鲁木齐开幕。来自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53支民间艺术团队,共约1700名民间艺术演员在乌鲁木齐文化中心进行巡游演出。

本届艺术季以“石榴花开筑同心,大地欢歌耀中华”为主题,启动仪式以龙腾盛世、天山欢歌、群星璀璨、同心共筑四个篇章进行。活动期间,汪清县文化馆将通过展演、巡演等形式向新疆人民展现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朝鲜族农乐舞(象帽舞)。其中,《丰收乐》参加20日在乌鲁木齐文化中心的巡游。21日至25日,汪清县文化馆表演的《四物乐》和《长袖舞》还将参加其他展演活动以及“春雨工程”。

巡游现场,汪清县文化馆表演的中国朝鲜族农乐舞(象帽舞)与河北的扇舞中幡、辽宁的高跷秧歌、上海的奉贤滚灯、江苏的海安花鼓、安徽的花鼓灯、浙江的百叶龙、山东的胶州秧歌、河南的少林武术、广东的高桩醒狮、重庆的铜梁龙舞同台齐舞,彰显浓郁的地域特色;贵州的侗族大歌、海南的黎族竹竿舞、云南的彝族烟盒舞、广西的壮族天琴歌舞、西藏的锅庄舞、哈萨克族黑走马、维吾尔族赛乃姆、柯尔克孜族玛纳斯、新疆花儿、纳孜库姆等节目汇聚了全国民间艺术精华,精湛的表演展现着中国民间文化的深厚底蕴,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象帽舞)是融音乐、舞蹈、戏剧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民族文化艺术,主要流传于东北三省朝鲜族聚居区,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汪清县是中国朝鲜族农乐舞的重要传承保护地,文化部命名的“中国象帽舞之乡”。汪清的象帽舞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融入现代元素,成为汪清县一张亮丽的名片。

(责编:关思聪、谢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