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悟道丨牢牢把握东北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

2024年03月29日20:56 | 来源:人民网-吉林频道
小字号

牢牢把握东北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

肖晞 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院长,国家发展与安全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郭锐 吉林大学国家发展与安全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强调:“2018年9月在沈阳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以来,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在推动东北振兴方面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夯实,产业安全基础不断巩固,能源安全保障作用不断强化,生态安全屏障不断筑牢,国防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升,改革开放呈现新气象。”粮食安全、产业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国防安全,这“五大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领域,是东北的重要使命。2018年以来,全国各地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也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效。新发展阶段,我们要进一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五大安全”的核心要义与现有成效,切实维护“五大安全”,赋能新发展格局。

“五大安全”的意蕴内涵及重大意义

“五大安全”意蕴丰富、意义重大,对于推动东北全面振兴至关重要,对于维护总体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2023年9月22日,北大荒尖山农场第三管理区3—4大豆地。李洪涛 庞遵明摄(北大荒融媒体发展有限公司供图)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事关国运民生。有序的粮食生产、稳定的粮食供给、充足的粮食储备、全面的粮食营养与种类结构等都是粮食安全的具体体现。作为人口基数十分巨大的国家,我国一直致力于粮食安全保障,坚定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对粮食安全的重视,不仅能够推进粮食的自给自足和自立自主,还能改善人民群众的健康营养状况,更能为消除饥饿和贫困带来最基础的保障。进入新时代,中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产业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中的重要构成,是衡量国家发展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指标。产业安全意味着在当前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国内产业能够依靠自身的努力,增强产业定力,保持其运行的优势与竞争力,在市场环境中获取发展空间,实现产业的稳定、全面、科学、有序和自主发展。当前,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的盛行,全球经济增长前景的疲软以及全球产业链的脆弱都给中国的产业安全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维护国家产业安全成为新时代统筹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要任务。

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是社会向前发展进步的必要动力。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极大程度上是以消耗能源为条件,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资源、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都是可供使用的能源来源。目前,能源安全涉及能源供给安全、能源储备安全、能源消费安全、能源技术安全等多方面内容。由此可见,维护能源安全对维护经济建设的稳定性和国家发展的可持续性十分关键。新时代在能源发展和能源安全的维护上,中国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系统保障能源安全。

▲2023年9月30日,吉林长白山瀑布从悬崖上飞流直下,河水掠过群山秋叶,构成一幅动人的生态画卷。(IC photo)

生态安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指的是一国具有较为稳定的、完整的、不受或少受威胁的、能够支撑国家生存发展的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维护生态安全能够为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国土安全、资源安全筑牢坚实屏障。然而,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超负荷的索求,导致森林、草原、湿地、生物多样性等屡受威胁。因此,要按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国防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其他安全领域的坚实保障。从具体内容上看,国防安全涉及国防体制、国防政策、国防科技、国防经济、国防教育等诸多方面。维护国防安全,关系到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关系到民族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和平与稳定。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复杂多变的国内与国际安全形势导致一系列可预见和潜在的国防安全风险形成。这些风险的交织给建设强大军队、深化国防教育等国防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应不遗余力地朝着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新时代中国国防的根本目标不断迈进。

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现实成效

2018年以来,东北各地响应国家号召,将党中央战略部署落实落细,坚决维护和保障了国家“五大安全”。经过5年多的建设和努力,在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现实成效。

进一步筑牢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思想根基。党的二十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东北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的粮食安全、产业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国防安全的安全防御能力与实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在“五大安全”高水平提升的作用下,全国各地发展稳中有进、步伐有力,反过来又为“五大安全”的下一步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支撑。“五大安全”的维护使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思想根基得到进一步巩固和筑牢,实现了发展和安全的良性循环。

▲2023年7月5日,在位于吉林长春的中国一汽红旗制造中心繁荣厂区,工人在底盘生产线上作业。张瑶摄(中新社发)

有效防范和化解“五大安全”现实风险。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国际与国内形势复杂多变,“五大安全”领域面临诸多挑战与潜在风险。如,粮食安全上的耕地保护形势严峻、人均粮食占有量偏低、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影响巨大、粮食供求关系有待平衡等;产业安全上的自主研发能力不足、核心技术掌控度偏低、产业链价值链水平不高等;能源安全上的能源需求压力巨大、能源浪费现象严峻、部分能源供给不协调等;生态安全上的各类突发生态环境事件、生物多样性下降、自然生态空间被过度挤压等;国防安全上的国防安全教育不足、边疆戍守环境复杂等。在维护与保障“五大安全”的思想指引下,全国各地针对各具体安全领域开展了有的放矢的针对性行动。运用高科技、多样化的手段,促使国防建设、生态监管、能源消费结构、科技自主性以及产业链完善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奠定“五大安全”长期向好发展的基础。无论是国家安全工作还是国家发展工作,都是长期性、系统性、持续性的工作。推进“五大安全”的长期向好发展是开展这项工作的根本所在。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概括了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在推动东北振兴方面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不仅是东北地区,全国各地的“五大安全”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安全效益体量得以扩大,安全质量水平不断提升,各领域安全保障能力与发展潜力得到激发,安全维护手段有效性和可行性通过了验证。这一切都是新时期“五大安全”向好发展的基石所在。

进一步加强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各项举措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中国把握发展主动权的重大战略决策和现实选择。面向未来,在新的历史发展条件和时机下,要进一步加强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各项举措,保障新发展格局建设。

▲2023年3月26日,黑龙江大庆,游梁式抽油机在开采原油。孙汉仑摄(中新社发)

始终不渝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作为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攻坚克难,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历史性飞跃,积累了丰富高效的国家治理经验。国家安全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坚持和加强党的绝对领导是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政治原则,更是有效维护“五大安全”保障新发展格局的根本所在。

推动“五大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新时代开展国家安全工作的课题与任务。在“五大安全”领域,也要大力推动“五大安全”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发展。在“五大安全”体系建设上,要建立健全“五大安全”领导体系、协调体系、法治体系、监测预警体系、应急体系以及相关监督机制,以机制化、体系化的“五大安全”效能,助推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的构建。在维护“五大安全”的能力培养上,要继续发挥其人民性、系统性、联动性的本质指向,优化人员队伍梯队和力量布局分配以提升“五大安全”保障、安全风险防范、安全风险化解等能力建设。

2023年1月1日,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村,戍边民警对边境辖区重要地段进行徒步巡查。(IC photo)

战略统筹发挥科技与创新的支撑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当前,“五大安全”面临着多角度叠加的风险,亟须更具有时代色彩、科技色彩、创新色彩的手段加以保障和维护。全国各地区应大力发挥自身区位特色、资源底蕴以及技术优势,聚焦粮食、产业、能源、生态、国防领域,着力破解“五大安全”各维度的“卡脖子”难题。以粮食安全、产业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国防安全保障中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建设为支撑,推进粮食生产、产业结构、能源开发利用、生态保护以及国防装备的现代化建设。

构建保障“五大安全”的立体化布局。“五大安全”是推进东北全方位振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保障“五大安全”需要立体高效的全面布局。第一,党和政府应发挥维护“五大安全”的领导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制定科学可行的战略方针和决策,完善保障“五大安全”立体化布局中的顶层设计,引导和鼓励更多主体参与到“五大安全”的维护中来。第二,社会层面的相关组织机构、工作者、志愿者应发挥其协同作用,利用其专业和技术所长,投身于“五大安全”的社会治理之中,扩大“五大安全”的社会影响力,增强保障“五大安全”立体化布局的社会力量。第三,广大人民群众应树立保障“五大安全”信念,进一步增强自身责任感,发挥主人翁作用,为“五大安全”的维护贡献智慧和力量,筑实其在保障“五大安全”立体化布局中的根基作用。由此,党和政府与社会各界人民群众齐心协力,共同参与到维护“五大安全”工作中来,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形成合力,加速推动“五大安全”立体化保障布局的形成。

文章来源:《新安全》杂志2024年第1期

(责编:王海跃、谢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