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吉林频道

八大任务引领新坐标  长春新区“科创之区”建设正发力

2023年02月09日12:00 | 来源:人民网-吉林频道
小字号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党二十大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2月8日,长春新区2023年工作会现场发布了《长春新区建设“科创之区”行动计划》。创新,再次成为高频词汇,创造出更多的新区可能。

科创之区建设,将实施“搭平台—育主体—聚要素—建链条—促产业—优布局—扩开放—强治理”八大任务,为推动实现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新区力量”。

搭平台,布局“国家、重大、新型、融合”四类载体。加快建设高分子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加快推进吉林一号卫星星座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主导或合作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布局建设一批科教产融合创新平台。

育主体,壮大科技型、高成长的新物种企业队伍。加大高企研发扶持力度;开展高成长企业挖掘和培育;扩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规模,打造一批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和“配套专家”。

聚要素,编织“人才—金融—数据”互融互通的创新网络。加快建设长春人才创新港、“未来之洲”院士港等人才平台,着力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大军;实施卓越工程师选调培养计划,支持“红旗学院”“稀土学院”“星光学院”校企联合学院建设;建设长春北湖基金小镇,开拓发展股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等新型金融产品。

建链条,构建“原始—技术—产业—场景”四级创新体系。鼓励吉大等双一流高校推进一流学科建设;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揭榜挂帅”;探索构建医药和光电等产业知识产权应用中心,联合吉大共建概念验证中心;打响“摆渡—渡向成功彼岸”“你身边的中关村”等孵化品牌;发布场景机会清单和能力清单,鼓励国内外龙头企业建设典型应用场景。

促产业,打造“两谷一基地两高地”创新型产业集群。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长春药谷”,搭建医疗器械CDMO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全国知名的“长春光谷”,支持建设激光产业研究院、光电显示技术研究院等研究平台,加快建设长智光谷;建设国内技术领先的“新材料基地”,支持搭建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究平台;建设科技赋能发展的“现代服务业高地”;建设动能强劲的“未来产业新赛道发展高地”,培育发展元宇宙、精准诊疗、“AI+”医药研发等新赛道,谋划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

优布局,塑造“三区一核两圈多点”创新承载空间。构建“南北创新引领—临空创新承载”三区发展格局;规划建设北湖科学城“科技创新核”,加快布局重大创新平台,推进原创技术攻坚突破;点面结合建设“环吉大双创生态圈”和“环北湖科创生态圈”。

扩开放,打造“省市—国内—国际”多圈层创新格局。强化与杭州、苏州、武汉等创新高地在数字经济、生物医药、光电信息等产业领域的合作,引入一批种子企业,合作建设创新平台。

强治理,营造理念先进、机制灵活的创新生态环境。支持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试点,支持科研人员兼职兼薪、离岗创业,鼓励高校院所和企业为科技创新人才“双向设岗”;完善人才服务机制,设置“新区人才码”;成立生物医药、光电信息、新材料等业界共治理事会;加快推进长春新区数字政府建设,搭建数据底座,实施创新积分制;加快建设长春智慧法务区,构建“有法可依”新环境。

长春新区加快推进“科创之区”建设,到2025年,初步形成“技术领先、要素成网、主体成群、产业成链、环境成体”的自组织、自成长创新生态系统,为长春国家自主示范区、科技创新城、区域创新中心,以及创新型吉林建设形成引领示范和重要支撑,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创新高地。

(责编:姜迪、谢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