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吉林两会】政府工作报告【3】
——2023年1月15日在吉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三、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推动吉林全面振兴的关键一年。做好政府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正常年景下粮食产量稳定在800亿斤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这些指标的确定,既衔接了“十四五”规划和当前发展基础,也考虑了各类支撑条件;既体现了高质量发展要求,又符合客观实际,是积极的、稳妥的,有利于稳定预期、提振信心、凝聚力量,同时也需要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才能完成。我们既要正视困难挑战,更要坚定信心,全力提振经济,力争取得更好结果。
重点做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促消费扩投资。消费旺,则经济活;投资强,则后劲足。扩内需是实现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根本支撑。我们要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全面落实中央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更大力度激发有效需求,扩大有效投资,提振市场信心,推动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大力促进消费复苏。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采取更有针对性的举措,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加快释放消费潜力。提振大宗消费。开展汽博会、房交会、家电以旧换新等活动和成品油市场整治行动,精准投放消费券,带动消费恢复性增长。大力推进“旗E春城、旗动吉林”工程,在公共领域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延长农民、人才等购房补贴政策时限,与家电、汽车等联动促销,合理增加消费信贷,落实房地产税费优惠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消费。扩大农村消费。启动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推动消费品下行和农产品上行。改造升级一批高品质县域商业综合体、农产品批发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和冷链物流仓储设施。恢复文旅消费。集中推出“冰雪丝路”国际博览会、长春冰雪节、吉林雾凇节、查干湖冬捕节、粉雪联赛等系列节事赛事活动。开展2023吉林消夏避暑休闲季等系列活动,开发乡村游、红色游、研学游、边境游等精品线路。深化吉浙“千万游客互换”工程,积极开发长三角等重点域外客源地跨省游市场。创新消费业态和模式。抓好国家、省级电商示范基地建设,打造一批新媒体直播基地。启动农村电商快递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实施跨境电商扩量提质行动,认定一批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区,支持海外仓、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加快发展。抓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示范,鼓励发展夜经济、小店经济、外摆经济等消费业态。
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坚持项目为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建立重点项目清单式调度机制,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见效。围绕经济发展和民生急需,推动补短板重大项目建设。新基建重点实施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新建5G基站5000个。推动“吉电入京”特高压项目尽早纳入国家规划,加强坚强智慧电网建设。推动梅河口-桦甸天然气管道建成投运。新型城镇化重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抓好示范镇建设,打造一批特色小城镇。支持通榆县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联动发展,支持梅河口市、抚松县等区域重要节点城市创新发展,推动长吉接合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全面提升县域综合承载能力。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新改建一批城市污水管网、供水管网、供热管网、燃气管网,建设四平市、松原市全域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新建“口袋公园”“小微绿地”150处。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800个、棚户区1.9万套。交通重点续建烟筒山至长春、长春都市圈环线东环等5个高速公路项目631公里,建成桓仁至集安、大蒲柴河至烟筒山2个高速公路项目,桦甸实现通高速。新开工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长春都市圈环线西环等高速公路项目。力争长春龙嘉国际机场三期开工建设,抓好延吉机场迁建前期工作,全面开展长辽通高铁项目勘察设计工作。水利重点加快推进“大水网”工程、永吉城防等重点项目,做好西部河湖连通、中部城市引松供水二期等重大工程收尾工作,开工建设引嫩入白扩建一期、大安灌区二期等水利骨干工程。要围绕“六新产业”“四新设施”,做好项目储备和招商引资,提高储备项目成熟度,全力创造项目开工建设条件,避免出现“钱等项目”现象。
(二)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吉林强。我们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入实施“百千万”产业培育工程和“十百千万”企业培育工程,加快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企业加快设备更新改造,促进科技、产业、金融、人才协调发展,加快构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实施汽车产业集群“上台阶”工程。依托长春汽车产业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加快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协调发展、全面提升,进一步巩固汽车大省地位,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全力支持一汽、服务一汽、配套一汽,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稳产满产,力争一汽全年省属口径整车生产实现260万辆。加快新能源汽车布局,全力服务好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建设,组织好全球产业链招商。打造汽车零部件制造强省,推动电池、电驱等关键核心技术和高附加值零部件项目落户吉林,打造核心配套商集聚地,提升本地配套、本地采购比重。瞄准世界一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新能源汽车国检中心。筹备组建汽车工业研究院,打造协同创新生态,加快汽车产业前沿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加快石化和新材料产业转型发展。推动吉化120万吨乙烯转型升级项目掀起建设高潮,分批形成产能,构建完整的乙烯、丙烯产业链,打造基础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出台支持碳纤维产业政策2.0版,推进吉林化纤20万吨碳纤维全产业链项目建设,拓展航空航天、风光发电、汽车轻量化等领域应用场景,保持技术领先,推动降本增效,增强抗风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建设稀土磁性材料高端应用技术转化中心。支持打造长春光电材料和生物基材料、白山硅藻土、磐石石墨等新材料产业基地,推动通化中溢30万吨新能源负极材料、30万吨石墨电极及石墨制品项目建设。
提升医药健康产业竞争力。做大做强优质中药、生物药、化学药、保健食品与特医食品、日化品和化妆品及原料、医疗器械和医用材料、制药设备和检测仪器、医药商业和流通、医疗和健康服务九大板块,以大品种、大项目、大企业和大集聚区为抓手,加快建设医药强省。发展高端原料药及中间体等创新药物,支持“长春药谷”和长春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示范园建设。推动一批防治新冠病毒药物研发,加快药品上市进程,推进安睿特人白蛋白、凯莱英医药中间体、东宝重组人胰岛素、敖东中药配方颗粒、万通贴剂、修正医药健康产业园、金赛国际医药产业园、圣博玛超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重大项目建设。建设先进医药器械创新中心,推动高端光电技术医疗器械研发和产业化。支持“东北亚美谷”发展医美产业。深入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加大对中药配方颗粒研发及产业化支持力度,推进“中医药+”饮食、康养、旅游、文化等融合发展。
巩固扩大装备制造业优势。支持中车长客发挥整车优势,拓展研发设计、系统集成、维修保养等产业链增值服务,开拓海内外市场,加快中国标准高速动车组产品系列工程化验证和新产品开发生产。做大做强集风电整机、电机、叶片、储能等设备为一体的新能源装备产业链。启动实施国家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着力补齐智能、高端、安全农机装备短板。
大力推进能源产业“源网荷储”协调发展。加快构建以“清洁型电源、友好型电网、灵活型负荷、主动型储能”为主体的吉林特色新型电力系统,积极服务能源清洁低碳转型。“陆上风光三峡”新开工风光发电装机719万千瓦。“山水蓄能三峡”重点抓好1040万千瓦在建及纳规项目建设,力争新开工1-2个项目。加快灵活调节电源建设,推动“多能互补”模式发展。支撑性保障电源重点建设4座燃气电站。“大电网”工程着力谋划吉林电网“四横四纵”主网架构,强化500千伏电网结构,完善220千伏线路布局,构建辐射东西方向的坚强电网,提升东西互济和新能源送出能力。绿电产业园区重点抓好在建负荷项目建设,推动协议项目签约落地。打造“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项目,吸引用电大户落户吉林。开工建设新型储能设施20万千瓦以上。“氢动吉林”行动重点建设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推进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国电投氢能产研基地建设,布局加氢站等基础设施,推广城市公交、环卫等氢能车应用。加快新能源乡村振兴工程建设,新下达3001个行政村风光发电指标,实现行政村全覆盖,确保2024年全部投产达效。完善电力市场机制和交易机制,出台支持新型电力系统配套政策,健全电力产业上下游环节价格形成和成本疏导机制。
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服务业22项重大工程。支持平台企业规范健康发展、引领消费、创造就业。加强物流基础设施改造升级,统筹推进长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和四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以农文旅融合为主攻方向,以大项目建设带动旅游业大发展,精心打造后疫情时代符合市场需求的高质量旅游产品,加快恢复文旅消费,创建旅游休闲城市,将“长白天下雪”“22℃的夏天”等品牌形象推向全国,形成联动冬夏、带动春秋、驱动全年、四季皆有特色的全域、全季大旅游发展格局。扎实做好后冬奥时代“冰雪+”文章,高质量建设“冰雪丝路”创新先导区,加快完善冰雪经济体系,推动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全链条发展。精心打造一批串点成链的精品乡村旅游点,叫响吉林“醉美乡村”旅游品牌。加大文旅企业纾困力度,推进国有旅游资源整合。支持长白山、查干湖等标志性景区和度假区提档升级,支持抚松县、池西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建设万达长春国际影都。大力发展会展经济,提升城市会展功能。加快东北亚国际博览中心建设。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重点推进现代物流、软件与服务外包、特色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电子商务和科技服务集聚区建设。
培育壮大数字经济。以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激发数字经济活力,提升经济社会运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围绕“芯、光、星、车、网”五大领域,持续增强产业创新能力,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数字产业“专精特新”企业和龙头企业,强化数字产业对各行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的支撑作用。提升区块链技术应用能力,前瞻性布局元宇宙产业。依托光电领域技术优势,推进原创性成果转化。发挥“吉林一号”卫星系统优势,加速布局以卫星遥感、通信、导航应用为核心的卫星应用产业链,打造全球最大的商业遥感卫星星座系统。建设长智光谷、光电信息产业园。推进功率半导体全产业链建设。支持CMOS高端图像传感器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四平天地空遥感监测服务体系项目建设。加快建设智慧农业,升级数字农业农村云平台,完善黑土地保护“一张图”、高标准农田管理“一张图”。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升级工程,加快推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转型,推进汽车、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新材料、能源、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数字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全面加快商贸、物流、金融等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技术和生产性服务深度融合,提供高品质和多样化的数字生活服务。发展数字物流新模式,提升全域旅游数字服务能力,创新发展数字金融。建设长春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加快长春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新型算力中心等建设,打造人工智能算力和产业创新高地。
(三)着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吉林“三农”工作基础厚实、特色鲜明、地位重要。我们要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位置,充分发挥吉林农业特色和优势,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构建多样化食物供应体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强省建设,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扎实成效。
大力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推动“八大工程”重点项目落地实施,全面提升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和智慧农业综合效能。开展产粮大县振兴创建活动。实行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红线,力争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中有增。落实田长制,深入推进“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推动“梨树模式”扩面提质,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3500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378万亩。加快推进大安、镇赉、前郭、乾安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国家试点建设。加强黑土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和黑土区侵蚀沟治理。推进易涝区治理工程建设。集成推广水肥一体化、精量播种、生物防控等重大增产增效技术。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建设国际领先的三大作物人工智能育种研究平台,开展玉米、水稻、大豆、人参、梅花鹿等优势品种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和突破性新品种联合选育。大力推广应用大马力拖拉机、抛秧机、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等高端智能农机具。新建各类棚室3万亩。加强全链条节约粮食工作,全面完成“地趴粮”整治任务。
推动“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上规模上水平。完善全省肉牛工程建设规划,健全肉牛政策保障体系。统筹东中西三大产业集群,加快209个产业化项目建设,新建11个屠宰加工项目。力争全省肉牛饲养量达到770万头以上。加快建设一批规模肉牛养殖园区,吸引农村养殖大户、农民合作社和企业入驻。抓好肉牛种业创新中心建设,健全优质肉牛良种繁育体系。支持长春皓月等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推进集安省级进口肉牛隔离场建设。落实加强基层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对500个大村大学生兽医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打造“吉林肉牛”区域公共品牌和“吉牛”餐食品牌。
促进“十大产业集群”提质提效。开展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发挥玉米大省优势,延链补链强链,做强做大淀粉糖醇、氨基酸、发酵酒精、生物基新材料、综合加工等玉米精深加工五大产业链。发挥松原经开区产业集聚优势,打造中美嘉吉生物高科技产业园。大力支持中粮300万头生猪、正大100万头生猪、牧原400万头生猪、德翔肉鸡、金翼蛋鸡、飞鹤乳业、佐丹力健康产业园等全产业链项目建设。实施吉林大米、吉林鲜食玉米、长白山人参等品牌跃升工程。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强化“三保障”和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分层分类落实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持续开展“抓产业、促就业、稳增收”专项行动,提高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比例,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创建“千村示范村”1000个、“百村提升村”200个,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绿化美化村屯1000个。扎实开展农村供水老旧工程和管网改造,新增24小时供水工程1200处。实施乡村畅通工程,新改建农村公路3000公里,实施养护工程5000公里、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100条。加大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力度,完成农村改厕4.7万户。动态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持续抓好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加快推动梨树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通化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建设。全面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加快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盘活利用。探索组建股份合作经济实体或产业合作联合体,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进各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和示范家庭农场联创。支持产粮大县开展以农业生产托管为主导的社会化服务,加快全国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整县推进试点县建设。抓好66个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创业。深入开展乡村振兴人才职称评审。
(四)着力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是破解吉林振兴发展难题的“金钥匙”。我们要立足吉林人文科教优势,强化振兴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坚持以创新型省份建设为旗帜性抓手,有力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增强内生动力,加快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格局。
提升教育服务发展能力。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深化“双一流”“双特色”建设,建设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推动吉林省新农科长白山创新学院建设,启动本科高校新医科建设改革试点。加快推进职业学校达标工程,尽快实现职教本科院校“零”的突破。深化吉林大学与各市(州)协同创新发展合作机制,大力推广吉林大学红旗学院办学模式,建设200个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支持50个产业化培育项目。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建设长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吉林长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跟踪推进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建设,推动第二批8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参加重组。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0户,推动龙头企业牵头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启动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破茧成蝶”专项行动和科技人才助力企业创新跃升三年行动,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500户,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推广“长光”“摆渡”模式经验,建设一流“双创”平台,推进“双创”向纵深发展。筹建省氢能产业综合研究院。
大力激发人才活力。落实好人才政策3.0版,多元化推进落实高层次人才收入倍增计划,完善人才激励政策配套细则,强化人才服务制度保障。制定汽车、医药等产业专项人才支持政策。叫响“创业有你、就在吉林”“奋斗有我、就在吉林”,实施“吉人回乡”工程,搭建对接服务平台。下放省属事业单位三级专业技术岗位自主评聘权限。高标准建设“长春人才创新港”。
(五)着力推动生态强省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优良生态是吉林的突出优势。我们要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一起抓,筑牢生态屏障,守好绿水青山黑土地,护好蓝天白云好空气,让生态强省建设成色更足、成效更突出、底蕴更深厚。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强多污染物协同控制,严格实行秸秆全域禁烧,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力争全省地级以上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4%左右。推动“两河一湖”等重点流域污染治理,持续开展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努力提升优良水体比例,力争全面消除劣五类水体。加强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年底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加强畜禽粪污收储运体系建设和资源化利用,持续开展村头路边随意堆放畜禽粪污问题整治。落实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措施,推进建设用地受污染地块安全利用和管控修复。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强化生态治理修复。扎实推进河湖长制、林长制工作。加快万里绿水长廊、林草湿生态连通、查干湖水生态修复与治理试点等项目建设。完成林草生态修复200万亩。抓好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建设,加强向海、莫莫格等湿地保护修复,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管。支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纳入践行“两山”理念试验区建设。持续开展“绿盾”行动,加快推进矿山环境修复治理。高标准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和群众投诉举报案件办理,确保按时限销号清零。持续开展第二轮省级生态环保督察。
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持续开展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提效,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有序推动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开展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推进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建设,加快实施大型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推进重点区域散煤治理。
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制定生态强省建设指标体系,组织开展成效考核。健全完善生态环境责任体系,创新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重点领域生态补偿等工作。推进碳排放权交易,探索生态产品价值有效实现机制。扎实推动5个林草碳汇交易试点建设。广泛开展生态环保宣传教育,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
(六)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推动吉林振兴发展的制胜法宝。我们要从解放思想抓起,从创新体制机制入手,从优化营商环境破局,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更好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作用,增强市场主体活力,为吉林振兴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巩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落地落实,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推动企业聚焦主责主业,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作用,打造创新型国有企业,提升国企核心竞争力。坚持“一企一策”推进吉能集团、森工集团等重点企业改革脱困,推动大成集团复工复产。
更大力度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必须坚决亮明态度、毫不含糊,真正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开展政策“润苗”、法治“护苗”、科技“育苗”行动,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在全社会营造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政策环境和舆论环境。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光明正大、坦坦荡荡与民营企业家交往,健全包保服务民营企业制度,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提振民营企业信心。完善公平竞争机制,持续破除影响平等准入壁垒,在更多领域让民间投资进得来、能发展、有作为,为民营经济开辟更多空间。发挥产业引导类基金、科技创新发展类基金、科研成果转化类基金作用,引导和撬动民间资本助力重要科技成果转化。完善资金和要素获取等方面支持政策,激发民营企业创新创造活力。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培育壮大企业家队伍。继续实施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三年行动。建立完善清欠工作推进机制,做好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工作。继续开展“万家民营企业评价政府服务”活动,认真倾听民营企业意见建议。
持续加力助企纾困发展。常态化抓好服务企业工作,实施好为企业办实事清单。优化税费优惠政策直达快享机制,确保国家和省出台的各项助企纾困政策不折不扣、高质高效落实到位。加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精准帮扶,切实解决资金、用地、用工、市场等方面实际困难,助力企业恢复元气、焕发活力。持续开展涉企违规收费等问题整治,为市场主体发展提供公平竞争环境和法治保障。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过了关,投资必过山海关。推动吉林振兴发展实现新突破,必须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头等大事。实施高效便利政务环境建设工程、公平公正法治环境建设工程、利企惠企市场环境建设工程、保障有力要素环境建设工程,积极营造人人重视营商环境、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良好生态。实现更全面、更丰富的全省各类政策“一网通查”、各级服务“一网通办”、相关咨询“一网通答”。深化“证照分离”“证照一码通”改革,有效推动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更大程度便利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探索建立首违不罚清单,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操作,坚决纠治为罚而罚、过度处罚等现象。发挥长春智慧法务区作用,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
深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建立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动态调整机制,规范统一省与市县收入分享方式,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重点领域支出。完善转移支付管理制度,均衡区域间财力水平,加大财力下沉力度,推动健全县级财力长效保障机制,确保基层“三保”支出。继续落实好过紧日子要求,强化“三公”经费管理,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提高金融服务质效。制定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有针对性实施阶段性延期续贷,推动信贷早投放、多投放、快投放,力争全年信贷新增1800亿元。用好用足政策工具,健全政策性融资担保、再担保体系,力争全年再贷款、再贴现投放量分别达到300亿元和100亿元。实施金融服务市场主体培育助力高质量发展行动,开展“金润吉林”政银企系列对接活动,优化“吉企银通”功能,加大乡村振兴、中小微企业、科技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旅游企业等重点领域金融支持力度。加快推动四平市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和长春市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申建。推进“吉翔”计划,力争更多企业上市。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扩大对外贸易规模。全力提升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外向度,推进农产品、装备制造、医药及高新技术产品等产业扩大出口。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支持海外仓建设。加快互市贸易二级市场建设,用好互市贸易商品落地加工试点政策。扩大平行车进口,推动二手车出口实现增长。鼓励中小企业“抱团出海”,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实施好对接RCEP行动计划,发挥综保区、边合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先行先试作用。加大外商合法权益保护,为外商来吉贸易投资洽谈提供最大程度便利。推动经贸人员常态化走出去招商引资。加快推动新一轮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发展规划获批。全力申建中国(吉林)自贸试验区。发挥稳外资工作专班作用,对5个国家级重点外资项目和30个省级重点外资企业“一对一”跟踪服务,及时协调解决外企发展难题。全面深化区域战略合作,组织好赴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以及欧美、日韩、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交流促进活动,高质量举办第14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第8届全球吉商大会、2023中德汽车大会、世界寒地冰雪经济大会、进博会走进吉林、跨国公司吉林行等活动,常态化组织对日、韩、北欧等专题性招商活动,吸引一批建链强链补链延链的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落地布局。
(七)着力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经济金融风险事关发展全局。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系统观念和全局意识,标本兼治、远近结合,高度警惕各类风险的关联性、传染性,增强风险处置的精准性、有效性,以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感和“与风险赛跑”的紧迫感,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防范房地产市场风险。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必须采取有效举措,切实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因城施策、一城一策优化完善调控政策,支持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以改善资产负债状况为核心,纾解优质房企困难,满足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发展长租房市场。发挥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专班作用,推动16条金融支持政策落实。争取长春市开展利用国家专项贷款加快商品房去库存试点,通过政府团购商品房,用于棚户区改造回迁、保障性住房和租赁住房。利用好国家保交楼专项借款,确保完成1.5万套保交楼任务。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全力争取国家政策和资源支持,稳妥有序推进农信系统改革化险,扎实抓好地方法人机构金融风险及时处置化解工作。深入开展不良资产清收攻坚战,做好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工作,及时开展“回头看”,评估政策实施效果和中小银行风险防控情况,提升地方中小银行稳健性。引导中小金融机构完善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机制,强化高管、股东资质审核和行为监管,有效隔离产业资本和金融风险。保持打击非法集资高压态势,巩固非法集资风险处置成果。
防范政府债务风险。省对全省防范化解隐性债务负总责,各市(州)和县(市、区)承担具体责任,筹措各类资金资产积极化解存量债务,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加强专项债券绩效管理。持续开展专项债券闲置趴账资金专项整治。加强政府融资平台治理,推进分类转型。
严肃财经纪律。强化预算约束意识,坚决反对过度举债搞建设、谋政绩,严禁违反规定乱开口子、随意追加预算,防止只考虑花钱、不考虑还钱,防止只顾当前、不顾长远。强化防范债务风险意识,防止在城乡建设上不顾财力,一味上项目、铺摊子,对于没有偿债来源的项目,不能盲目融资。强化监管机制,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加强审计监督,严肃审计问题整改,推动源头治理,做到标本兼治。
(八)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针”。我们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制定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推动为群众办实事常态化、长效化,让群众获得感更加充盈、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以实际行动坚守为民初心。
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实施50项民生实事,让人民的生活更有品质、更有品位、更有奔头。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落地见效,城镇新增就业23万人,加强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和脱贫人口就业帮扶,实现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依托“大园区”创建60个城乡学前教育资源中心。支持60所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劳动教育实践室。为100所冰雪运动特色学校配备设备器材。实施1000间中小学教室照明改造。为10万名有需求的持证残疾人和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等基本康复服务。为7000名适龄儿童开展免费牙齿窝沟封闭服务。为8000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和1000个村级残疾人服务场所实施无障碍改造。制定出台养老护理员奖补制度,建设100个综合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100个社区老年食堂。为70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安装扶手和智能监测设备等。救助白内障、血友病、肿瘤、股骨头坏死等疾病困难患者1200名以上。帮扶困难退役军人和军属烈属2000人,新建和改扩建光荣院,新增床位300张。配建100套健身路径,建设20个笼式足球场、12个多功能运动场。巩固供热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成果,推进城市供热企业整合,提升供热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为10万户城乡低保、特困人员等冬季取暖困难家庭发放取暖补助。
强化社会保障。有效衔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保障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抓好长春市个人养老金全国先行城市建设,推动保险企业提供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落实新业态从业者参保政策,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深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重点解决重度失能人员基本护理保障需求。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提升社会救助水平。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城市优质义务教育资源向农村延伸。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持续开展校外培训专项治理,巩固“双减”治理成效。推进新高考综合改革。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开展薄弱高中托管帮扶项目。学生资助体系做到全学段全覆盖。按每生3000元标准,对本科院校录取的城乡低保对象家庭、脱贫家庭困难考生救助全覆盖。争取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尽快获批,加快推动3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向基层延伸。统筹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推动多层次医联体建设和县域医共体建设,逐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积极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扎实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院校培养。落实中央优化疫情防控政策,稳妥有序实施“乙类乙管”,统筹调度医疗救治资源,加强医疗物资供应保障,有序推进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全力以赴进行重症救治,切实做好农村疫情防控工作,开展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攻坚行动,着力保健康、防重症,确保平稳转段,顺利渡过流行期。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办好第十八届中国长春电影节。创排国家“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工程”剧目京剧《土地长歌》。办好省第十九届运动会。制定为老年人办实事清单,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支持农村养老大院建设改造。积极创建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深入推进国防动员体制改革和国防动员能力建设。做好退役军人事务、双拥工作。着力发展慈善、红十字、妇女儿童、残疾人、地方志、志愿服务等事业,全面做好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气象、防震减灾、人防、测绘、援疆、援藏等工作。
加强改进社会治理。做好省长热线、省长信箱、“互联网+督查”等群众诉求的受理、办理、督办、反馈和回访工作,通过《民声摘报》倾听群众呼声,形成制度机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马上办、创造条件办,举一反三解决好苗头性、普遍性问题,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新建100个乡镇(街道)社工站。抓紧抓实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持续开展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防范遏制各类重特大事故。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统筹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和煤电油气运保障供应。严厉打击恶意欠薪,保障按时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推进重点边境村建设三年行动,改善抵边一线自然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落实信访责任体系和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制度,集中整治治安突出问题。
各位代表!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各级政府将坚持不懈从严加强自身建设,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持之以恒加强政治建设。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牢记“国之大者”,确保执行党中央战略决策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坚持把守好民心作为最大的政治,站稳人民立场,与人民同心、为人民造福,完善听民意解民忧机制,认真回应群众诉求期盼,将群众的事当成最大的事、自己的事办,贴近群众、感知民声,办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忧,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边。全面增强干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大胆闯、大胆试,走得稳、走得好,努力创造新业绩。坚持守正创新,打破思维定势,因时因地制宜创造性开展工作,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持之以恒加强法治建设。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健全政府守信监督机制,治理政府失信行为,确保政府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依法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省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省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省政协提案。配合省人大做好地方立法工作。推动府院联动由个案协调、事后化解向源头预防、前端治理延伸。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全面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大力培树“严新细实”优良新风,突出“实”的导向、“严”的规矩,坚持说实话、办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树立鲜明的抓落实导向,坚决克服空喊口号、机械执行、消极应付等不良倾向,脚踏实地把既定目标变为现实。用足用好“总施工图”机制和“五化”闭环工作法,把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工作方案,一件事一件事做,确保说一件、做一件、成一件。总结推广提级管理、精准调度、精准施策、政策直达、专班推进等有效经验,把各方面工作抓细抓实抓到位,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来吉林发展的上升指数,换来全省人民的幸福指数。坚持严督实考,切实做好各级政府督查工作,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不遮短、不护短,较真碰硬推动工作落实。持之以恒加强廉政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勇于刀刃向内自我革命、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全面肃清孙政才和苏荣、王珉流毒影响,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的良好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
砥砺奋进开新局,凝心聚力再出发。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忠实践行“新担当、新突破、新作为”重大职责使命,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建设步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