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关注全国科普日暨吉林省第二十届科普周活动

9月15日至21日,2022年全国科普日暨吉林省第二十届科普周活动开展。今年的活动覆盖全省,贯穿全年,省级活动可概括为“一六六”,即一个主题——“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来”主题,六项示范活动和六项联合行动。
9月15日,“吉林省全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上线启动。活动旨在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提高公众科学素质,营造全社会共同学习的浓厚氛围。本次网络知识竞赛活动参赛对象以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为重点,面向社会公众全员开放。活动平台设置食品安全、生态环境、应急避险、健康生活、知识产权、疫情防控、政策法规、农业科技、文明新风、城市务工、绿色低碳、生物技术等14个专题题库,内容丰富,充分满足公众的学习需求。
作为六项示范活动之一的“云游”科普教育基地系列直播9月17日起陆续开启。此次直播活动充分发挥科普教育基地的科普阵地作用,贴近百姓生活,提升青少年的科学兴趣,促进公众对科学价值的认同。在此次直播中,各科普教育基地将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突出社会化大科普的特点。此次系列直播走进吉林省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吉林省自然博物馆、长春市绿园区气象局、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科普基地、吉林省科技馆、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让粉丝通过线上“云游”的方式,跟随主持人与讲解员一同探索科学的奥秘、体验科学的神奇。
同日,吉林省科协线上科普大讲堂精彩开讲!科普大讲堂活动围绕“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来”主题,充分发挥省科协科普优势,组织科普专家面向公众作有关碳达峰碳中和、应急科普、人工智能、新媒体应用、健康生活、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科普讲座,让大家在茶余饭后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取集科学性、权威性、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为一体的科普知识,提升科学素养,助力全民科学素质建设。
9月19日,作为示范活动之一的“专家科普进校园”活动在吉林省实验中学举行。本次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吉林省实验中学现场约200名师生、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吉林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参加现场活动,人民网吉林频道同步现场直播,观看量超102万。活动上,吉林大学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燕作题为“仿生学发展与启示”的科普讲座。刘燕用丰富的资料和生动的语言展示了仿生学的奇妙,为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科普课,并在讲座结束后与同学们热情互动,进一步增强了学生们对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
据了解,全国科普日是由中国科协组织发起的一项品牌性公益科普活动,每年9月的第三周,每年围绕一个主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旨在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吉林省历来都把全国科普日与科普周活动相结合,全省上下在全国科普日的一周时间延续开展多种形式科普活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