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吉林频道

人民网评:移风易俗,保障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孟哲
2022年09月05日09:08 |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小字号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近日,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专项治理工作自2022年8月启动,2023年12月基本结束,给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制定了明确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在农村,过去剃头酒、搬家酒、满月酒、喜事、丧事……不仅家家都要办,还会讲排场、比阔气,成为广大农民群众沉重的负担。2019年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经过两年多治理,各地围绕移风易俗等问题进行积极探索,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是也要看到,在很多地区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依然甚嚣尘上。

  对此,《工作方案》提出了四个治理重点,从高价彩礼陋习,宣扬低俗婚恋观,索要、炫耀高价彩礼,媒婆、婚介等怂恿抬高彩礼金额,彩礼金额普遍过高等问题,到人情攀比陋习,人情礼金名目繁多、数额过高,甚至为了敛财举办“无事酒”,农民群众“人情债”负担沉重等问题;从厚葬薄养陋习,不履行孝道义务,丧事时间过长、丧礼中宣扬封建迷信思想和开展低俗活动,豪华墓等问题,到铺张浪费陋习,婚丧喜庆举办宴席时间过长、规模过大,盲目攀比追求档次,造成严重浪费……抓好这四个治理重点,对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精气神积极向上,保障乡村振兴行稳致远意义重大。

  整治陈规陋习,弘扬文明新风,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现代化的一件要事。《工作方案》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通过大力推广文明积分、道德超市、红黑榜等做法,发挥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最美家庭等示范带动作用,加强正向引导,对农民群众的文明行为给予相应的精神、物质奖励;严格落实农村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等事宜报备制度;集中开展“农村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月”活动,等等。创新治理方式、形成长效机制,不断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推动文明乡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厚植新风正气,要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带头移风易俗。在农村,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对违反移风易俗规定的党员、干部进行相应处理。管好了党员干部这个关键,群众工作就会好做。这就要求,各地在推进移风易俗的过程中,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干部需要带头执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自觉接受监督,层层压实责任,维护好党员干部良好形象,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要细化村规民约,出台约束性措施。一方面,指导各村开展村规民约制定修订,充实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等移风易俗内容。另一方面,出台约束性措施,明确告诉村民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红白喜事等应该怎么操作、不该做什么。值得注意的是,农民是乡村的主人,也是治理的主体。在这一过程中,要按照地域、民意等,标准清晰、有奖有罚,以合适的形式制定约束性措施。简言之,要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突出村民自治,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同时,各地要不断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村民的道德水平,让村民的文明素养得以内化于心、外践于行,让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在村里蔚然成风。

  农村移风易俗绝非一日之功。让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在部分地区持续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必须从思想上形成自觉、制度上形成规范、风气上形成氛围,同时,在治理上不搞一刀切、齐步走,落细落小,以点带面推动乡村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责编:马俊华、谢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