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不让须眉,柔肩亦担重任
——记内蒙古自治区援吉医疗总队感控专家刘迎春
义不容辞 勇挑重担
长春市疫情告急!吉林市疫情告急!2022年3月初在吉林省暴发的新冠肺炎奥密克戎毒株疫情,引起内蒙古自治区感控专家、包头医学院全科医学院党工委副书记刘迎春的高度关注。国家和自治区组织援吉医疗总队,她不顾连续参加抗疫行动、身体极度疲劳的状况,毫不犹豫接受组织的安排,勇挑重担,承担起援吉医疗总队院感工作。
3月14日12点38分,满载医疗队员和医疗物资的国航包机飞上蓝天。从呼市飞往长春短暂的2小时,她在脑海中回顾两年多来参加青海省、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海拉尔、满洲里,通辽、呼和浩特市等各场战疫的经历和经验,思索即将面临的支援吉林市疫情防控的策略。
尽管信心满满,她还是有不少担心和忧虑,报道中都说奥密克戎毒株具有超强的传染性,以往常规的防控措施能否防得住?自己从未进入过方舱医院,方舱感控工作应该怎么做?怎么样才能确保7支医疗队、615名医疗队员的自身安全?在飞机上,她同随队感控专家小组深入研究思考,也向领队汇报了自己的工作思路。
“各位老师,我们即将面临的是一个从未面对过的新冠肺炎毒株,对这个具有超强传染性的奥密克戎毒株,我们一定要百倍精心,严防死守,做好防护工作。”在飞机上即将落地之前,一个清亮而又严肃的声音通过机上的播音设备传遍机舱的每个角落。“大家都换上N95口罩,当机舱门开启的那个时刻,我们任何时间都不能摘下口罩,只有进入自己居住的房间并作全面消毒后才可以摘下口罩。只要打开房间门,必须要戴上口罩,大家要严格落实!”这是刘迎春探索性地对感控工作作出的第一次安排部署。
知彼知己 百战不殆
抵达长春机场,刘迎春与医疗总队有关人员在吉林市第四方舱医院包保领导吉林市人大副主任闫海春的陪同下,直接奔赴第四方舱医院建设现场。雨夹着雪不停地下,建筑工地满是泥泞,施工人员在紧张忙碌,这正是中泰驾校大楼改建第四方舱医院的现场,建设工期只有3天,建设床位2120张,分上下5层5个病区,吉林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命令3月14日晚必须交工,必须连夜收治病人。
平静的外表下隐藏着焦虑,瘦弱的身躯内蕴藏着无限的能量。五层的大楼,3.5万平方米的建筑,她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快速巡走,瘦弱的身影出现在方舱的每一个角落。她看到了改造后的方舱医院的一些不足之处。
查看方舱医院布局
刘迎春深知吉林市应情防控的严峻形势,全市人民在同病毒赛跑,患者早进舱一分钟,社会就少一分风险。为此,他与包保领导闫海春、吉林市政府领导、住建部门、依托医院交换意见,提出了亟需优化改造的工程建设项目,提出了方舱医院消杀、医废处置、医疗设备器械、防护用品、规用和抢救药品、医院信息系统的配备和保障意见。
她知道,现在方舱医院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但连夜接收患者,这是疫情防控的命令,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面对这种情况,她陷入沉思。晚上9点,回到队员驻地,急匆匆吃口盒饭,立即组织队员开展防护演练,下决心外部条件不足用内功补,以严密的自我防护抗住外界的巨大风险。当天深夜11点,她带领首批和第二批进舱医疗队员,义无反顾进入方舱,经过短暂准备,于3月15日清晨3点正式开始接收患者,当天即收治1453人轻症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
在清舱准备收治病人时,她向领导表示要留在舱内,指导和帮助头几批入舱队员做好感控工作。面对患有较重心脏病的她,领队关切地问:“你身体受得了吗?能坚持吗?”刘迎春坚定地地说:“没问题,请放心吧!”领队噙着眼泪,和她道别,退出方舱。当晚和第二天一整天,她一直坚持在方舱内,亲自督导和帮助入舱队员穿脱防护服、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指导舱内规范消毒和医废清理工作,将近40个小时未合眼,连续高强度奋战在方舱,这个充满危险的战场。
完善方舱建设 降低院感风险
针对方舱医院硬件上的不足,她始终坚持要加快方舱基础设施改扩建工作,得到包保领导大力支持,吉林市有关部门及依托医院照单全收,全力落实。经过一段时间努力,防护服穿脱间数量和面积扩大了一倍;增加了可开启的窗户数量,安装了纱窗,大大改善了病区通风条件;维修了长期不用处于废置状态的电梯,解决了人流、物流、医废转运不畅的问题;基本解决了卫生间的堵塞、漏水的问题;建立起门禁系统,拉起警戒线,规范了医护和患者通道;为每个病区配备了移动空气消毒机、紫外线空气消毒器、等离子体空气消毒器等。这些短板补上后,刘迎春脸上偶尔露出笑容。
多次的抗疫实战经验,使得她深知感控工作的重要性。为此,在组建援吉医疗总队时,根据她的建议,遴选了一批感控专职人员。到了吉林,上了战场,刘迎春建立起强有力的感控组织监督体系。在每个穿脱间,都安排一名感控专职人员,协助和监督进舱人员穿脱防护服、戴口罩、手卫生;在每个病区每个班次,都有一名感控专职人员监督落实感控工作。在总监控室,感控专职人员实时监督穿脱间和病区工作情况。
开展保洁、保安、维修工等工勤人员培训
她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分层、分级、分类、分批开展有针对性全员培训,从医生到护士,从管理人员到保障人员,从舱内到舱外,线上讲,会上讲,实操训练现场讲,天天讲,时时讲,反复讲,想尽办法提高全体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的认识、行为自觉性和实操准确性。特别对第三方和依托医院进舱保洁保安、工程施工、后勤保障人员开展穿脱防护服、戴口罩、手卫生实操培训,反复告知他们进出舱流程和注意事项,竭力防止出现非医务人员感染,为方舱医院医疗救治和隔离管理提供坚强保障。
严格闭环管理 细节处见成败
刘迎春反复强调,感抗工作最重要的是实现全链条、全覆盖、无死角管理,所有参与方舱工作的人员都要实现闭环管理。她反复叮咛医疗队员对所住房间自己要分区,进门洗手、更衣、洗手、摘口罩、沐浴,出门即戴口罩,在外任何时间都不得摘下口罩;督促依托医院将所有工作人员、工勤人员、第三方人员全部纳入闭环管理,单人单间居住,单用卫生间和洗澡间;协调医疗队员驻地饭店工作人员和通勤车司机全部实行闭环管理。所有纳入闭环管理的人员每日进行核酸检测,实行健康监测,如有异常症状马上组织专家评估,应急处置。
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
细节决定成败。抓实“两点一线”是她多年感控实践重要经验之一。她深入各个医疗队员驻地酒店,了解酒店人员闭环管理和消毒工作,与酒店相关人员相互交流、探讨消杀经验;她与后勤保障部门协调落实通勤车司机闭环管理和车辆消杀工作,直至组织人员接手司机每日核酸检测、车辆消杀工作;她每天入舱检查病区通风、保洁、医废处置和医护人员防护工作;要求各个医疗每天在酒店、通勤车和医院舱内外采集物表样本,送检检测环境安全情况。在舱外,她有时间就盯住监控设备,查看每一个病区、每一个工作岗位、每一位医务人员的工作细节,发现问题,立即与管理者或当事人沟通,化解风险,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刘迎春过硬的专业素质、清晰的工作思路、严密的工作部署、有力的工作措施、钉钉子般的工作精神、饱满的精神投入及明确的工作目标,使得吉林市方舱医院感控工作越做越好。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领导和医疗救治专家组、吉林省和吉林市疫情防控督导组多次深入医院开展现场督导,对第四方舱医院感控工作给予积极评价,从开舱到现在,没有出现院内医务人员聚集性感染,保证了队伍的战斗力,保障了方舱医院医疗救治和隔离管理的工作秩序。
援吉工作期间多次召开线上会议、培训
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刘迎春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院感专家,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特别是2021年10月以来,她连续转战内蒙古额济纳、满洲里、呼和浩特,半年以来在家的时间少之又少。今年 2月下旬,由于长期疲劳,她心脏病发作,出现室上速、房颤,但这她也是仅仅休息一天,就作为感控专家组组长前往呼和浩特新冠定点医院参加疫情防控工作。在呼和浩特工作隔离期刚刚结束,尚未回到家中,立刻赶到吉林市,承担起内蒙古援吉医疗总队感控组组长、第四方舱医院联合感控部部长工作。
刘迎春朴实无华,除工作外话语不多,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有的是舍生忘死的精神、不知疲倦的工作、一以贯之的奉献。在一次夫妻闲谈中,她的爱人问她,你这样拼命工作,到底为了啥?她的话即朴实也高尚:我91年就入党了,我宣过誓,不能辜负了党员的称号。我大学学的就是预防医学,我非常热爱自己的专业,虽然专业水平在国内算不上什么顶尖水平,但还有能力承担疫情防控一些工作,国家培养了我,正是需要我的时候,我能以自己的专业回报国家、回报社会,是我的光荣。
刘迎春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当前,吉林省实现社会面清零,吉林市疫情防控形势越来越好,疫情防控即将迎来最后的胜利。“可能没有多久就要离开吉林市了。”她凝望着第四方舱医院,凝望着还在忙碌的战友,凝望着在方舱里不日即可痊愈的患者,心里产生难舍的眷恋之情,这一切深深刻进她的脑海,成为一辈子难以忘却的回忆。
她祈祷全国疫情早日结束,祝愿吉林省和吉林市人民早日恢复正常生活。虽然她不希望任何地方再有疫情暴发,但她早已做好准备,时刻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哪里有风险哪里就是她要出现的地方!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