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办实事 对话地方领导”
专访|吉林市委书记贺志亮:在学习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 汲取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智慧和力量
近日,中共吉林市委书记贺志亮就“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如何做到引导全市党员干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采取哪些创新举措”“如何深入了解群众‘急难愁盼’,确保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如何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等话题接受了人民网专访。
专访中,贺志亮介绍了广大党员干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生动实践,表达了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奋力谱写吉林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坚定信心。
采访人:人民网吉林频道总编辑 谢龙
专访嘉宾:吉林市委书记贺志亮
吉林市委书记贺志亮(中)、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路(左三)等市领导参观“奋斗百年路 起航新征程——吉林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览”
人民网: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起步之年。请问,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吉林市是如何引导全市党员干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的?
贺志亮:吉林市是一座具有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在抗日战争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革命英雄,形成了东北抗联精神;新中国成立后,吉林市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重点地区,形成了吉化“四种精神”;新时期,我们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应急处突中形成了“摇撸人”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等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五年内三次来到吉林,为吉林振兴发展问诊把脉,吉林市委坚持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与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坚持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深入开展学习“四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永葆初心,永担使命,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淬炼政治能力、砥砺初心使命、汲取智慧力量,全方位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确保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深化党史学习、感悟思想伟力。我们坚持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按照“清单化、图表化、手册化、模板化、机制化”的要求,谋划设计17个方面41项工作任务,通过挂图作战的方式,一盘棋统筹、一体化推进。我们坚持聚焦“学”和“悟”这两个关键环节,围绕百年党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组织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举办读书班、“江城夜校”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班,组织开展座谈会、研讨会等,积极组建宣讲团,分批次深入基层开展分众化、互动式宣讲3200余场……我们持续抓深抓实党史专题学习,引导党员干部真学深悟,从党的奋斗历程、伟大成就、宝贵经验、革命精神、初心宗旨中深刻感悟思想伟力、实践伟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
——用好红色资源,凝聚奋进力量。我们坚持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作为市委书记,我带领市委常委班子深入吉林市革命烈士陵园、吉林石化公司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带领市级领导参观“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吉林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览”,带领新党员开展入党宣誓,用实际行动引领各级党员、干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全市上下坚持把红色资源作为党史学习教育重要内容,采取“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等形式,利用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感悟信仰的力量,坚定前行的信心。
吉林市委书记贺志亮(右一)在永吉县卓远高科技农业生态园调研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情况
——践行初心使命,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四六四五”发展战略,以“怎么能行”“怎么能让基层行”“怎么能让企业行”为突破口,建立县(市)区、开发区经济指标“赛马”机制、产业链招商月调度等工作机制,大抓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和工作落实,努力在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上破题开局。今年1月至10月,全市规模工业完成产值1409.9亿元,同比增长25.1%;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85.3亿元,同比增长30.5%;新签约招商项目294个,投资额2392亿元。我们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启动长吉接合片区“百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带”建设,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030.2万亩,还将以肉牛养殖为主的畜牧业作为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升级的革命性措施来抓,现在,全市肉牛饲养量达到95.4万头,占全省饲养量的18%。我们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制定出台《关于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干事创业的若干措施》,建立领导包联重点企业制度、常态化企业家沟通制度、企业家座谈会制度,全市市场主体达到33.6万户,新登记市场主体4.1万户。制定出台《关于鼓励高校毕业生择吉留吉的若干措施》《关于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助推实施“四六四五”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及万名学子助企兴业、乡村人才振兴、重点产业高端人才引进等6个实施办法,2021年至2023年每年拿出300名事业编制,定向招录应届毕业生下沉一线、服务基层。我们全面深化“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新建社会投资工业类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低风险工程项目全流程审批压缩至13个工作日以内;推行企业开办“零收费”服务,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2小时。
人民网: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特别是“我为群众办实事”这方面,有什么创新举措?
贺志亮:吉林市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坚持围绕“实”字做文章,围绕“办”字下功夫,通过结对共建、完善机制、承诺践诺等举措,推动实践活动走深走实。
——突出“结对共建”,凝聚为民服务“向心力”。我们创新联促模式,打破区划限制,在农村围绕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等方面开展“结对帮扶千村,助力乡村振兴”行动。从机关、企业、学校、医院、科研院所中,确定结对部门(单位),同时,鼓励驻市中省直企业、高校、金融单位等党组织以及全市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党组织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参与结对帮扶工作。目前,全市1383个村全部实现结对帮扶,村党组织领富带富能力和服务群众能力明显提升。我们在城市开展“四联四促”行动,组织117个市直部门(单位)采取规模大的单独联、规模小的共同联等方式,与100个社区完成对接,通过选派联络员、组织大走访、按需开展志愿服务等活动,不断发挥资源优势,推动人力、物力、财力等向基层倾斜,持续聚焦大事、难题,下“猛药”、治“顽疾”,助推实践活动提质提标、提速提效。
吉林市委书记贺志亮(左三)在高新区大正泰市场巡检创城工作
——突出“承诺践诺”,撑起为民服务的“大舞台”。我们通过召开全市实践活动实事项目系列新闻发布会,围绕城市管理、交通运输、水利工程、乡村振兴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领域和事项,公开发布实事项目20项。针对已发布的实事项目,我们采取现场督导、随机抽查等方式指导推进。同时,针对全市所有实事项目,采取双周调度、月报告、季考评等形式,扎实推进落实。为确保已发布的实事项目取得实际成效,真正惠及于民,我们还组织新闻媒体深入实地跟进项目进度,以看实际进展情况、听群众亲口评价、讲媒体切身体验为标准程序,认真验收评估、了解群众口碑、检验项目成效,推动每个实事项目落地落实,落到群众“心坎上”。
——突出“常态长效”,架起为民服务“连心桥”。我们创新构建党建引领“四张网融合”“五支队伍联动”“六步接办”的基层民生治理“456工作体系”,让各部门攥紧拳头,形成齐抓共管民生问题的强大合力。建立由市县乡三级党政班子成员担任本级民生服务长,由村(社区)“两委”成员担任村级民生服务长的四级民生服务长制度。制定“四级吹哨、六步接办”流程,规范了民生事件的处置步骤。建强以社工队伍为基础的“专业社工队伍”,为常态长效开展实践活动提供力量支撑,推动形成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共同为群众办实事的良好局面。
人民网:中央要求,党史学习教育要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请问,贵地区是如何深入了解群众“急难愁盼”,确保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的?
贺志亮:办实事不是简单帮钱帮物、搞花架子、堆几个盆景。我们通过“线上”热线电话、电视栏目等渠道广泛收集社情民意,“线下”深入开展“大走访”行动,突出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畅通群众反映渠道,开通解决问题“直通车”。我们将12345便民服务热线作为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平台,受理广大市民群众反映的各类诉求。依托12345便民服务热线、国务院“互联网+督查”、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省长信箱”“市长信件”“民生诉求窗口”等多个渠道,广泛受理民生问题。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们进一步提高热线接通率,将接线员坐席由12个增加至40个,实现群众热线接通率100%。截至目前,12345便民服务热线已受理各类问题16万件,解答处理9万件,转部门办理7万件,办结率97%,群众满意率98%。我们以“回应群众关切,聚集实用信息”为出发点,在电视台创办“我为群众办实事”专题节目——吉林百事通,栏目设立多部热线电话,用以接收群众反映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自今年3月栏目上线以来,直播热线接线量已超过1.5万次,通过采取记者亲历现场对问题进行曝光,协调相关部门接受采访答疑解惑,跟踪报道问题处理进度等形式,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5000余条。
吉林市委书记贺志亮(中)在昌邑区东局子街道欣炭社区,实地督导检查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
——深入开展调研走访,答好服务群众“必答题”。我们将察民情访民意作为开展实践活动的第一步,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群众、生产一线、下属单位、内部职工和服务对象中,开展“大走访”3.9万次。我们聚焦群众反映的共性需求和普遍性问题、亟待解决的痛点难点问题以及长期未能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对照上级任务要求和巡视巡察反馈意见,全面深入查找为民服务和业务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短板,自查问题6985项,完成整改6538项。围绕冬季供热保障、小区物业治理、秸秆综合利用等群众需求及基层迫切需要推进解决的治理难题,开展26个专项行动,一大批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突出典型示范引领,打造为民服务“风向标”。我们聚焦党员干部作用发挥,结合“作风建设年”,围绕在高质量发展、保障民生、乡村振兴、便民利民、基层治理等工作中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选树表扬50个“为群众办实事”的“模范干部”,集中宣传优秀事迹。针对农村、城市、机关、非公等重点领域,聚焦“强产业”“优治理”“转作风”“促发展”办实事,打造了“双千帮扶”“红色驿站”“四联四促”等实事品牌;围绕抓项目、抓招商、抓营商环境、抓民生服务,打造了“产业链招商”“怎么能办窗口”“为老为小关爱行动”“七边六清”“走遍江城”等一批群众交口称赞的常态、长效实事品牌。通过集中展示各级党组织实事项目成效,生动展现党员干部为群众办实事的鲜活事例,形成了党组织聚力攻坚、广大党员干部积极为民服务、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生动局面。截至目前,市县乡村四级确定实事项目13052项,已完成9457项。全市党员干部认领“微心愿”2万余个,已兑现1.5万余个。
人民网:在建党百年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里,吉林是如何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的?
贺志亮:吉林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现有150余处东北抗联旧址、950余件东北抗联馆藏文物,市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个。这份弥足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我们“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也成为我们“走向何方”的精神路标。我们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坚持把红色文化融入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面对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我们坚持把公共文化建设资金向基层和农村倾斜,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建成全市县、乡、村便捷高效的三级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充分发挥城市社区阅读空间、农家书屋及各级图书馆、文化馆(站)作用,举办红色文化展览、设置红色文化专栏、讲述红色文化故事,使红色文化软实力通过公共文化设施的传导转化为精神驱动力。加强红色资源系统保护,修缮魏拯民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场馆,推动红色文化设施与公共文化场馆的融合。建好用好吉林市党史展陈,生动展示党领导吉林市人民走过的艰辛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整合全市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资源,推出7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满足各级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红色教育需求。加强城市党群服务体系建设,打造51个社区“红色驿站”,为流动党员和老党员老同志党史学习教育提供平台场所。
——坚持把红色主题融入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以东北抗联丰功伟绩为体裁,精心编排大型现代吉剧、历史文献纪录片及红色题材电视剧,再现杨靖宇、魏拯民等吉林省代表性革命人物的英雄事迹。坚持把红色做成特色、用经典带动流行、以主流引领多元,唱响红色文化,重塑人们的精神家园,举办文艺演出、音乐会等,营造了“党的庆典、人民的节日”浓厚氛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题材“红色电影进万家”公益展映活动5000余场,受众20万余人。
——坚持把红色教育融入公共文化服务空间。我们坚持把吉林市革命烈士陵园、劳工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为公共文化服务主阵地,广泛开展“四史”群众性宣传教育,组织党员干部、群众红色研学活动500余场;围绕“永远跟党走”主题,广泛开展“党课开讲啦”活动,组织各级党组织书记、党员领导干部、优秀共产党员、老党员等讲党课120余场,组织专家出版红色书籍,创作“漫‘话’江城党史”新媒体产品,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提供权威学习资料。组建由抗战老兵、退役军人、现役军人、史馆讲解员组成的“江城英雄事迹”宣讲团,深入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开展宣讲活动40余场;面向青少年群众,开展“红色故事我来讲——争做红领巾讲解员”等青少年心向党教育活动,使广大群众、青少年在红色故事中感悟红色基因、汲取精神力量,坚定跟党走、感党恩的信念和决心,为吉林市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