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吉林频道

提升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育人质量

2021年09月09日14:51 | 来源:人民网-吉林频道
小字号

高校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结合当前基层党组织组织育人的整体状况与现存问题对症下药,探索提升组织育人质量的有效路径。

做好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育人顶层设计与系统规划。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组织育人质量,必须坚持高校党建工作的全线推进与层层深入,改善当前高校党委、院系党组织与师生党支部三级架构纵向落实不力、责任传递不畅的现象。首先,高校党委要加强党组织组织育人的顶层设计,强化组织育人的逐级落实。不仅要从学校发展的宏观层面树立党组织组织育人的工作理念,落实与推进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更要从基层建设的微观层面做好党组织组织育人的任务分解,探索党组织组织育人的具体模式,指导和监督各级基层党组织发挥好思想政治引领作用。例如,围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设计学习型、创新型党支部建设方案,将育人要素有机整合融入日常组织生活中;结合全国教育大会提出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要求,指导与监督基层党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行教育、党性教育,设计符合不同育人要求的主题党日活动等等。其次,高校院系党组织与师生党支部要加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严格履行上级党组织的各项精神决议,形成上下贯通的组织育人工作体系。其中,院系党组织要以院系党组织会议与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为抓手推动院系党政协同机制建设,着力将校党委关于组织育人的工作部署和院系建设发展与专业人才培养充分融合,围绕国家发展需求与社会发展需要推动院系改革发展,构建政治方向清晰、学科特色鲜明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与此同时,基层师生党支部要坚持围绕师生、关心师生、服务师生,将组织育人做到日常、做到具体、做到个人,将师生党支部打造为推动全体党员成长成才与引领广大师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

健全以党组织建设推进育人协同联动的机制。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必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的基本政治保障,党建工作的开展对十大育人体系各大育人环节皆有重要指导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育人的实效性,不仅体现在党组织自身建设的加强与育人职能的强化上,更体现在基层党组织引领高校协同育人,指导与组织高校各单位各部门发挥自身工作中的隐性育人功能上。为此,高校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功能,积极构建“党建+”工作格局,深入推进党组织育人与“十大育人体系”中其他育人环节的协同联动。从推动网络育人的角度,高校党委宣传部可协同信息部门基层党组织,通过强化高校网络平台建设力度,提升网络工作群组凝聚功能,探索党课教学网络直播等一系列举措,将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延伸至高校师生网络生活中,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线上空间。从推进服务育人的角度,可围绕后勤、保卫、医疗卫生等服务岗位具体工作内容,推动相关部门的基层党组织开展育人能力建设,为高校师生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等等。通过将党建工作与各部门各单位实际工作相结合,改善当前组织育人协同体系不完备,各部门各单位组织未充分形成育人合力的现状。

贯彻落实“党管青年”原则着力育好青年。进一步优化青年发展环境,为高校青年师生成长发展创造良好条件,高校基层党组织要贯彻落实“党管青年”原则,推进青年教育发展长效机制建设。其一,要处理好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共青团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一方面,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对共青团建设的政治引领,将党的教育方针充分贯穿共青团建设过程,将理想信念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有机融入团学活动中,保障团组织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组织保持一致;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党团组织间的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共青团联系服务、团结凝聚青年师生的桥梁纽带作用,以党团共建为工作抓手加强党与青年师生的密切联系,将共青团组织建设过程中蕴含的多元化育人资源作为党组织凸显价值凝聚优势的重要补充。其二,要处理好基层党组织引领青年与服务青年间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要深入了解青年发展过程中的普遍性精神困惑与多元化价值取向。不仅要防范功利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社会思潮对青年师生价值观的侵蚀,引领青年师生坚守政治底线,坚定理想信念,也要充分认识“恶搞文化”“丧文化”“佛系文化”等亚文化现象背后所折射的青年师生真实思想状况与精神需求,以思想政治工作为抓手,解答与消除青年成长发展过程中的普遍性精神困惑。另一方面,要充分回应青年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需求。通过深入青年生活世界,了解其在教育、健康、婚恋、生涯发展等方面的迫切需要,组织与开展各类具有强烈现实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在服务青年紧迫需求,推动青年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引导青年师生寻求个人志趣与国家需求的结合点,明确个人发展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统一性。(张信佑)

(责编:李思玥、谢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