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吉林频道

文化先行 实现振兴

2021年07月06日15:00 | 来源:人民网-吉林频道
小字号

乡村振兴是关乎国家大局、关乎社会整体、关乎民族发展的重大战略,在新时期和新形势下要大力发展乡村文化,乡村要实现振兴,必须要重新塑造农民的文化观、促进乡村文化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要积极培育践行乡村文化主体的自主性,让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撑和精神动力。

重新塑造农民的文化观。乡村文化的建设主体是“人”,村民作为乡村发展的文化建设主体,在乡村发展过程中应当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观念,要传承弘扬优秀的乡村文化。要理顺农村历代的发展脉络,明确乡村文化的发展方向。同时正确对待乡村文化,乡村中包含着糟粕,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用文化的力量让村民感受到乡村文化发展的时代温度,体会乡村文化的发展历史和村民对乡村文化中深深寄托的情感温度,还使离家游子在外寄托着一份乡愁,以及记忆中的文化情感。用这些乡村文化发展来促进村民对文化的更深层次理解,唤起文化自觉认同感。让农民树立正确的文化发展观念,让更多的农民参与到乡村文化的建设中,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接受乡村文化的熏陶。以文化价值观为引领让农民成为乡村文化的建设者和推动者。

促进乡村文化的发展。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拉动,要用乡村经济的发展来促进文化的发展。乡村作为乡村文化发展的承载发展的载体,在发展文化的同时要根据各个地区的乡村发展情况来推动文化的发展。要机动应对、因地制宜,我国幅员辽阔,土地范围广袤,地区间的乡村经济发展情况千差万别,要因时因地用经济推动文化的发展。在发展乡村经济的同时,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配套设施,充分发挥每个村、每家、每户的地域优势,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乡村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农民增加了收入、把外出务工的农民吸引回村里来。乡村文化的建设主体回位,留住青年人,让青年成为建设乡村的生力军。要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重要的文化资源是乡村文化不断传承和发展的物质载体和表现形式,要充分了解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宅,文化资源中深深寄托着村民对祖先的缅怀与追忆,其中文化资源中蕴含着历久弥新的精神意义。让农民充分去理解和认同那些具有价值意义、生活意义的乡村文化,为保护乡村文化资源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培育乡村文化主体的自主性。培育乡村文化主体的自主性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教育,针对落后地区、落后教育,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力度,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教育手段,采取多种方式来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最终提高村民建设乡村文化的自主性。同时,根据不同人群要采取不一样的教育方式,对于留守学生要加强课堂教育,用课堂传授文化知识,让学生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感受乡村文化,在日常生活中增强学生对乡村文化的价值认同感。在授课方式上要紧贴乡村生活,在授课内容上要重点突出乡村文化的特色,使学生们充分感受到乡村文化。乡村文化的振兴关键在人,人是文化建设发展的主体,要努力建设一支富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乡村文化建设队伍,吸纳德高望重的乡贤、大学生村官和其他能人,为乡村文化发展积极进言献策,发挥其教化乡民、反哺桑梓、温暖故土、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价值引领、传递正能量的作用。要积极培育农民建设乡村文化的自主性,使他们对乡村文化建设由不自主到自觉,为振兴乡村贡献力量。(张信佑)

(责编:李思玥、谢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