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乡村振兴,乡村振兴需要靠文化引领。开发利用好节庆文化资源,充分发挥节庆文化的作用,能够有效促进区域经济转型,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创辟蹊径,走产业化道路,丰富节庆文化的表现形式。实现乡村振兴的首要和关键是产业振兴,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朝阳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市场经济能够实现文化旅游商品价值的最大化,因此,对少数传统节庆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需要走市场化、产业化道路。这要求充分分析节庆文化旅游市场,用理性、科学的现代价值理念,让节庆文化在产业化道路上不断发展,始终保持先进性。在这样的思想指引下,有针对地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宣传和开展各种节庆文化活动,丰富传统节庆文化的表现形式。
节庆文化助力地区乡村振兴,要守住文化灵魂。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正逐渐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以文化的理念助力乡村振兴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乡村地区的传统文化具有乡土性突出特点,因而这种原真的文化品质能满足现代旅游者求异、求新、求美的旅游动机,是发展乡村地区旅游的重要资源。古老而传统的节庆活动之所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迸发出顽强的生命力,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项活动,就是源于传统节庆活动凭借最内核的文化底蕴在人与人之间、世代与世代之间、时代与时代之间搭建起了一座联系彼此、沟通世代与时代的桥梁。实践也证明,没有文化内涵、乡村文化内涵的支持,节庆文化就缺少生命力。节庆文化要在最大限度助力乡村振兴,就必须突出其性、乡土性的文化特点。节庆活动需要增强参与者的体验感,要以参与者了解该文化、感受该文化、体验当地生活为主要目的,使当地人与游客都能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例如,火把节中,外地游客能够加入载歌载舞的队伍,有机会亲手点燃篝火、亲自举火把,这种切身的体验能使他们欣赏到独特的地区乡土风情,了解当地的民俗风土人情,享受到文化、乡土文化的精神陶冶,这种美好的体验是火把节以及当地人的文化特点带来的,潜在促进了更多的人将这一文化推广给身边的人,可以无形中提升该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拉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故节庆文化要紧随现代化的步伐,但不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丢失了自己最本源的文化本质。
创新传统节庆德育资源的开发形式,促进团结。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乡村振兴离不开热爱乡土的“带头人”,而人才的培养需要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节庆活动蕴含的文化内涵能发挥潜在的德育功能。这就对创新节庆文化德育资源的开发形式提出了要求,要在传统的节庆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容,最大限度发挥节庆文化的教育功能。火把节是彝族古老的传统节日,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火把节在保留文化底蕴的同时与时代实现了同步发展。洛乌乡火把节活动期间纳入了许多年轻人与其他喜闻乐见的活动,并且大多数活动属于群体性互动项目,在一定程度上能极大促进群体内部团结。民众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可以感受到火把节文化中蕴含的倡导光明与忠爱理念、审美艺术价值与社会和谐价值,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得以熏陶,洛乌乡日都迪散火把节凭借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来自各族的民众前来观赏体验,无形之中加强了各之间的文化交流,进而促进间团结,树立文明乡风,这是节庆活动教育功能的体现,也是地区乡村振兴的必要条件。(来源:金羊网 红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