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东夏国南京城——图们市磨盘村山城考古及发现

2021年05月06日09:55  来源:吉林日报
 
原标题:金代东夏国南京城

  磨盘村山城远眺(东北-西南)

  第21段墙体解剖情况

  2号建筑址三维影像

  “监支纳”印

  磨盘村山城东城门

  磨盘村山城北城门(南-北)

  磨盘村山城北城门与1号角楼航拍示意图

  

  2021年4月13日,图们市磨盘村山城遗址考古项目榜上有名,获评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磨盘村山城原名城子山山城,坐落于吉林省延边州图们市长安镇磨盘村七组一处北、东、南为布尔哈通河环抱的独立山体上,城内最高点海拔388米。山城充分利用自然山势,城垣沿山脊和山腹修筑,平面呈阔叶状,周长4549米。城内多为平缓坡地,地表可采集到大量砖瓦等建筑构件。2006年,此遗址入选国务院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日,记者就磨盘村山城的考古及发现等相关问题,采访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安文荣,以及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业务办公室副主任兼图们磨盘村山城考古队执行领队徐廷。

  山城的空间布局

  以往,人们曾在磨盘村山城城内采集到金仿汉仙人神兽铜镜(铜镜边缘侧面阴刻楷书“上京会宁县凿”)、“南京路勾当公事之印”(印文“南京路勾当公事之印”,印背柱钮左侧刻“天泰三年六月一日”,左侧刻“南京行部造”,城内西北台地采集)等多件带铭文遗物。为了准确认识磨盘村山城的年代、性质和空间布局,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3年至2020年对磨盘村山城连续开展了长达8年的主动性考古发掘工作,累计发掘面积6405平方米,勘探范围超过20万平方米,调查范围达20平方公里。

  徐廷告诉记者,根据地形地貌,结合城内遗迹的分布情况,这座山城分为5个区,自东门起,顺时针按照城墙转折、豁口等特征将城墙划分为26段,分区分段开展工作。

  选择第4、17、21段城墙进行了解剖,确认城墙为早晚两期修筑,早期墙体利用块石错缝垒砌,外墙面向上逐层略有收分,非常规整,现高在4米左右,内墙面多用砂土板筑倚护,墙宽3.5米至4米不等。晚期直接利用原有墙体,在墙顶垒块石加高后,两侧填土夯实加固。根据21段城墙早期墙体外侧基槽内木炭的测年数据,城墙的始建年代应在公元656年至727年之间。而晚期墙体的年代数据基本集中在公元1150年至1250年之间。

  “为了克服磨盘村山城遗址地表植被茂盛调查不易的困难,我们考古队采用低空激光遥感和滤植技术成功获取了山城航拍影像图和DEM图。”安文荣说。结合地表踏查和基础测绘,考古队共发现疑似台地215处,疑似建筑址9处,疑似半地穴房屋43处,石头房屋15处,坑179个,疑似路5条,疑似台阶1处。通过此次考古工作,磨盘村山城的城市布局逐渐清晰起来。

  山城共设置7座城门,其中东门(1号门址)和北门(2号门址)封堵了山城北侧仅有的两处狭小山谷出口,均带有瓮城。西门(3号门址)规模最大,瓮城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6号门为内瓮门,4号、5号门为不带瓮门。考古队先后对东门、北门和7号(东侧)门进行了发掘,对4号(西侧)、5号(西侧)门进行了解剖。

  东门瓮城平面近扇形,瓮墙土筑,夯层明显,东段水毁。北门瓮城平面呈弓形,瓮墙笔直,两端与南侧半弧形城墙相接。瓮墙土石混筑,分两次修筑,内部为夯土墙,后在夯土墙两侧加筑石墙。

  北门东西两侧城墙沿山腹向两侧山脊爬升,至最高点转角处修建了两座角楼,视野极为开阔。1号角楼为方形的高台建筑,西、北、东三面以人工修整的块石垒砌,内部填充碎石和黄沙,南侧与城墙连接。

  7号门位于山城东侧,门外地势陡峭。门道内高外低,长8米,宽3米,内侧为缓坡,靠近城外部分铺设黄砂土,较为平整。

  4号、5号门解剖后,在门道两旁均发现了带圆窝的门枢础石,出土了包括兽面纹瓦当、青灰色板瓦在内的大量建筑构件,均为东夏国时期使用的城门。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山城西区、中区和东区均发现有一处大型建筑群,中区建筑群为东夏国时期的仓储类建筑,西区建筑群为东夏国时期起居式建筑,东区建筑群为早期仓储类建筑。

  经考古调查和钻探,确认山城中区有至少11座形制相同、方向和规格略有不同的建筑,该建筑群分布在南北长280米、东西宽110米的范围内,共有7级台地,平均高差在1米左右。2014年开始,对其中5处建筑基址进行了发掘。

  发掘表明,1号至4号建筑基址均为密集础石建筑,单体建筑础石数量最多高达79个。上述建筑内出土了大量的青灰色建筑构件(瓦当、板瓦、筒瓦等)、铁器和铜钱,其中4号建筑基址地表可见近50厘米的炭化粮食堆积,主要为粟和红小豆,2号、3号建筑基址堆积中也浮选出少量粮食作物。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2号建筑基址排水沟内,出土一方铜印,铜印平面呈正方形,方柱状钮,边长6.3厘米,重516.7克。正面边框内阳刻“监支纳印”,字体为九叠篆,二行四字,字迹清晰,印侧面阴刻款文与印正面内容相同,字迹近于行楷,易于辨认。钮右侧刻“天泰四年五月造”,印钮顶端阴刻“上”字。

  释读出土铜印,“监支纳”是金代所设官职名,据《金史》记载:“监支纳,正八品,掌支纳诸物”。天泰为东夏国年号,“天泰四年五月”,即公元1218年5月。这枚铜印的出土,从层位上证实了山城晚期遗存属于金代东夏国时期遗存。结合出土印章官职、干栏式建筑结构、相似遗迹炭化粮食层的发现以及浮选结果,表明以2号、4号建筑址为代表的密集础石型建筑,乃至整个中区建筑群,应为东夏国时期重要的官方仓储机构所在。

  西区建筑群分布在山城西区偏北的坡地上,整体坐西朝东,东西向阶梯状分布,至少有5级,发现有人工修整平台20余处,经勘探初步确认带础石的建筑有8处,外围还有疑似道路、沟渠等遗迹。2020年对D1台地进行了发掘,发现20号建筑基址。

  D1-J20为一处大型建筑基址,平面近长方形,础石呈东西向5排,南北向3列,现存础石10块,居住面存在减柱现象。从出土遗物看,这处建筑属于东夏国时期遗存,也是目前城内发现的唯一带火炕的大型建筑址,布局清晰,形制规整,很可能是城内高级别的起居场所。

  结合勘探结果,确认J20西侧高台有一处单侧7块础石的大型建筑址,在同级台地的南北两侧,也有2处相似的大型建筑址,坐西朝东形成一条轴线,同级台地沿等高线布置,基本呈现出了山城内宫殿区的布局特点。

  东区建筑群位于山城东区中部,发掘前地表可见部分隆起的土包,采集到部分红色瓦件。2017年至2019年的发掘表明,这处建筑群的主体为城内的早期遗存,出土遗物多为红褐色瓦件,多数为筒瓦、板瓦,仅见1件八瓣莲花纹瓦当,其中12至14号建筑倒塌堆积中浮选出部分炭化粮食作物。

  山城内分布有4处用土围筑的院落,以往调查称其为小方城。2015年起,对其中的两座进行了发掘。

  初步的考古结论

  经过2013年至2020年对磨盘村山城连续8年开展的考古工作,确认山城共有7处城门,其中4处带瓮门,城墙可分早晚两期,其中早期墙体石筑,晚期墙体利用早期墙体加高填土加固;累计发掘面积6405平方米,共发现了2座院落、20处建筑基址、15处小型房址、2条排水沟和灰坑40余个。初步架构起山城始建、使用、废弃、沿用的过程,确认遗址主要包含两期文化遗存,其中晚期遗存属于金末地方割据政权东夏国,为东夏国南京城故址;早期遗存的年代在公元7—8世纪之间,具体性质可能与大祚荣“遂率其众东保桂娄之故地,据东牟山,筑城以居之”的渤海立国之城有关。

  通过调查发现,磨盘村山城周边古代人类活动频繁,特别是玉池山遗址、河龙古城遗址和延边边墙,很可能与山城存在密切的关系。延边边墙从磨盘村山城北侧丘陵越布尔哈通河进入山区,距离山城直线距离最近处不足2公里。2013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对延边边墙上的水南关和微波站关进行了考古发掘,获取了一批遗物,部分陶器与磨盘村山城内早期遗物十分相似。延边边墙跨越和龙、龙井、延吉、图们、珲春5个市,全长114公里,沿线城墙有的用块石垒砌,有的土石混筑,有烽火台、关堡等附属设施,初步判断修筑年代为渤海早期。边墙、烽火台、关隘、边城,构成了一套完整的防御体系,也为探索磨盘村山城早期遗存的性质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山城所在位置独特的地形地貌,是古人选择在此筑城的重要原因,也直接反映年代动荡的历史背景。

  磨盘村山城遗址“天泰四年五月造”款识铜印的出土,从地层学角度确凿无疑地指明山城晚期遗存属于东夏国,结合山城历年来开展的调查与勘探工作,城址布局日渐清晰,特别是山城宫殿区的发现,进一步使人确信这座山城即是东夏国南京故址。东夏国历史在史书上记载很少,通过考古工作,有助于了解这一短暂割据政权的兴衰史,也对探索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磨盘村山城发现的以红褐色网格纹、绳纹瓦件为代表的早期遗存,年代处在7世纪至8世纪之间,文化特征也兼具高句丽和渤海早期特点,挑战了以往学术界对这一时期文化遗存的认识。《旧唐书·高丽传》记载:“其所居必依山谷,皆以茅草葺舍,唯佛寺、神庙及王宫、官府乃用瓦。”城内东区的高等级石构建筑群,范围广,规格高,布局规整,很可能属于官式建筑,对城内早期遗存性质的确认,将对我国东北及东北亚历史研究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磨盘村山城中早晚两处建筑群发现的密集础石建筑基址、多边放射状建筑基址,形制独特,是东北亚地区石构建筑的新类型。根据出土印章、浮选结果,初步判断两处建筑群均为大型仓储设施,不同时期的大型仓储设施在同一座山城被发现,在国内极为罕见,是东北亚地区考古发现最为明确的国家级仓储机构,为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状况和粮食收储管理的探讨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记者毕玮琳)

  (本版图片均由吉林省考古研究所提供)

  参考资料:《旧唐书·高丽传》等

  地方志专家:

  安文荣,男,出生于1963年8月,吉林白城人,现任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从事考古工作近40年,主持霸王朝山城、磨盘村山城等考古发掘项目,主编《2015年度洞沟古墓群山城下墓区清理报告》等书。

  徐廷,男,出生于1988年5月,吉林汪清人,现任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业务办公室副主任,从事考古工作10余年,主持和龙大洞、抚松枫林等考古发掘项目。

(责编:王帝元、谢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