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40年无重大森林火灾

人民日报:吉林筑牢森林“防火墙”

本报记者  祝大伟

2021年05月06日09:2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林区可燃物载量已经相当高了,森林防火不能有丝毫松懈。”林下枯枝落叶层叠,深的地方能没过小腿,浅的盖过脚面。眼下正是春季防火期,在长白山自然保护管理中心头道保护站森林消防队当了15年消防员的李忠磊,每天都关注着森林火险气象等级情况。

  吉林省是全国重点林业省份之一,森林覆盖率达45%。而长白山区素有“长白林海”之称,是全国六大林区之一,世界自然保留地之一。

  虽是高火险区域,但吉林省近年来森林面积、林木蓄积双增长,已实现连续40年无重大森林火灾。

  “全省森林防灭火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灭结合、高效扑救的原则。”吉林省森防指办公室主任、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张辉说,政府负全责,实施科学防控,构建了高效管用的火灾防控体系。

  全民参与,网格化巡防

  至今,长白山保护区已实现60年无重大森林火灾。这源于保护区内的森林消防、保护站和群众这三道“防火墙”。

  吉林省森林消防总队池北区二大队长年驻守在长白山北景区。“我们的职责就是在险情中打头阵、打火头、攻险段。”二大队七中队政治指导员楚航说。

  从北景区门口往北40公里,便是头道保护站。这里驻扎有一支60人的消防队,管护着保护区北部1.3万多公顷林区。高火险时,李忠磊和队友白天时刻待命准备处理火险,晚饭后进山当起巡护员,经常要忙到半夜。这样的保护站在长白山自然保护管理中心内有9个,形成了全覆盖的“防火网”。去年,9个保护站的巡护组共巡护了6.8万公里。

  此外,保护站还有一支近30人的队伍,由巡护员、瞭望员和检查员组成,分片包保巡护,定点把守检查。

  在保护区外的林场,51岁的周兆富承包了200多公顷林地,养殖林蛙已10来年。“进山可不能带火!”养蛙之余义务巡山,已成周兆富的习惯,“靠山吃山,防火护山就是保咱自己的饭碗!”

  目前,吉林省已建成专业、半专业各类森林消防队伍574支、近1.2万人。全省每年配置一线“三员”约2.2万人,构建了森林火灾群防群控体系。

  空地一体,科学化防控

  28年前,王孝华成了头道保护站的一名巡护员。如今,已走不动山路的他,转岗成了瞭望员,每天在30多米高的瞭望塔上监视林区。

  这两年,王孝华所在的瞭望塔上又多了智能化的“森林眼”,“这个‘大眼球’能自动监测10公里以内的林区,夜间通过热感应监测火源,自动报警。两套‘眼睛’,能把火情盯得死死的。”

  如今,吉林省168个监测点组成覆盖全省林区的预警监测网络,能够开展卫星遥感、高山瞭望、视频监控和地面巡护有机结合的智能立体监测。

  如果发现火情,王孝华就能立刻测量方位,上报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将借助地理信息指挥系统,迅速计算出起火点位置。

  “手持北斗导航设备的巡护员,能迅速接收到起火点方位信息和前往路线,赶往查看火情。”长白山自然保护管理中心防火处处长李树学说,这保障了火情早发现、早处置。

  近4年来,吉林省累计投入森林防火资金12.6亿元,防灭火硬件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正在形成空地一体的科学防控体系。

  如今,吉林省森林航空消防水平全面提升,年租用直升机8架,巡护面积922.8万公顷,巡护航线8条。

  压实责任,全方位联防

  3月15日,白河林业局黄松蒲林场场长武勇签下了今年的森林防火责任状。

  近年来,吉林省不断加大森林防火问责力度,全面强化监督问责,在全省上下构建起有力的防火责任体系。

  “防火作用的发挥需要联动,形成合力。”白河林业局防火办主任王东兴说,得益于吉林省创新启动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八联”机制,每年进入防火期前,林业局的消防队伍与森林消防大队联合训练。“防火的战术、战法,都跟人家学的。”

  “互相补位不缺位,部门之间高效联动。”吉林省森林消防总队池北区二大队教导员徐硕说,大队指战员不到90人,但同拥有2700多名职工的白河林业局联动,战斗力成倍放大。

  压实责任,吉林省构建了全覆盖、无盲区的森林火灾防控体系,在全省规划6个森林草原灭火作战区,确定220个重点区域,配置330支森林消防队伍。

  “一旦遇到火情,确保2个小时内可完成200人以上集结,实现重兵扑救。”吉林省森防指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省应急管理厅火灾防治指导处处长刘忠礼说。


  《 人民日报 》( 2021年05月06日 06 版)

(责编:王帝元、谢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