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市以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2021年04月15日09:26  来源:吉林日报
 
原标题:通化市以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近年来,通化市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发展的“红色引擎”作用,不断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体制不畅、力量分散、活力不足等深层次问题,持续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不断夯实党在农村工作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和组织基础。

高位统筹,梯次推进,构建上下联动的大格局。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摆上重要位置,优化顶层设计,出台《通化市党建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四年行动计划》,围绕组织领导、激励机制、考核评价三个方面,进一步统筹工作力量、细化工作措施、压实工作责任。高位统筹推进,召开全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现场推进会议,召集各县(市、区)常委组织部长、分管副部长及相关负责同志开展实地观摩,听取各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情况汇报,现场交流经验,推动工作落地落实。2020年以来,各县(市、区)党委组织召开集体经济发展领导小组会议38次,推动解决实际问题47件次。深入推进“四年计划”,将2019年底全市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空壳村“清仓见底”数,逐个县(市、区)分四个年度制定消除计划,将任务压实到村、将目标确定到村。截至2020年底,消除空壳村27个、实现计划内“清零”,消除薄弱村160个,较比计划内超前完成29个村。

内引外联,整合资源,找准组织保障的发力点。以“四村”模式为抓手,精准发力,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选任能人富村,结合村“两委”换届工作,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能力作为换届人选的标准和条件,着力培养打造一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领头雁”。截至3月10日,全市685个行政村全部完成村党组织换届选举,新当选村党组织书记中项目支书529人,占77.2%。组织联建兴村,打破地域限制,通过以大带小、以强帮弱,实现辐射带动、组团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32个村开展农村党支部联建共建,通过整合资源、组团发展,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46个。选派干部到村,公开选派43名退休党员领导干部和退役军人到村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或发展顾问。选派干部到村后,共协调争取产业项目31个,带动集体经济村均增收5.17万元。鼓励老板助村,引导97名民营企业家到村担任名誉职务,开展帮扶项目59个,落实资金2.6亿元,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因地制宜,创新机制,探索多元发展的新路径。坚持因村施策、多元发展,积极探索具有通化特色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发挥“三个优势”,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结合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组织包保单位谋划产业项目464个;发挥项目支书优势,目前,“项目支书”引领带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194个,带动村民共同增收致富9721人;发挥返乡创业人才优势,出台《通化市优秀农村人才返乡创业支持计划》,通过扶持返乡创业致富带头人,共发展产业项目32个。推行“七种模式”,引导各地通过产业带动、乡村旅游、物业经营、服务创收、资产经营、招商共建、电商合作“七种模式”,多元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目前,全市各县(市、区)共整合资金2575万元,因地制宜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产业项目58个。拓宽“六个渠道”,鼓励各地通过建立市场增收、土地集约增值、产业集聚增效、产品升级增利、强弱联合共富、城乡统筹反哺“六个渠道”,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全面均衡发展。

奖优罚劣,树立导向,强化主动发展的责任感。坚持业绩与奖惩挂钩,激励干部主动作为。与考核评定挂钩,发挥考核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纳入各级年度考核和党建述职评议范畴。与政治待遇挂钩,指导各地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分类排队,对排名靠前的村党组织书记在表彰奖励上优先考虑。目前,共为43名在村级集体发展中作用发挥突出、表现突出的村党组织书记落实副乡科级薪酬待遇。与奖励报酬挂钩,坚持引导与激励并重,对于完成任务好、发展潜力大、示范带动强的村,对所在村“两委”班子成员基本报酬上浮10%至20%,进一步激发了村党组织书记和其他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目前,全市各县(市、区)共落实村干部奖励报酬726.06万元,村“两委”负责人平均报酬达到3.69万元,报酬最高可达到6.56万元。(丁大勇 记者王忠先 裴虹荐)

(责编:马俊华、谢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