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社会治理创新案例】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小积分”撬动乡村治理“大格局”的紫金探索

2021年04月06日17:49  来源:人民网-吉林频道
 

一、背景与起因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紧密结合当前乡村发展的实际和村民认知水平的提高,积极探索乡村治理发展的规律,着力构建以党的基层组织为核心,以村民自治组织为主体,以乡村法治为准绳,以德治为基础的乡村治理体系十分重要。

近年来,紫金县充分依托基层治理网格化基础,细化优化网格,整合原有的防灾救灾应急管理体系、五老一贤工作机制、官田村扶贫工作积分机制和党建工作资源和经验,大力探索实施积分制,实行“8+X”评议模式,其中“8”即学习培训、勤劳致富、孝老爱亲、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环境卫生、团结和睦、参与公益等8项必评事项,“X”即结合本村特点确定的其他评比事项。在积分标准上,设置三大类得失分项目,其中基础积分最高80分,主要反映村民在8项必评事项上的行为表现;贡献加分最高20分,主要用于鼓励村民勇当先进;负面减分最高20分,主要用于约束违反法律和村规民约的行为。通过建立规则明晰的积分体系,推动乡村治理从抽象概念走向具体化,成为了乡村治理的有效抓手,为乡村基层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主要做法

推动构建形成“党建引领、网格支撑、民意保障、积分激励”的农村治理“网格+积分”工作机制,充分激发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的内生动力,对农村开展精细化管理,积极探索乡村善治之路,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细化优化网格,夯实共治基础

以新冠肺炎疫情网格防控体系为基础,进一步细化优化网格,在全镇范围内建立大-中-小-微四级网格管理体系,在体系中开展党的建设、综合治理、应急、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网格化服务和管理,构建有序快速高效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网格化治理体系。一是组建科学实用的四级网格。镇为大网格,以村(社区)为单位划分中网格,村(社区)以片区为单位划分小网格,各片以原则上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划分微网格。优化网格管理单元,最小单位微网格内家庭数一般为10-20户,小于10户就近则合并至其他微网格,大于20户则拆分为两个以上的微网格。二是成立灵活机动的管理体系。镇级成立“6+1”大网格指挥部,负责日常事项的统筹协调处理。村(社区)成立中网格指挥室,由村支部书记、负责综治维稳的村“两委”成员和一名中网格联络员组成。小网格成立小网工作组,由包片干部、党员、村民理事会或五老一贤成员组成。细网格成立细网小分队,由一名网格员和若干名协管员,网格员原则上由在家居住的村民小组长担任,协管员为网格内村民代表,充分调动群众力量参与共建。三是建立快速高效的处置机制。建立信息畅通机制,镇在疫情防控工作作战群的基础上组建镇基层治理网格工作群,由镇、村干部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村各小网格组建小网格工作群,由小网工作组及下属细网小分队成员组成,网格微信群与政法综治E通联合使用,以网格微信群为主报送渠道;建立信息发布和事件上报清单,确保信息上传下达畅通有序。建立应急响应机制,经网格为基础,细化村级网格事项应急处置预案,确保网格事件件件有人理,事事有落实,处置及时。建立应急演练机制,每年定期组织一次以上全镇范围内的应急演练,各村可结合实际开展专题应急演练,通过演练提高群众防灾救灾意识和能力,激发群防群治热情。

(二)凝聚中坚力量,助推“三治”融合

总结提升龙窝镇五老一贤工作法、礼坑村红色党建等基层治理经验,整合党员、五老一贤调解队、村民理事会、村民小组长、妇女广场舞蹈队的力量,搭建村民德治、自治、法治工作平台。一是示范带动,打造乡村“三治”融合的骨干。根据不同队伍的特色和优势,赋予不同的职能,定期组织各支队伍分工合作,依托网格开展各具特色的宣传、劝导、示范带动等活动,在生活和活动中传递正能量,传承好家风,为构建“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提供人力保障和示范的标兵。二是 “两规”支撑,规范乡村“三治”融合的蓝本。在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基础上,结合新时代新要求、村情民情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将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门前三包责任制、礼孝家风等纳入《村规民约》的条款,进一步完善制定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完善《家规族训》,由群众表决形成村民有广泛共识,共同维护的行为规范;由细网小分队同时履行文明劝导队的职责,对违反“两规”行为进行耐心劝导,特别是针对“对老不孝、未落实门前三包、邻里不睦”等现象进行劝导。三是机制保障,力促乡村“三治”深度融合。进一步完善我镇“五老一贤”辅助工作法,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以细网格为相对固定单元,以党员、五老一贤调解队、村民理事会、村民小组长、妇女广场舞蹈队等5支队伍成员为主要力量,在祠堂等公共场设立群众说事厅,畅通群众议事参事评事的渠道,构建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自治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驻村法律顾问的法律资源,开展经常性的法律宣传教育,提升群众的学法、用法、守法的思维和意识。

(三)科学细化积分,激发内生动力

通过积分细化乡村治理,引导群众向好向善,激发群众自觉共建共治共享的热情和动力。一是细化积分方案。由各村结合实际情况组织村民代表大会制定《积分管理实施细则》,明确积分内容,界定积分主体,制定积分规程,确定激励措施。《积分管理实施细则》经群众主动承诺、自愿履行、全员签约后,由村“两委”组织实施。积分由基础积分、贡献加分、负面减分三类积分构成,从底线标准、提升示范、反面打击三个角度全面规范群众行为。基础积分主要包括学习培训、勤劳致富、孝老爱亲、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环境卫生、团结和睦、参与公益等8个方面内容,以此来反映村民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贡献积分主要包括创先争优、见义勇为、志愿服务等内容,鼓励村民勇当先进、争当模范,负面减分主要包括有土葬、赌博等违纪违法行为、不善待老人、门前三包落实不到位等违反村规民约行为等内容。各类积分以家庭为单位计算,采取加减相结合原则,计算出总积分。二是成立积分认定和监督团队。由村民根据积分申请表主动如实申报,自我打分;由包片干部带领所在片网格员组成积分工作队,负责群众日常表现的了解、村民自评和积分原始数据材料收集;由村支部书记任工作组长,驻村干部任指导员,村“两委”干部、3名党员或村民理事会代表为成员成立工作组,负责积分最后的认定、监督、公示和表现典型的群众平时表扬和宣传。三是实施积分表彰奖励制度。贡献积分每季统计,可用于日常积分小奖品(如牙膏、牙刷、油、米等日常用品)的兑换,村委从村集体收入中每年拿出部分资金作为积分奖励经费,部分用于购买日常积分奖励品,部分用于积分靠前的群众的年终表彰奖励。在年终对积分靠前的村民家庭进行评星定级、表扬表彰、荣誉墙公示等精神激励,年终积分将作为评选最美党员户、最美乡贤、最美网格员、最美家庭、最美儿媳(公婆、女儿)、“最美庭院”等荣誉的基础标准;在同等条件下,积分将作为村班子后备人选、参军、入党等方面推荐人选的参考。

三、工作成效

(一)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随着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村民主动成为村人居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的重要力量,充分调动人力物力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集中清理村各片区的垃圾堆积点、垃圾死角、主干道等卫生重点区域。集中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带动全村村民参加,使村民自觉保持自家房前屋后及周边环境的干净整洁,做到人人爱护环境卫生,不断引导群众向好向善,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体有效提升。

在脱贫致富方面,使部分生产积极性高、劳动能力强的村民起到了很好的带头示范效果,让贫困户也能积极参与积分制分红成为脱贫典型,起到了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树立先进后使得其他贫困户不甘落后,积极扩大鸡苗、肉猪的养殖规模,积极管理稻田,克服“等靠要”思想,由要我脱贫变成我要脱贫,人人建立了劳动脱贫、多劳多得的思想观念。

(二)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

村党支部通过“积分制”的推进,进一步密切了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联系。给群众打分的过程,既是党员干部对群众生活的了解过程,也是群众对党员干部的工作加深理解的过程,在打分的过程中,进一步密切了群众的联系,提升了支部的凝聚力。随着“积分制”的推进,系列志愿活动自主开展,进一步发挥了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干部的“传帮带”使基层组织的乡村振兴、精准脱贫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四、经验启示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我们对推进新形势乡村治理工作,有如下几点体会。

( 一 ) 以“网格+积分”推进乡村治理工作,必须强化党建引领

强化党建引领,就是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摆在首位,发挥党组织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群众始终坚持和拥护党的决策部署,切实把乡村治理路径统一到党的决策部署上来,以党的建设贯穿乡村治理、保障乡村治理、引领乡村治理,才能确保乡村治理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才能最大限度地发动群众广泛参与。

( 二 ) 以“网格+积分”推进乡村治理工作,必须坚持群众主体

实现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构建群众共治共建共享的新格局,必须坚持群众的主体地位。在该镇“网格+积分”工作法的推行过程中,始终把尊重群众意愿贯彻整个过程,通过走家串户听取意见,群众参与制定积分细节,通过户代表会议通过方案,村民自己打分对照检查;通过广泛发动群众自愿自觉参与网格管理,确保了“网格+积分”工作法有广泛共识,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共治的热情,利用积分细则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乡村共建的动力,充分共享乡村环境提升的成果。

( 三 ) 以“网格+积分”推进乡村治理工作,必须坚持久久为功

乡村振兴是当前的重点工作之一,推行“网格+积分”工作法有效地推动了该镇乡村振兴工作实现良好开局,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全面推行“网格+积分”工作法工作量大。二是积分细则的有待优化,村民对积分内容的理解程度、参与的积极性等都有待提升。三是乡村治理是一项长期工程,不可能在短期内就出明显成效。这些问题都影响和制约着“网格+积分”工作法的推进和推广,都需要我们有坚定的决心、足够的耐心和长期坚持的恒心,需要我们广泛宣传,持续劝导、坚持不懈,久久为功。 

(责编:马俊华、谢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