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社会治理创新案例】

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检察院:“五位一体”构建青少年犯罪预防新格局

2021年04月06日16:54  来源:人民网-吉林频道
 

一、背景与起因

近年来,面对青少年违法犯罪新问题,传统的法治教育从内容到形式都已无法满足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需求,青少年犯罪预防对依法治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对教育和挽救青少年,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具有重要责任。自2005年以来,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检察院通过对涉及未成年人案件的梳理总结,发现未成年人不知法、不懂法导致犯罪或是被侵害的情况占案件比例的35%以上。为了充分履行检察机关职能,该院在开展未成年人工作中改变传统的就案办案和事后预防的模式,坚持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立足检察职能,极探索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新途径,构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保护立体新格局,积发挥检察机关在社会综合治理中的新成效。

二、做法与经过

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检察院经过十余年的实践与探索,走出了一条办案与预防相结合的未检路。通过集中“课本教育”、“兴趣教育”、“网络教育”、“现场教育”的优势,以“谁执法、谁普法”为理念,以案件办理为基础,将未成年人案件中高发、常见的罪名,未成年人被侵害的典型案例以及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相关知识与技巧融会贯通,将未成年人应知应会的法律知识收集整理,历时十余年打造了“法治教育图书、法治教育动画片、法治教育游戏软件、法治教育基地、法治教育空间”为主体的“五位一体”法治教育品牌。

(一)教育前置,填补空白——编写法治教育图书

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检察院在未成年人办案及犯罪预防工作的过程中发现,三成以上的未成年人对于基础法律知识一片空白,在初中以前几乎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法治教育。针对此情况,该院提出“刑法前置教育”理念,将未成年人接受法治教育年龄提前至10—13周岁,结合该年龄段未成年人的认知和理解能力,通过引用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案例解析未成年人常见和高发的罪名,配以相应的漫画,自行设计编写全国第一本卡通画式未成年人刑法前置教育读本《走进刑法》,向未成年人传递相关法律知识,帮助其树立良好的法治理念。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检察院将该读本全面推广至辖区各个中小学和社区,作为未成年人及家长的法治教育读本,促进家长与子女共同学习,有效提高未成年人法律意识。

(二)创新形式,提升效果——制作法治教育动画

随着时代的发展,民主法制进程的加快,青少年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物质与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青少年法制教育领域出现了如宣传内容陈旧,宣传方式单一,宣传覆盖面窄等突出问题。传统法治教育在思维模式、教育机制、教育形式等方面已无法满足青少年的法治教育需求。为解决上述问题,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检察院以吸引力较强、覆盖面较广、传播渠道灵活、教育效果显著为宗旨,创新制作《校园法治小先锋—走进刑法》法治教育系列动画片。整部动画片以检察官的儿子杨小柯参加法律知识竞赛为故事主线,伴随“坎坷曲折”的备赛故事展开了涉及盗窃、校园暴力、网络安全、远离毒品、女生自我保护、非法集资、使用假币、食品安全、防灾减灾、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保护、英雄烈士保护等十余个与未成年人联系紧密的内容,以及未成年人应知应会的法律知识。这部动画片目前已推出了2季16集,并在继续开发制作中。2019年六一儿童节,这部动画片第一季已通过新华文轩正式出版,开始线上线下发售;2019年11月,动画片参加成都首届天府书展,开展《校园法治小先锋—走进刑法》系列动画片推介及法治教育活动。2020年,该部动画片多次被学习强国、中国教育学会安全教育平台等转载。同时,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检察院将动画片下发至辖区各个中小学和社区,并通过爱奇艺、腾讯、优酷等视频网站进行了推广宣传,并开展辖区内校园法制小先锋评选;制作主人公“杨小柯”标识人偶、文具、玩具等法治宣传周边产品,使动画片的主人公杨小柯成为了孩子们喜爱的网红法治小先锋。

(三)抓住特点,激发兴趣——开发法治教育软件

当前,未成年人接触智能电子产品呈现低龄化趋势,动画的生动形象和游戏的互动体验能有效提高未成年人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效果。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检察院抓住未成年人兴趣爱好,以“交互式”的法治教育体验形式,开辟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另一块阵地——设计制作《校园法治小先锋》同名全国首部棋盘式法治教育手机APP等电脑软件,通过竞赛闯关的方式激发未成年人学法热情,在游戏中学习法律知识,强化学法效果。同时,建立“VR法治教育基地”,制作VR模拟庭审和VR微电影,不仅将法治教育产品送出去,也将未成年人请进来,虚拟体验升级版VR法治教育产品,通过未成年人身临其境,提升法治教育实效。另外,借助自媒体手段,以“武侯·星火”为名开通微信公众号,共享法治教育资源,并推送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以轻松、活泼、温暖的方式推送法治教育相关知识。

(四)亲临体验,提升素养——打造法治教育基地

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检察院在持续加强未成年人工作队伍建设和机构建设的同时,建立起了符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与未成年人工作规律的专业化工作模式,设立工作机构,配齐专业人员,打造“亮晶晶+武侯·星火”团队和法治教育基地。法治教育基地包括办案和预防两个部分,办案部分通过讯问询问室、心理咨询室、宣泄放松室、沙盘游戏室和禁毒教育室,立足办案,借助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技能,深入教育、感化和挽救涉案未成年人。预防部分包括全省检察机关首个VR虚拟现实检察应用实验室,针对青少年敏感、好奇、富于想象、喜欢模仿等特点,运用多媒体手段,通过VR微电影虚拟体验、游戏互动等多种形式使青少年虚拟体验犯罪的危害,开展法治教育;通过展示我院十六年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成果,使青少年了解检察机关的工作,认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通过展示和讲解青少年常见和高发的违法犯罪案例和法律分析,达到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效果。

(五)拓展渠道,扩大影响——构建法治教育空间

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检察院依托“亮晶晶+武侯·星火”未检工作室,通过与专业技术公司共建“智慧检务实验室”,构建线上“亮晶晶+武侯·星火法治空间”。立足共建共享的理念,积极引入各类社会资源,作用于涉案未成年人及其家长、青少年工作者、普通公众等研发的虚拟未检工作平台,实现教育矫正涉案未成年人的特殊预防和对社会大众法治宣传教育的一般预防。通过线上平台联动社会资源,实现检察机关与社会资源的有效链接,并且实现实时反馈,为社会支持体系建设提供线上支持。一是实现检察机关与社会组织之间实现资源有效连接。二是通过构建帮教工作中检察官、社工及督导、心理咨询师及涉案未成年人之间角色的关系网络,强化对未成年人的帮教矫正效果。三是构建检察官,心理咨询师、未成年被害人的角色关系网络,跟进被害人心理创伤修复状况。四是对监护管理责任缺失或监护管理不到位的,通过构建检察官、心理咨询师及孩子和家长的关系网络,共同制定并落实强制亲职教育计划,并实现远程异地亲职教育,为未成年人回归家庭和社会奠定基础。五是联动工读学校、社区矫正部门,对未达刑事责任年龄以及社区矫正的未成年人,进行跟踪、回访。六是为学校、社区等开放检察机关法治教育在线预约通道,实现“菜单式”预防。

三、成效与反响

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检察院与辖区关工委、法院、教育局、团委等多职能部门合作,一方面通过进校园、进社区等方式走出去,另一方面通过共建共享线上线下法治教育基地的方式请进来,运用“五位一体”法治产品,开展法治讲座、模拟法庭、法治手抄报竞赛、法治征文、法治演讲等形式多样的犯罪预防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走进刑法》法治教育读本被中央综治委选为综合治理成果,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等六部委评为“2005年全国青少年优秀读物”,被四川省教育厅确定为中学图书馆用书,武侯区教育局已正式确定该书为全区初中德育教材。

《校园法制小先锋》法治动画片第一季荣获“全国检察机关第二届微电影专题片展播活动”优秀奖及省市两级多项荣誉。据不完全统计《校园法制小先锋》网络播放次百万余次,法治教育软件下载数万次,辖区学校实现动画片播放全覆盖,观看学生数万人次。并于首个“国家宪法日”被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报道。

武侯区院VR法治教育基地自2017年建立以来,辖区内已有40余所学校和社区的近1000名师生参观并体验了VR法治教育产品,深受师生的喜爱,该基地被四川省司法厅、成都市关工委等授牌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法治教育基地全年365天接受学校、社区、青少年社会组织等预约,并及时安排青少年开展法治宣传教育。2018年以来,接纳各级领导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学校、社区参观,法治宣传教育80余次,力争5年内以法治教育基地为中心,将参观、互动体验,法治教育等方式全覆盖辖区中小学校。

“亮晶晶+武侯·星火法治空间”建立以来,已对70余名涉罪未成人进行帮教考察;接收社会调查报告80余份;救助未成年人被害人20余名;进行亲职教育活动50余场;接受法治基地参观线上预约40余次。微信公众号撰写70余期,转发量数万,其中“杨爸爸手记”入选“中国检察好故事”推介。2005年至今,辖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逐年下降8%以上,2010年至今,辖区中小学实现“零犯罪”,武侯区院“五位一体”法治教育体系教育效果显著。

四、探讨与评论

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推进,需要顺应新时代青少年的法治教育需求,不断探索不同的教育载体和形式,以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时,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任重道远,非一家之力足以实现,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这既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检察院以共建共享为理念,充分利用检察机关法律专业优势和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专业化规模化运作设施,创新“五位一体”法治教育品牌,结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以加强安全防范,增强自我保护;改变不良行为,呵护健康成长;普及法律常识,引导知法守法;预防校园暴力,共建平安校园;开展警示教育、筑牢行为底线等为内容,积极推动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开展。 

(责编:李洋、谢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