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全国“两会”专访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白城市市长李明伟:打造碳汇白城 擘画“一城三区”发展的美好愿景

2021年03月10日21:04  来源:人民网-吉林频道
 

编者按:“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的重点任务之一,多个部委也对减碳工作做出相应部署。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管理、植被恢复等措施,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过去五年,白城实现从“风沙之城”到“鱼米之乡”的蜕变,重现了河湖互济、草茂粮丰、渔兴牧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美景,背后是生态环境系统性改善,擘画“一城三区”发展的美好愿景,布局“北方碳谷”建设的“四梁八柱”,是构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体系的铿锵足音。

采访人:人民网吉林频道总编辑 谢龙

专访嘉宾: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白城市市长李明伟

人民网:李市长您好,过去五年,白城市如何实现从“风沙之城”到“鱼米之乡”的蜕变,重现河湖互济、草茂粮丰、渔兴牧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美景?

李明伟:白城市紧扣吉林西部生态经济区建设,系统推进“水草林湿”治理,通过开展“造林还湿双百万”“三年再造百万林”等活动“吸碳”,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减碳”,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降碳”,白城市生态环境实现了系统性改善。这是一份含金量十足的“生态成绩单”:“十三五”期间,白城连通河湖泡塘124个,治理草原228万亩、植树造林175万亩、修复湿地150万亩,荣获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具有相当可观的碳汇潜力。去年,白城实施生态补水,多条断流多年河流重现河畅岸绿、水丰草美的秀丽风光,为碳汇赋能助力。

生态优先的理念同样融入了城市建设,成功探索了“海绵城市+老城改造”模式,实现了“老城变新城、小区变花园”,荣获全国“优秀海绵城市”和“样板城市”称号,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面貌发生历史性改观。2019年8月,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印发《东北地区西部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将白城定位为能源资源基地,白城大力发展风电、光伏、氢能等新能源,首批15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投入运营,成为东北首个氢燃料电池公交线路示范运营的城市。截至去年,白城新能源装机578万千瓦,占全省62%,还有5000万千瓦有待开发,打造碳汇白城优势明显。

人民网:请您描绘下白城“十四五”的发展愿景,介绍下关于“一城三区”的相关情况。

李明伟: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白城市坚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吉林西部生态经济区主线,围绕构建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体系、绿色生态的现代产业体系、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系统完善的发展保障体系,全力打造区域中心城、生态经济先导区、乡村振兴创新区、生态文明示范区“一城三区”。

对标中等城市标准,着力把白城建设成为东北地区西部生态经济带重要的中心城市,将按照绿色低碳的理念打造中心城,打造城市水系,构建生态廊道,推进绿化、美化、亮化一体升级,彰显生态之美。

经过“十三五”的发展,白城新能源规模化、基地式开发领跑全省全国。去年,农产品加工、能源两大产业占工业比重超过60%。构建生态经济先导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用全产业链思维打造绿色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全面向绿色发展转型。

白城市是吉林省唯一纳入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地级市,构建乡村振兴创新区,是在实现区域整体脱贫之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紧扣农业农村现代化,用改革创新举措活化资源要素,打造乡村振兴的“白城样板”,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闻得到花香、听得到鸟叫、记得住乡愁。

构建生态文明示范区,加快建设美丽白城,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特别是要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创建碳中和示范城市。力争到2025年,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全面提升。

人民网:请您深入解读下白城市“十四五”规划中对碳排放工作相关布局。

李明伟:把就地转化消纳作为主攻方向,着力降低用电成本,推进百万吨级氢田、数据灾备中心、零碳工业示范园区等重点工程,打造北方氢谷、云谷、碳谷,创建全国氢能示范城市,建设国家级高载能高技术基地,探索清洁能源优势充分释放的高质量发展新路。今年我们就将实施项目集中攻坚,争创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规划选址零碳工业示范园区,争取白城工业园区设立省级化工园区,加快大安清洁能源省级化工产业园建设,支持通榆打造全省新能源产业示范园,带动县域经济在全省争先晋位。

“长白氢能走廊”新能源制氢、分布式制氢加氢一体化等项目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开工建设。力争“十四五”制氢量达到10万吨,2035年达到百万吨。大力挖掘碳汇潜力,启动引嫩入白扩建、河湖连通达标工程,推进蛟流河治理,实施大美草原保护、鹤乡湿地修复工程,建设姜家甸全省规模最大羊草种子基地;推动减污降碳协同,落实国家和省关于碳排放达峰行动部署,实施燃煤污染治理、“散乱污”综合整治工程,推进水污染防治、水体专项治理、水质提升工程,抓好危险废物专项整治、农村污染治理攻坚;强化依法严管,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严格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统筹资源优化配置和节约集约利用,落实河湖长制、林草长制,筑牢更加稳固的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人民网:李市长,请您介绍下白城市如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如何探索具有白城特色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构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体系的?谢谢。

李明伟:好的。生态经济建设是个大话题,许多产业都与之息息相关,增强碳汇能力,离不开产业支撑。“十四五”期间,白城将打造农产品加工、新能源及氢能、装备制造三大百亿级乃至千亿级产业,培育旅游、物流等多个超十亿级产业。首先是发展绿色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推广绿色生产模式。加强测土配方施肥、高效机械化作业等绿色生产技术应用,化肥农药保持“零增长”。推行畜禽粪污还田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启动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建设绿色食品原料基地350万亩。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行动,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农业产业强镇,打造一批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第二是突出清洁能源。承接好全省“陆上风光三峡”工程,围绕打造国家级消纳基地、外送基地、制氢基地,今年新增清洁能源装机300万千瓦以上。积极探索新能源轻度并网、储能应用等模式,建设绿电产业示范园区,力争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低用电成本优势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构建绿色化工、绿色铸造、绿色冶金等产业生态。创建全省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引领全省氢能交通建设,全力抢占未来氢能产业制高点。围绕新能源产业上、中、下游三个环节,以风电、光伏、氢能制备、储能、动力电池等装备为重点,引进行业龙头,整合现有企业,加快实现新能源装备本地化、产业集群化。第三是培育生态旅游。推动全域旅游,提升商贸物流,促进消费升级。启动青山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城四家子城址保护与开发等项目,加快建设红色文化产业园区,创建嫩江湾国家5A景区,举办草原湿地文化旅游节,深度融入吉林西部河湖草原湿地旅游大环线,推动生态保护和生态旅游相得益彰。特别是谋划沿新开河建设百里生态绿色长廊,同步打造集设施农业、观光采摘、休闲垂钓、精品民宿多形态的“一河两岸”、城市近郊乡村产业示范带,让绿色生活方式融入百姓生活。另外,白城还正在筹建吉林西部生态研究院、白城碳汇交易中心,将推动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

(责编:马俊华、谢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