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安县:打造县域文化品牌 提升文化软实力

王海跃

2020年12月30日21:54  来源:人民网-吉林频道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一个民族要实现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而一个城市要实现稳步发展,也要依托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进一步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乾安县作为全国唯一一个用《千字文》做村镇名称的地区,近年来,不断擦亮县域文化底色,奏响“富民强县”的最强音。

以《千字文》为引领 构建文化发展新格局

12月30日,《中国·乾安<千字文>海内外名家书法汇集》发布会在松原市乾安县举行。本次发布会是展示乾安县文化经济成就、提升乾安文化软实力、塑造“《千字文》文化之乡”文化品牌的重要举措。

发布会现场。王海跃 摄

《千字文》名家书法作品展览馆。王海跃 摄

“天字井”“让字井”“羽翔路”“云腾街”……在乾安县,所有村镇及城区内街路的名称均由《千字文》中吉祥的字命名而来。这种命名方式,把《千字文》工工整整地写在了乾安县3616平方公里的大地上。

近年来,乾安县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将千字文文化与全县发展深度融合。

2017年7月,经县政府提请、县人大同意,确定每年的9月16日为乾安县千字文文化节。

2017年9月,乾安县成功举办了首届乾安“千字文文化节”。节会期间相继举办了11个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系列活动。一万余人参与的万人诵读《千字文》活动,获得大世界基尼斯(中国之最)证书;首届黄金小米节、招商推介会、第二届杂粮峰会,共邀请企业、商会300多家,嘉宾千余人,达成意向合作项目50余个,签约项目37个,总投资额达26.4亿元。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乾安县首届“千字文文化节”的成功举办,打开了乾安对外开放的大门,架起了连接内外桥梁,截至2020年,乾安县已连续举行了四届“千字文文化节。乾安县通过传承传统文化、拓宽文化传播渠道、探索文化创新途径等方面着手,提升文化向心力、生产力、传播力与创造力。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在乾安县科技文化中心,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镶嵌在走廊间,移步可见。

“2016年,博物馆搬到了现在这个位置,原来的小展厅变成了如今的大展厅,博物馆内还增加了声音、影像等观览功能。2020年11月份推出了线上博物馆,深受大家的喜爱,博物馆预计还将以3D体验的方式让大众更近距离地感受历史文物的魅力。”乾安县博物馆馆长郝建杰介绍,全县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博物馆的人流量与前几年相比约增加三倍左右。据了解,乾安县博物馆2018年被评为松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9年被评为关心下一代红色教育基地。

乾安县博物馆(乾安县博物馆供图)

村级综合性文化中心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最终端,是为广大群众提供精神食粮最近的平台。近年来,乾安县不断推进县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同时,着力补齐乡镇文化阵地短板。

2016年以来,乾安县相继建设完成了49个农村文化小广场及9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有字村、推字村、陶字村腰唐屯三个民俗文化村民俗博物馆主体已完工;大剧院文化综合体、辽金捺钵文化体验园等16项大型文旅项目,已纳入新基建“761”工程……一系列新项目的建设打通了乾安县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乾安县还着眼于保障群众文化权益,围绕文艺演出、电影放映、文体活动、展演展示、教育培训等方面,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大餐”。

2016年以来,“文化惠农直通车”、全民冰雪活动季、有奖灯谜、篮球赛、象棋赛、朗诵比赛等50余项系列文体活动受到大众好评。乾安县举办系列文化活动及互动赛事活动的同时,扎实开展惠民文化工程,四年来累计送出春联10000余副、图书3000余册,送电影4000余场,送演出100余场……带动全县公共文化服务迈入更开放、更便民、更均等的层次。

“文化+旅游” 融合发展助民增收

“推”出自《千字文》中的“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大遐畜牧场推字分场,位于乾安县城东30公里处,幅员面积30平方公里。过去这是一个存在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隐患的地方。现如今,自来水改造工程实施,原来的老水田井全部更新,一举解决了困扰当地百姓几十年的饮水、用水问题。

不仅如此,新修排水延长线、安装路灯、建设新式民居、粉刷围墙、栽植绿化树木、建设5公顷豆类及马铃薯种植示范区……近年来,乾安县按照绿色生态、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将文化和旅游相结合,改善村容村貌、提高宜居水平、提升人均收入,为当地居民带来了福音。

据了解,大遐畜牧场推字分场现有农户242户,人口675人,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7000元。

在乾安县,像这样的村屯不在少数。2019年,乾安县委、县政府将有字村确定为全县首批7 民俗村建设试点,定位为年俗文化小镇,重点打造“六场”“两园”“两隧道”“一店”“一馆”“一大街”等13个节点。

未来,有字民俗文化村将抢抓乡村旅游发展历史机遇,通过举办“年俗百人宴”等网红活动,深入发掘当地文化特色,打造年俗文化品牌,旅游将成为重要收入来源。据介绍,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年吸引游客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00万元,带动就业300余人,将大大增加村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责编:王海跃、谢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