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在前 重任在肩——来自白山市脱贫攻坚的报告

2020年10月19日09:10  来源:吉林日报
 
原标题:希望在前 重任在肩

秋阳朗照,仓满囤流。时下,在白山市的山川田野间,一处处扶贫项目建设工地热火朝天,一栋栋蔬菜大棚生机盎然、瓜果飘香,一座座光伏发电站正在源源不断向外输电……一帧帧画面、一幅幅美景、一张张笑脸,都在诉说着同一个主题: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伴着“决胜全面小康”的嘹亮号角,在白山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策部署,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上集中资源,集聚力量,精准发力,砥砺前行,努力交出一份让党和人民满意、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答卷。

经过近几年的坚持不懈努力,全市实现10178户18076人脱贫、112个贫困村退出、2个贫困县“摘帽”,农村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底的7.1%降至2019年底的0.3%以下。

随着一幅幅脱贫攻坚的画卷在白山大地上徐徐展开,宏伟的小康梦在这片土地即将变为现实。

鼓起腰包奔小康

产业扶贫展新景

深秋时节,走进浑江区三道沟镇东北部的三岔河村,山岭起伏、层林尽染,森林覆盖率达90%的三岔河村,柔柔的白云与青山红叶交相辉映,不禁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全面落实“中国绿色有机谷·长白山森林食药城”发展战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长白山野生猕猴桃种植、肉食鸡养殖等项目。2019年底,该村正式脱贫摘帽,48户贫困户纷纷奔向小康之路。

发展脱贫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也是稳定脱贫的有力抓手。白山市紧密结合生态效益型特色产业发展,探索建立“产业园区+基地+贫困户”“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乡村旅游+贫困户”“互联网+贫困户”5种依托产业发展带动农村贫困户的脱贫模式,指导全市产业扶贫脱贫。

紧盯“两不愁”,大力发展产业,促进就业,为实现长效稳定脱贫提供了根本支撑。大力发展特色种养、光伏、旅游、电商等产业,增强产业带贫能力。截至2019年底,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2.6亿元,实施扶贫产业项目528个,带动贫困户2.6万户次,贫困户年人均增收450至650元。几年来,通过“春风行动”、创建扶贫车间、兜底安置等多种形式推动农村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9329人次,年人均增收0.3至0.6万元。开展消费扶贫活动,购买贫困户生产的农副产品,几年来,累计消费扶贫达1400余万元。发挥金融扶贫效用,截至2020年5月,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706户4536.03万元,破除贫困群众发展资金瓶颈。

扶志扶智扶精神

“素质提升”显新效

提起长白县马鹿沟镇十八道沟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戴家珍老人,街坊邻居都竖起大拇指,身患残疾的她不等不靠,一针一线扎起自己的好日子。

“脱贫也是自己的事儿,不能一味靠政府。”76岁的戴家珍说自己有手艺,可以靠劳动养活自己。

老人的手艺是手工裁剪缝纫鞋垫,虽然手艺精湛但没有销路,包保单位了解到她的情况后,想方设法帮助她找渠道。老人每年能扎鞋垫260多双,按每双3元的价格销售,每年新增收入780余元,加上其他的兜底保障,2018年底成功脱贫,成为了长白县贫困户自力更生的典型。

视线转到马鹿沟镇二十道沟村,爱心超市里调味品、食品、杂货等琳琅满目,“5积分区”“10积分区”“20积分区”等标签引人注目。

原来,这个爱心超市面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和全体村民开放,不收现金,只刷“积分”。贫困户通过参与发展产业、劳动就业以及环境卫生、互助友爱评比等活动,获得积分奖励,累积到一定分值后即可到超市换购物资。

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消除精神贫困,引导贫困户主动脱贫,才能真脱贫、脱真贫。在激发内生动力和扶智扶志方面白山市亮点频出:靖宇县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原则,采取“以奖代补、先干后补”方式对发展产业的贫困户进行扶持,每人两年累计补贴奖励不超过3000元,政策的实施有效激发了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的热情。抚松县开展“社工协作”扶贫模式,引入吉林大学社会工作团队,开展扶助贫困户行动。协助贫困户成立了锦江木屋民俗旅游合作社,培养村民独立管理运营项目的能力,该项目荣获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长白县全民动员,开展“我脱贫、我光荣”系列活动,表彰先进,激励后进,创办“爱心扶贫超市”75家,极大地提升了贫困户脱贫的积极性。

“两不愁三保障”

乐享小康新生活

金色的阳光铺洒在临江市六道沟镇南岗村。“哞哞哞……”循着牛叫声,巧遇正在家附近山坡上放牛的范为花、刘林华两口子。2017年,通过危房改造政策,范为花两口子住上了45平方米的新房。不仅如此,镇、村干部以及驻村工作队为她“量身”制定了脱贫致富计划——养黄牛。

2018年底,范为花家的母牛成功产下一头小牛犊。“现在牛价不错,一头小牛犊至少能卖上1万多元,今年,我争取再多养几头。”范为花相信,比蜜甜的日子不再遥不可及。

“现在不愁吃、不愁穿,住得好,看病也有保障,‘牛’日子还得靠着‘牛’政策!”看着眼前的黄牛,范为花心里踏实下来,感觉生活更有奔头了。

当第一缕晨曦照亮大地,江源区城墙街道五岔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张志梅就已经拌好鸡饲料。“我一定得好好干,这些年政府帮我改造危房,又帮我修建了院落、栅栏、牛棚、鸡舍,在政府的帮助下我养的本地鸡销路特别好,现在收入都已经破万元了,以后的生活一定会越过越好!”

全面落实国家和省扶贫政策,有针对性地解决贫困户的实际困难。到2019年底,白山市累计完成投资18.5亿元,建设基础设施项目798个,切实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水平。2020年,全市计划投资4.13亿元,计划实施基础设施项目229个,持续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教育扶贫,累计投资1.04亿元,改造薄弱校舍79826平方米。落实“两免一补”教育扶贫政策,累计发放“雨露计划”补助资金2019万元,惠及1460人次;保障基本医疗,全市476所村(屯)卫生室均按照标准化建设,达到60平方米以上、四室分开、药物品种达到80种以上。全面落实看病“120”、服务“111”健康扶贫政策、筑牢“五道防线”。实行“先诊疗、后付费”,贫困患者在医疗机构“一站式”结算率达到100%。建档立卡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100%。新农合参合率100%,累计报销8.2万人次,报销金额1.88亿元;保障住房安全,累计投资1.67亿元,改造建档立卡危房307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全部得到保障;保障饮水安全,惠及所有贫困村和全部贫困人口,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全部解决;改善交通条件,累计投资14.6亿元,建成村村通和重点村屯硬化路411.14公里、农村旧路改造719.84公里,改造农村危桥61座,112个贫困村通村道路全部硬化;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累计完成搬迁356户767人。

品牌引领成亮点

探索扶贫新路子

在白山市靖宇县龙泉镇大北山村,涌动着脱贫奔小康的热潮。“这都是咱们‘老农夫’的产品,人参酒、黑木耳、苏子油、孢子粉……质量您放心,绝对货真价实,我们承诺只要有一项检测不合格赔付您2万元……”在大北山村村部,驻村第一书记高世龙向客商介绍着“老农夫”的产品。

现在,“老农夫”不仅是大北山村的一张名片,也成为了靖宇县乃至长白山地域生态农特产品的代名词。4年来,通过互联网让大山里的绿色农产品走进千家万户,成功摘掉了贫困落后的帽子,走出了一条品牌引领脱贫致富的新路。

聚焦扶贫品牌引领。白山市开创扶贫品牌引领新局面,培树靖宇县地域品牌“老农夫”,通过做大做响特色品牌,引领贫困户脱贫。采取“品牌+企业+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与省内16家龙头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23家专业合作社63种特色产品,加盟到“老农夫”品牌。仅2019年,“老农夫”实现销售收入1329万元、带动销售8200万元,为贫困户分红15.1万元,为大北山、富国等7个贫困村的村集体分红23万元。“老农夫”已成为全省著名商标、省十大消费品牌、中国3·15诚信品牌和央视上榜扶贫品牌。现如今,白山市各地扶贫品牌“遍地开花,”抚松“宝石花”煎饼,“靖宇人家”、江源“长白山雪菊”、长白“蛋咯咯”生态蛋等扶贫品牌真正走出大山、走进千家万户。

4年前,抚松县沿江乡楞场村是省级贫困村,村里除了苞米没啥拿得出手的。4年后,这里道路整洁,鸟语花香,林下参种植、“薯他甜”地瓜干、食用菌种植、宝石花大煎饼四大支柱产业蓬勃发展。

成绩得益于楞场村驻村第一书记车晖,为了把宝石花煎饼和“薯他甜”牌地瓜干打造成知名品牌,把这两个产业做大做强,车晖主动为产品代言。他找到专业团队制作了宣传广告、微视频,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大力宣传,引起了广泛关注,订单接踵而至。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车晖把这首诗写在了他的民情日记本上,时时勉励自己认真履行驻村第一书记职责,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

脱贫路上党旗红。白山市围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实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标准化改造工程,全市贫困村活动场所全部达到200平方米以上。印发《全市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任务清单》,提出16项激励措施激励乡村基层干部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线担当作为。创新实施了“大学生到农村挂职锻炼三年计划”和自主开发服务性岗位,目前,已经选聘了237名大学生到村任职,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方面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为脱贫攻坚提供人才支撑。开展第一书记代言活动119次,推行进阵地、进商超、进广场、进展会、进电商“五进模式”,培育代言扶贫产品,累计代言产品销售金额4900万元。

行百里者半九十。在决胜脱贫攻坚关键阶段,白山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士气高昂、信心满满,全市上下正埋头苦干、奋力冲刺,阔步奔向全面小康新生活。(记者王春宝 洪铭潞)

(责编:马俊华、谢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