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辽河一级支流仙人河从辽源市穿城而过,昔日黑臭的“龙须沟”变成了河水清澈的景观河,附近居住的群众对仙人河整治带来的变化交口称赞。记者在吉林省生态环境厅了解到,全省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城区内100个黑臭水体,已基本完成消除黑臭的整治任务。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污染防治攻坚战决战决胜之年。为打赢“碧水”保卫战,着力改善水环境质量,我省大力推动各项治水攻坚行动,有效强化流域水质管控,水环境质量大幅度改善。
1至9月,全省重点流域48个国家考核断面中,优良水体比例77.1%,同比上升11.1个百分点,高于国家考核目标14.6个百分点;劣五类断面全面清零,同比下降10.6个百分点,低于国家考核目标4.2个百分点;全省17个国家重点监控的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优于国家考核要求。
加快推进治污工程建设,是我省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一个缩影。按照《吉林省重点流域劣五类水体专项治理和水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要求,我省围绕59个国省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改善,加快推进治污工程建设,补齐短板,确定了城镇生活、工业污染、畜禽粪污、生态修复和水资源保护等6方面22项具体任务、588个工程项目。建成了辽源市污水处理二期扩建工程、四平市南北河截流干管改造工程等一批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项目,有效解决了城乡生活污水直排入河等影响地表水质量的“痼疾”,为消除劣五类水体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如果说治污工程项目建设为我省改善水环境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那么,日益完善的五级“河(湖)长制”体系,则构建起全省水环境日常管理的严密网络,成为全省水环境质量稳定达标的关键。省生态环境厅实施“四个第一时间”精细化监管,严格落实重点断面水质管控的联动措施,按照“第一时间掌握水质情况,第一时间分析研判,第一时间现场核查,第一时间督察问责”的要求,实施精细化监管。四平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何立春介绍说:“四平市建立辽河污染防治微信工作群,市委、市政府及各县市区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30多个部门负责人入群,坚持联防联控,各职能部门联合监管,第一时间协调解决各类问题。”
今年4月以来,我省更是不断加大督察、执法检查力度。先后组织实施了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强化监督、重点帮扶专项行动,决胜2020污染防治攻坚生态环境执法专项行动等多项有力的执法检查行动,聚焦并推动解决水污染防治工作突出问题,坚决打赢“碧水”保卫战,圆满完成污染防治攻坚各项目标任务。(刘姗姗 陈博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