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业大学:加快推进新农科建设 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筑基赋能

2020年09月11日16:59  来源:人民网-吉林频道
 

一年来,吉林农业大学作为教育部“新农科”建设协作组成员单位、省属重点农业大学,积极优化调整学科布局和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与省内涉农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形成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农业大学与涉农科研院所深度合作的“三融三通”一体化吉林模式,不断加快发展高质量高等农林教育,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筑基赋能。

新农科要面向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打破固有学科边界,协同打造和培育特色鲜明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农科学科特区。新农科建设启动以来,吉林农业大学与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深度融合、创新合作为支撑,以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动力,主动迎接世界高等农业教育新机遇、新挑战,全力打造争取建成首批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合作育人示范基地,积极启动“三融三通”协作机制和“一院两中心”建设,全面构建适应产业需求的农科专业新结构,创新交融的农科知识新体系,以人为本的农科培养新模式,行之有效的农科发展新机制,开放融合的农科教育新生态,探索建立新时代农科发展新范式,持续增强农科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2018年吉林农业大学成立由校长任组长,教务处、科技管理处、人事处、招生就业工作处等7个部门和学院组成新农科建设工作组;2019年,吉林农业大学与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签订新农科协同育人和共建作物学学科协议,全力打造争取建成首批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合作育人示范基地,积极启动“三融三通”协作机制和“一院两中心”建设。“三融三通”主要是指,双方共建教育平台、科创载体、国际合作中心,促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中外融合。打破资格界限,双方互聘科研和教学人员,实现身份互认互通;打破教科界限,成果申报、发表等互认,实现成果共享互通。“一院两中心”主要是指,联合吉林大学农学部、东北师范大学生命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等涉农校所,共建吉林省新农科长白山创新学院,创新培养模式,加大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培养力度,储备新农科卓越人才;设立科研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建设现代动植物育种、农业信息与自动化、农业绿色生产、长白山特色药植资源开发利用等现代农业创新平台,推动科技创新,促进成果就地转化;打造国际化农业科技教育创新联盟。

吉林省委省政府印发《加强新农科建设意见》后,学校积极制定《吉林农业大学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共建吉林省新农科长白山创新学院建设方案》和《推进新农科建设任务分解方案》,先后与白山市人民政府、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召开新农科建设工作交流研讨会,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贯彻落实新农科建设的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育人。7月,吉林省实行农科生“订单式”培养计划,首批计划300人,学校承担计划160人,在农林经济管理、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等11个专业在四平市、松原市、通化市、白城市、白山市、延边州等六个市(州)招收订单式培养学生,实现了学生录取时有编、分配时有岗、免交学费的政策。8月在教育部组织的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评选中,我校有4个项目成功入选;9月2日,学校成立智慧农业研究院,以信息技术+农业工程学科群,实现涉农学科、信息技术、农业工程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推动新农科建设。

目前,学校正在与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联合,以双方共有内设机构的定位,共建吉林省长白山创新学院。一是打造“新农科”学科专业特区,实现学科专业一体化发展。面向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打破固有学科边界,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协同打造和培育特色鲜明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农科学科特区,重点建设一批国家“双万”计划“金专”,重点聚焦产业需求,协同共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农科专业,争取增加3-5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或自主设置学科。二是打造“新农科”人才培养特区,构建书院制全人教育体系。成立“长白山书院”,实行书院制管理模式:培养卓越农林拔尖创新人才、复合应用创新人才和实用技能创新人才;建立“书院+”模式,通过“书院+国外游学”“书院+院所研学”“书院+企业践学”三种模式促进本科生培养,通过4+X本硕博连读和2+X硕博连读的“硕博直通车”模式,推动硕士和博士生培养。三是打造“新农科”科技创新特区,建立多维协同的育人机制。建立吉农长白山创新学院科研协同创新中心,推动建设现代农业创新平台,围绕国家粮食安全、绿色发展、长白山特色药用资源开发等,开展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并依托协同创新中心和现代农业创新平台为载体助力创新人才培养。

新时代、新农科、新发展,吉林农业大学将坚持立德树人使命,以新农科建设为引领,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社会服务水平,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贡献吉农力量。

(责编:王帝元、谢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