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吉林行”系列报道(五)

牢记嘱托 让海兰江畔稻花飘香四方

2020年08月26日09:28  来源:人民网-吉林频道
 

开栏语:近年来,吉林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打造全省旅游业版图的重要部分和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不断夯实产业基础,厚植生态优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经过几年的努力,全省乡村旅游持续升温,发展潜力不断显现,一幅“生态美、产业旺、民富足”的乡村振兴宏图徐徐展开,让乡村振兴战略真正在吉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这里有乡村建设火热的现场,有脱贫攻坚奋斗的足迹。为深入挖掘吉林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战略实施等方面的亮点工作和可喜成果,展示新时代吉林美丽乡村风貌,特推出“乡村旅游吉林行”专栏,用文字和镜头呈现吉林文旅人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实现乡村振兴、确保脱贫攻坚的火热实践。

青山绿水披霞光,长白山下果树成行,海兰江畔稻花香……一首《红太阳照边疆》让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火遍大江南北;“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哪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这关切的话语鼓舞光东村书写乡村振兴壮丽篇章。

干净的道路、整齐的朝鲜族房屋、秀丽的自然景色、广袤的水稻田地,在全省发展乡村旅游的春风下,光东村积极行动,打造美丽乡村样板,实现蝶变换新颜。

光东村拥有“平岗绿洲”之称的延边地区最大的水稻基地,是我国著名的“水稻之乡”。“要靠我们自己稳住粮食生产。粮食也要打出品牌,这样价格好、效益好。”光东村做活“农业”文章,调整农业结构,成立合作社,深入谋划“共享稻田”项目,发展由单一的传统种植到开创“鸭稻共生”等新模式,由靠天吃饭到细化增产赋能科技,光东村结合自身优势,推进产业发展。

与此同时,光东村创新推出共享农业基地、田园观光、民俗体验、研学旅游、朝鲜族特色民宿、共享农业基地等旅游项目,构建“农业+旅游+体验+养生”于一体的发展模式,实现“田园变公园,农房变民宿、产品变商品、劳作变体验,旅游变养生”的休闲康养度假业态。光东村自开发运营以来,以稻田文化为基地,以朝鲜族人家民宿品牌为核心,以有机绿色产品为特色,打造特色鲜明、设施完善、服务一流的集休闲、度假、养生、体验于一体的长白山下朝鲜族民俗旅游景区,每年都吸引大批游客来此观赏游玩。

通过管理、投资、装修村民闲置的房屋,打造了60余间风格迥异的朝鲜族房屋,为游客增加更多的体验感,让游客真正了解朝鲜族风土人情。据悉,2019年上半年,光东村凭借不断地创新创造以及对全域旅游的完善认知,年游客接待量超过40万人次。光东村民俗村旅游公司总经理杨丽娜表示,通过形成“村集体+企业+村民”的乡村发展命运共同体,形成合作共建、利益共享、发展共赢的发展管理运行机制。依托旅游产业实现整村脱贫,让村民收入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小厕所,大文明。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也要不断推进,要推进“厕所革命”。光东村坚持把农村“改厕”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发力点,统筹谋划、积极作为,不断加强和巩固农村“改厕”工作。2016年,和龙市投入350万元,对在村居住的210户村民的房屋全部进行了厕所改造,目前家家都用上了室内卫生间、水冲厕所,还安上了热水器。2019年,投入2400万元,对全村污水管网进行改造,安装2台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厕所革命”不仅提升了光东村的环境和文明形象,更为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从鲜为人知到誉满全国,光东村在青山绿水间描绘着乡村旅游的美丽画卷,让这里成为中国乡村旅游的样板,由曾经的长白山风景区旅游线路的途经地,成为见山是金山,见水是绿水,留得住乡愁的乡村旅游度假目的地。

(责编:王海跃、谢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