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的雨后,白城市广袤的田野乡间满眼生机:一个个扶贫产业喜结硕果,一片片荒山变身“聚宝盆”,一座座村庄摘掉“贫困”标签,一张张笑脸阳光灿烂……
“不让一个困难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近年来,白城市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扎扎实实推进脱贫攻坚。
继2019年镇赉县、洮南市获准退出贫困县序列后,今年4月11日,吉林省政府正式批准大安市、通榆县、洮北区退出贫困县序列。
白城,这个被整体纳入国家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堡垒”被彻底攻破。
“38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减少到1526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1%……”的答卷,更是白城市委、市政府尽锐出击、聚焦聚力、多方支持、广泛参与、立体攻坚的成果显现。
抓“重点”明思路兴产业
“我家这个小院挺规矩吧,这前后园子种的都是蒲公英,你们看看长得多好!”洮南市向阳乡建业村杜万财家的院子里,他的老伴儿正在园子里锄草,看着长势喜人的蒲公英,老两口发自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
“以前园子里种的是玉米,我这近两亩地一年收入也就是六七百元。今年,按年初的种植订单来算,年底这小园子咋也能收入八九千元,是过去的十几倍呢,这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杜万财掐着手指,笑呵呵地算着他的“经济账”。
俯身摘下一片蒲公英的绿叶,放在口中细细品味,满嘴的苦涩,而那满园绿色的蒲公英和装扮其间点点嫩黄的花朵,却让记者真切地感受到了这“苦”中所饱含的“甜”,这甜来自百姓心中不断攀升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足感。“今年试种成功后,我们将引导农民大面积种植,尤其要加大对贫困户的扶持力度,让他们借助小庭院收获大效益。”白城市供销社副主任张连昌信心满满地说。
“输血”不是长远之计,“造血”才是脱贫致富的最好药方。白城市从实际出发,农村脱贫的基点应该放在上项目、兴产业上,坚持“有能力的扶起来、扶不了的带起来、带不动的保起来”的思路,分类施策、有针对性地加大产业扶持力度。通过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合作社带动贫困户两种方式,实现了龙头企业与贫困户之间、合作社与贫困户之间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通过聚焦特色产业,大力推行创新模式,白城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双带四增”产业扶贫模式,做到了项目全覆盖、产业可持续、脱贫有保障,让贫困村“化蝶起舞”,使贫困农民“华美转身”。
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52户龙头企业、451户合作社参与到产业扶贫之中,共实施“双带”产业扶贫项目2178个,带动贫困户年均增收1450元。通过大力发展光伏扶贫、庭院经济、扶贫车间、电商扶贫四种增收模式,截至目前,光伏收益共分配1.9亿元,全市庭院经济发展到23万户(贫困户5.8万户)、21万亩,共发展扶贫车间32个,安置就业1232人,人均增收1000元左右,全市农村农产品上行网络零售额达8.26亿元……
解“难点”激动力破瓶颈
4年前,腿部患有疾病的连佰龙独自照顾着未成年的女儿,提到当年的生活,连佰龙几度哽咽无语。如今,阳光斜斜地洒满半个院落,连佰龙舒舒服服地坐在新建的屋中,乐呵呵地看着小女儿在屋中玩耍。“前不久,市里的医院为我做了手术,还减免了各项治疗及药品费用,村里又为我们家新建了彩钢房,现在孩子上学的一切费用都给免了,连文具、书本都是学校给的,这日子有盼头了。”
“几年前,我走出连大哥家的脚步是沉重的。现在,我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和愉悦。”当走出那溢满着久违笑声的小院时,大安市月亮泡镇先进村驻村第一书记张晓峰对记者说。“这几年以来,全市多个包保部门本着‘真扶贫,扶真贫’的原则,帮扶贫困户实现脱贫。”张晓峰告诉记者,近年来,各有关帮扶部门严格落实医疗政策,加大救助帮扶力度,确保贫困户有病能得到及时救治,能看得起病,使患者小病不离村,大病不出镇,减少了群众跑路和节省费用。同时,加强住房和教育保障,现全村贫困户危房改造已全部完成,并通过驻村工作队捐赠、争取政策倾斜、引导社会各界捐资等渠道资助贫困学生,全村无因学返贫、因贫辍学。
要用改革创新的思维和办法破解精准扶贫中面临的体制瓶颈、机制障碍和深层矛盾,充分激发扶贫开发的内生动力。白城市委、市政府坚持把重点敲定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
——狠抓危房改造。“让贫困群众早日住进温暖舒适的新房子”这是市委、市政府的庄严承诺,也是加快实现贫困群众“安居梦”的时间表。白城加大投入力度,将补助标准一律拉齐到每户3.2万元,确保贫困户建40平方米的保障性住房,不用花一分钱。2016年以来,全市共完成危房改造7.2万户,其中贫困户4万户。通榆县2019年度危房改造工作积极主动,成效明显,受到国务院奖励通报。
——狠抓健康扶贫。针对全市因病致贫比例高达65.8%这一实际,坚持保大病、治小病、管慢病相结合,探索了“三下沉、两提高”医疗扶贫模式,实现了贫困残疾人看小病、吃零药“不出村”,形成了从医疗服务到住院、门诊全链条救助政策体系。全市14.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医疗保险应保尽保和家庭签约医生全覆盖;全市共认定慢病患者5.9万人,874个村卫生室全部达标。同时,针对贫困户重度肾病患者,加大政策兜底力度,为259名贫困户重度肾病患者减免透析费用中的个人承担部分和往返客车费;针对年老体弱贫困群众购买、储存胰岛素等特殊药品比较难的问题,为384个贫困村卫生室配备医用冰箱,由村医代购和储存特殊药品。
——狠抓教育扶贫。坚持以保障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为主,不同教育阶段全面覆盖的原则,在落实国家教育政策基础上,对学前、中小学、高中、特教、职教阶段的贫困学生,分类进行减免和资助,市、县两级出台的资助政策,累计发放资助资金1600万元,全市没有发生因贫辍学现象。开展贫困学生建档立卡工作,完善贫困学生动态管理数据库,对7727名贫困学生进行跟踪帮扶、分类救助。对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进行全面排查,在确保国、省政策和资金落实到位的基础上,全面免除校车费,进一步减轻教育负担。5年来,落实“雨露计划”补助中高职贫困学生12409人次,发放补助资金1861.35万元。
——狠抓安全饮水。明确了全面覆盖、全面达标的工作目标,采取集中建设水源工程、配套建设泵站和管网、同步跟进水质检测的办法,全面铺开安全饮水工程。截至目前,全市建成集中式供水工程2691处,集中供水率由“十二五”末的79.6%提高到97.8%,全市919个行政村2880个自然屯农村饮水安全全部达标。
把教育、住房和医疗“三保障”作为贫困人口断穷根的关键,通过政策组合叠加,筑牢多重保障线,贫困的“痛点”“难点”在哪里,扶贫开发的脚步就跟进到哪里。
建“支点”强保障重帮扶
“省里的包保干部多次下来访贫问苦,隔三差五打来电话,让乡亲们感到很温暖、很振奋。”大安市两家子镇同德村党支部书记王国会有感而发。
作为经济薄弱村,该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75岁的于庆水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家的粗茶淡饭、陋室简棚会迎来客人。其实,在同德村100余个贫困户家庭,户户都来了一位“亲戚”,他们来自全省、全市、全县各机关、企事业单位。
帮什么?怎么帮?在机关干部脑海里始终存在这样的思索。入户、调查、登记、走访……行走在乡间小路上,嘘寒问暖于百姓心坎间。“携手前行,零距离帮扶,等于与贫困户建立了共同体,感觉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这是各级包保人员的共同心声。
精准聚焦,集中发力,把思路变为行动,“一对一”“手牵手”,不脱贫不脱钩,扶贫正在行动中——在省级领导、省直部门包保帮扶全市65个贫困村基础上,加大市、县两级包保力度,建立了市级领导包县、市县联动包村包户的责任机制,全市659个部门(单位)包村、1.65万名干部包户、10万名党员参与帮扶,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实现了包保帮扶全覆盖。从2017年开始,连续4年组织市县乡三级万余名包保干部深入贫困村,每年的5月,组织各级干部驻村吃住一周左右时间,帮助排查“三保障”存在的问题,帮助研究发展庭院经济、帮助开展村屯环境整治、帮助解决群众实事难事,推动医疗、教育等各类精准扶贫政策落实。4年来,市县乡三级干部参与活动约13.5万人次,帮助排查和解决住房和饮水安全方面问题6100个,帮助发展庭院经济11万户,解决实际困难2.4万件。
真帮实扶解民忧,一枝一叶总关情。通过包保帮扶,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激发了群众自主脱贫的干劲和热情。
创“亮点”转模式探路径
通榆县乌兰花镇陆家村64岁的张福军,自打住进村里分的住宅楼,每天早上醒来都要把房间打量一番,他不相信这是自己的家,全村300余户村民像他这样的不在少数。
为沉寂多年的陆家村带来震撼的是一次特殊的“聚合”:一个是国家级贫困县里的贫困村,一个是国家级新区,一个缺钱,一个缺地,在一项土地新政的催生下结成“发展共同体”。依托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作,借助增减挂钩土地政策,陆家村“联姻”长春新区,不到一年时间,陆家村300多户村民陆续搬入楼房。免费供热,窗明几净,一团喜气。上了楼房,平均每户农民净“赚”了10.7万元……一个曾经步履维艰的贫困村,就这样“华丽转身”,实现了精彩嬗变。
群众得实惠、经济快发展、社会更和谐的脱贫攻坚目标正在顺利推进,一条实现脱贫圆梦奔小康的路径日渐清晰,置身脱贫攻坚的主战场,200万鹤乡儿女将凭借着“敢做善成”的特质,从容应对机遇与挑战,着眼脱贫,打造亮点。
按照“干净、整齐、规范、配套、美观”的十字方针和整体推进、分类实施、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十六字原则,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白城市委、市政府把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全市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不仅要实现全面脱贫,还要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舒适、幸福的好日子。为此,制定了白城市实施美丽乡村十项创建工程。同时,白城还把生态移民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既解决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问题,又推动县一级探索集中建设新居、原有建设用地还田增收、以土地增减挂钩扩展新的财源。
在全省率先制定了《农村环境卫生“六清”集中整治工作方案》,探索明确了“六清”整治方案和具体标准,全面启动“六清”活动。累计投入2.82亿元,919个行政村有90%以上的村较好完成了村屯环境整治工作。同时,为巩固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成效和脱贫质量,实现稳定脱贫,制定了《关于巩固脱贫成效保障稳定脱贫的实施意见》,启动实施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基础设施、社会保障、深度贫困攻坚、志智双扶、基础工作、党建促脱贫等“巩固提升九大工程”,明确24项具体任务、118项工作措施,补齐短板弱项,完善长效机制,提升脱贫攻坚质量。
实施乡村振兴“三类村”建设工程,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从根本上改变白城农村面貌。制定了《白城市乡村振兴“三类村”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计划用3年时间建设标兵村100个、先进村449个、达标村370个,各占行政村总量的10%、50%、40%,其中,标兵村主要是打造全面小康标杆村,先进村主要是完善基础设施,达标村主要是实现村屯干净整洁。今年,全市规划创建348个“三类村”,其中,标兵村30个、先进村135个、达标村183个。全市以30个标兵村为先锋,全部建立完善建设任务台账,开展“三类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维修建设、绿化美化、产业扶贫巩固提升工程等工作。
没有什么比追求幸福更能激发热情,没有什么比上下同心更能凝聚力量。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脱贫攻坚为乡村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更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翟向东 记者张磊 尹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