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系列稿件(四)

长春高新区:深化改革浪潮奔涌 全力护航经济发展“乘风破浪”

2020年06月29日22:06  来源:人民网-吉林频道
 

以改革开路,将改革进行到底。聚力改革创新突破,长春高新区贯彻落实中共长春市委、市政府要求,先行先试,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潮起潮涌,长春高新区书写改革欢歌,促进活力释放,长春高新区在争创优势上实现新突破。改革开路、克难攻坚,敢于动真、勇于碰硬,让长春高新区体制机制更有活力、办事更有效率、干事更有奔头、创业更有激情。

今年年初以来,长春高新区积极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全力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以及项目洽谈签约、入区落位、开工建设等重点任务,经济运行稳中有升,主导产业平稳发展,项目建设推进有力,招商引资力度不减,改革创新深入实施,顶层设计加快进行,双创活力显著增强。长春高新区全力护航经济发展“乘风破浪”,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创新体制机制改革 全面发力蹄疾步稳

本着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长春高新区先行先试,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对工作上有交集、职能上有交叉的机构进行有机整合,将管委会14个部门整合为7个部门和4个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并新组建2个街道,构建起“大部制”管理架构,打造了“管委会+公司+园区”的发展模式。目前长春高新区各项工作高效运转,行政效率显著提升,区域营商环境持续改进和优化。

按照吉林省“一主六双”和长春市高质量发展“四大板块”整体布局以及长春新区统一部署,高新区全面启动《长春高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长春国家区域创新中心(高新片区)发展规划》《长春高新区IT产业十四五规划》等编制工作,全力构建“1+X”的规划体系。

项目建设招商引资 扎实推进力度不减

高效能治理助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疫情期间,长春高新区坚持抓防控、保发展“两手抓、两不误”,有效克服疫情影响,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截至5月底,高新区规上工业产值完成233.7亿元,实现正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7亿元,同比增长15.3%。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是扩大有效投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抓手。长春高新区深入落实“专班抓项目”行动,常态化推进项目中心运行,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开工建设。目前,长春高新区已开复工项目125个,包括中巴电商小镇、恒通机电、西诺生物等48个新建项目,以及居然之家、科英激光、登泰克等51个续建项目。

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的同时,长春高新区招商引资攻势不减。疫情期间,利用各种有效形式与企业保持密切沟通,采取线上洽谈和网络签约等方式持续推动项目落位。截至目前,新引进项目30个,总投资93.3亿元;重点在谈项目82个,谋划包装项目24个。瑞宙生物疫苗生产基地项目、百克生物疫苗产业园项目等10个项目已落位,总投资65.27亿元;高新股份创新药生产基地等8个项目有望落位,总投资89.45亿元。

聚焦高端要素 主导产业创新引领活力强

高端要素集聚、高水平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聚焦主导产业,打造优势产业集群,重在体制机制创新,重在提升产业发展效率。改革后的长春高新区四大产业发展服务中心聚焦细分市场需求,切入优势主要产业,形成了专业性强的产业精华区域,为促进产业集群提质增效奠定基础。

截至5月底,长春高新区医药产业产值增速较快,实现产值48亿元,同比增长17.5%;汽车零部件产业实现产值152.4亿元,32户规上企业产值实现正增长;现代服务业经济逐步复苏,批发零售企业销售额162.5亿元,同比增长35.8%,27户企业实现正增长。

长春高新区是发展全球生物医药健康产业的战略高地。2020年,高新区以生物科技上市企业为引擎,逐步衍生出基因工程、生物疫苗、现代中药、医疗器械和物流等多个特色细分集群,搭建出一条集研发、孵化、生产、检验检测、流通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生物医药健康产业焕发蓬勃生机。

长春高新区共获批国家级园区和基地34个,是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区内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73户,各类孵化器34个,孵化面积近百万平方米。通过搭建创新载体、强化政策落实、深化区域合作等手段,高新区不断加大创新主体培育力度。借力腾讯云、阿里云、华为云全面推进孵化载体在线招商、重点项目在线孵化,与阿里云合作在吉林省首次采用云直播方式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训活动。目前,长春高新区新储备待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3户、科技型“小巨人”企业35户,上半年,全区新申请专利将超过2800项。

以“六保”促“六稳”,长春高新区全力恢复区域发展活力。招商引资“求精准”、项目建设“抓务实”、助企发展“用真功”、提质增效“出实招”、转型升级“赋动能”,长春高新区将切实发挥高新区经济主战场、项目领头羊作用,全面释放改革创新动能,为推动长春经济社会大跨越大发展贡献“高新力量”。

(责编:马俊华、谢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