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

湖州市吴兴区: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就近跑一次”

2020年06月18日08:51  来源:人民网-吉林频道
 

高新区网格分布图

近年来,吴兴区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抓手,不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变革,创新开展全科网格片区治理,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关口下移,实现了“全科布全网、片区连社区、落实加落细”的工作模式,切实解决了“网格巡查不深入、隐患排查不彻底、信息上报不规范、力量下沉不到位、隐患处置不及时”等问题,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背景与起因

1.形势迫求。吴兴区是湖州市中心城市所在地,户籍人口62万。中心城区人口集中;织里镇外来人口40余万,人员结构特殊,服装加工企业面广量大,基层社会治理情况复杂。痛定思痛,决心要持之以恒抓社会治理,以“看得见、管得着、办得了”为工作导向,推动各类资源整合下沉,提升社会治理成效。

2.上级要求。2018年初,省政法委把全科网格规范提升工程纳入过程性指标考核,根据上级要求,我区把原先1176个网格优化调整为538个,计划招录专职网格员330名,每年网格员预算工作经费2000余万。

3.现实需求。2018年8月,全区330名专职网格员(其他均为兼职网格员)招录完毕,全部派到基层开展巡查。但经过2个多月时间的运作,我们发现网格缺少统一领导,网格员游离在社区,没有固定的场所,网格巡查不深入、隐患排查不彻底、信息上报不规范、力量下沉不到位、隐患处置不及时等一些列问题,都制约网格作用的有效发挥。如何有效管理和最大发挥网格队伍的作用,搭建乡镇(街道)及相关职能部门力量的承载平台,在学习杭州萧山和台州路桥先进经验的基础上,2018年10月萌发了片区治理模式的想法,创新开展片区社会工作站建设,进一步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

二、做法与经过

1.完善组织架构。2018年10月,按照“镇街联片区、片区联村社、村社联网格”组织架构,将已有的538个全科网格划分为46个管理片区,每个管理片区配备1处固定工作场所,即片区社会治理工作站,平均负责管理12个全科网格。片区社会治理工作站人员实行“1+1+1+N”标准化配置,即1名片长、1名副片长、1名站长和N名专(兼)职网格员及部门力量下沉人员。

2.明确职责分工。片区片长主要由乡镇(街道)班子成员兼任,负责片区社会治理工作。工作站站长由乡镇(街道)或区级部门下派人员担任,并常驻办公,负责工作站具体运行。网格员主要负责对网格内重点人员和重点场所等开展巡查走访。区级部门下沉人员主要负责对网格员进行业务培训,并带领网格员开展日常巡查,在实战中提升网格员问题发现水平。

3.规范运行流程。片区实行信息“采集、上报、处理、反馈”闭环机制。网格员每日配合下沉部门人员对网格内重点人、重点场所进行巡查,巡查中一旦发现问题,能够立即整改化解当场处置;不能当场处置的案事件,通过“掌上基层”APP上报至乡镇(街道),由乡镇(街道)流转至相关责任站所,重大疑难案事件由乡镇(街道)上报至区信息中心,由区信息中心交办区级各职能部门处置,案事件处置完毕并由网格员现场核实后予以结案。片区还实行每日晨会、每周例会、每月总结会制度,及时分析、集体商议,推动重点疑难问题及时解决。

4.做实党建引领。为确保各项工作规范到位,在每个片区建立了党支部,实行“一片区+一党支部”模式,支部书记由片长担任,副书记由站长和村社“民警副书记”担任,支部委员由副片长、社区党组织书记、下沉职能部门负责人兼任,将党建活力转化为治理动力,做到网格放哨、科室报到、多方联动、党员争先。同时,围绕“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引导社会组织、驻片区单位、行业专家、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片区治理,高效回应和解决片区群众举报、投诉和服务事项,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5.推进便民服务。在片区不断拓展延伸各类民生服务,提供信访受理、电动车上牌、流动人口登记等各类服务事项多达数20余项,特别是在每个片区设立“理法官工作室”和“检察官工作室”,每周至少安排一天时间,开展矛盾化解、法律监督以及各项法律服务,真正做到了把服务送到家门口。加大机关干部下沉网格力度,四套班子成员带头,每名科级干部都有自己的联系村(社)和联系企业,实现“一对一联系,组团化服务”。疫情防控期间,区四套班子成员包干联系片区,累计下沉3000余名机关干部,充实了基层防控力量。

6.强化综合保障。制定实施《吴兴区加强专职网格员队伍建设的九条意见》,建立专职网格员队伍和职能部门人员的管理培训制度,对专职网格员、职能部门人员开展定期轮训;加强薪酬待遇保障和奖励力度,落实人文关怀,把符合招考条件的专职网格员纳入面向村(社)干部招考事业编制范围;建立片区日常运作监督考核机制,严格落实专职网格员星级评定,因工作不力被通报批评,或有信访问题被查实的,视情况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道场工作站例会

三、成效与反响

1.条块力量实现融合统一。片区社会治理工作站建设的制度设计,推动了区级部门和乡镇(街道)力量的全面下沉,并由片区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考核,打破了原有条块分割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搭建了“区、镇街、片区、村社”四级融合的社会治理层级,有效解决了区级部门“管得着看不见”,镇街、村社“看得见管不着”的问题。目前,全区46个片区共配备站长46人、网格员330人,公安、执法、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9个部门共下沉人员2000多人,通过片区社会治理工作站的有效管理真正让条块力量攥成了拳。2019年4月24日,道场乡的专职网格员在走访过程中发现了有一仓库疑似存储大量危化品,及时上报给了工作站,通过应急管理、环保、执法等多部门联合行动,当天上午就对该仓库进行了查封处理。后经区应急管理局检测确认,这批违法存储的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为吴兴区建区以来发现的违法存储量最大、存在安全隐患最大的一批。

2.问题发现处置能力大大提升。通过部门下沉力量与网格员的联合巡查,以及所有检查项目的清单化、信息化操作,大大提升了网格员问题发现和处置的能力。2019年,网格员共检查辖区单位58594家,发现有问题单位23355家,发现问题71948个,问题检出率达39.86%、同比增长16.12%,化解矛盾纠纷11.53万余起,其中95%以上在片区内解决。通过多部门常态化联合巡查,问题综合解决率达95%以上,其中现场处置率达42%以上,89件以前一直想解决却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得到妥善解决。2019年11月28日,潮音片区联合下沉部门力量,对横塘路5家“破墙开门”店铺实行了集中整治,恢复建筑物原貌,最终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疫情防控期间,吴兴区根据全市统一部署,发挥片区力量足、情况熟的优势,仅用两天时间就彻底完成全区范围“洗楼”排查工作。

3.精准服务群众水平有效增强。片区社会治理工作站的设立,真正做到了把服务送到家门口、把问题化解在第一线,是社会治理领域践行“最多跑一地”改革的积极尝试。2019年,通过片区社会治理工作站建设,带动全区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达到了历史最高值的99%,化解时间同比下降67%以上。同时,片区社会治理工作站在区级职能部门下沉后,拓展延伸了各类民生服务,提供信访受理、电动车上牌、流动人口登记等各类服务事项多达数20余项,满足了群众“就近跑一次”的实际需求。2019年2月18日起织里镇镇区范围内二轮电动车进行登记备案牌证管理,晟舍片区全体网格员,协助所在社区上牌点进行上牌。前期,网格员挨家挨户进行上门宣传、告知,因电动车保有量大,上牌工作任务重,网格员主动放弃周末休息,为社区群众提供上牌服务。后期,考虑到有些业主工作忙,排队上牌等候时间长,为提供精准服务,网格员与社区交警一起到路段上进行上门登记、备案,完成上门服务2000余户,共计完成二轮电动车上牌7万余辆。

高新区上墙工作机制

四、探讨与评论

在片区建设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几个问题:一是各个站点之间在硬件建设、人员队伍履职、运行机制等方面缺乏统一标准。二是职能部门下沉不够彻底,由于管理体制机制问题,个别职能部门人员未做到在片区社会治理工作站集中办公处理日常事务。三是社会认可度不高,网格员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招录,既不属于政府工作人员,在群众中知晓率不高,在面对企业或群众时缺乏权威性。四是考核作用还未充分发挥,网格员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收集的信息,质量不高、检查覆盖面只有65%,发现问题隐患的能力亟待提高。

下一步,吴兴区将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人员力量下沉,完善实施《吴兴区加强专职网格员队伍建设的九条意见》,建立健全片区治理综合保障制度,逐渐推动实现“一支队伍”执法,进一步推动片区服务管理标准化、精细化、实战化。 

(责编:王帝元、谢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