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

江苏省镇江市:加强网络综合治理的探索实践 五大主体同参与网上网下齐发力

2020年06月15日15:19  来源:人民网-吉林频道
 

镇江市坚持“党建引领,多元共治”原则,充分发挥不同治理主体的优势和作用,画好网上网下同心圆,努力让网络空间洒满雨露阳光、充满正能量,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造福百姓。2009年,镇江市全国首创网络发言人制度;“金山公益”“网上辟谣”等一大批网络社会组织和爱心网友不断为社会注入温暖的力量;2016年,镇江市在全国率先成立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2017年6月,全国网络社会组织工作推进会在镇江召开;2019年1月,镇江市委网信办正式转隶挂牌,推动网络治理迈上了新台阶。

一、背景情况

目前,镇江市互联网普及率已近70%,在江苏省排名前列。一方面,技术赋能治理,为网络时代的社会组织活动注入新动能。比如,2007年1月28日,镇江八大网站发起“飘舞的黄丝带——拯救爱心天使陈静”大型募捐义演活动,吸引数千网友自发参与,继而掀起一场总计70万人参与的爱心风暴,“满城尽飘黄丝带”第一次让镇江网民和党委政府感受到网络的巨大力量。另一方面,社会负面舆情时有发生,互联网已经成为镇江地方党委政府面临的“最大变量”。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迫切需要转变网络管理理念,创新网络治理方式,构建多主体参与、多手段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让互联网成为传播正能量的新阵地。

二、主要做法

镇江坚持“党建引领,多元共治”原则,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下,组织引导网络运营商、社会组织和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同时把网上舆论引导和网下思想工作结合起来、把网上活动和网下活动结合起来,构筑网上网下同心圆,实现网络综合治理党、政、产、社、民的大协同。

(一)党委:三个引领,当好“指路人”

以党建工作为引领,突出强化组织、人才、思想“三个引领”,把党的工作有机融入网络社会组织运行和发展全过程,为画好网络社会同心圆提供了“红色引擎”。

1. 持续推进互联网企业党组织全覆盖。坚持把组织体系建设作为互联网行业党建工作重点,在对全市互联网企业开展新一轮摸底的基础上,出台《关于加强互联网业党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党建工作与行业管理联动机制。以“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区域+”三种模式,优化27个小微互联网企业党支部,新建互联网企业集中园区党群服务中心14个、互联网骨干企业党群综合体6个,吸纳1235名流动党员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做到党组织“有效覆盖”,我市“联盟式党建”创新做法获省委网信办徐缨主任高度评价。

2. 抓牢“红领人才”关键力量。实施互联网行业“先锋+大V”培育工程,努力把网络大V培育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把党员负责人和业务骨干培养成红色先锋大V,首批确定50名互联网企业党员“业主”、意见“领袖”、网络“达人”重点对象。举办互联网行业党建工作培训班,建立茅山红色文化服务中心,开设“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主题党课,培树了句容市联盛网络董事长毕庆波等一批思想政治素质好、信息技术好、网络人气好、驾驭新媒体效果好的“先锋大V”。目前,全市“先锋大V”联盟共有成员单位35个,培养入党积极分子70名、党员负责人和业务骨干18名。

3. 引导互联网企业厚植“红色基因”。将党建工作与互联网文化、企业愿景有机结合,根据互联网企业从业人员高度依赖网络的特点,创设网上组织生活馆,设立网上组织生活体验、党性教育、工作展示三个功能区,提供“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实境体验,让互联网从业党员尽享“指尖上的组织生活”。加强思想引领,推进互联网企业“先进+流行”组织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党管人才优势,帮助企业引进人才,如京口区“e创小镇”党委帮助园区企业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20多名。积极开展融合党建,推动企业党组织将党建工作融入生产经营、助推企业发展,如江苏易乐、江苏名通党支部组织党员开展资本运作模拟,帮助企业融资发展;“亚夫在线”党支部开展服务乡村振兴活动,帮助120多个农产品专业户打通销售渠道。

(二)政府:科学管理,当好“管理者”

政府自觉担负起“管理者”职责,切实守护好网络世界的“公共绿地”。

1. “清除杂草”,消除网上戾气。强化在线回复工作。自2009年在全国首创网络发言人制度以来,已建立覆盖87家市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网络发言人及联络员队伍,实施敏感问题“235”制度(即:2小时内回应,3天内答复,时间最长不得超过5天),及时回应网上关切问题。市委市政府将网络发言人工作纳入市级机关作风效能目标考核体系,月度考核结果与年终综合考核相挂钩。今年,我市进一步打通各“网络发言人”单位信息壁垒,通过连通小程序端、电脑端、手机客户端,构建一键访问的网络发言人“群集服务”平台,更为有效地推动各部门驻扎到网络第一线,让大量苗头性问题被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也理顺了网民心气。

2. “栽花种树”,传递正面声音。注重管好网络阵地,通过官微、官博、官网传递官方声音。打造“网信镇江”微信公众号,使之成为宣传涉网政策、介绍网上动态、阐明网络形势的重要平台,唱响网上主旋律;推出“网事茶馆”,通过以网为媒、以茶会友,支持我市职能部门精通法律法规的领导干部、专业人士分类别向新媒体人宣讲互联网法律法规,达到潜移默化开展宣传和“治未病”作用;强化网络评论工作,推出“镇在评”特色网络专栏,组织机关干部、党员团员、热心网民积极主动上网“发声音、亮观点”,聚焦网络阵地、积极建言发声,用镇江“好声音”引领舆论。

3. “治病捉虫”,处置负面信息。建立有害信息快速查办机制,每年组织“净网”“清朗”等大型网络整治行动,构建和巩固宣传、公安、运营商、网站“四位一体”快速反应机制,对有害信息、不实信息实施零容忍。开展“网事当面说”活动,邀请网民代表走进重点部门,由具体单位回应各方关切、解读线上热点,将“问诊权”“评议权”交给网民,通过“解剖舆情”搭建政府与群众对接的桥梁。构筑面向青少年群体的“网事园丁”平台,通过开展“网络环卫工”“网吧啄木鸟”“网络少年派”三大系列活动,为青少年净化环境、提供服务、开展宣教。

(三)网络运营商:履职尽责,当好“店小二”

2014年,镇江率先出台《规范镇江地区网站行为奖惩办法》,每年对本地网站实行百分制考核奖惩,内容涵盖网站从业人员要求、网站值班规定、网站基础管理、网站安全管理四个部分,开展评先评优,做好源头管理。注重网络综合治理中人的因素,从2014年起,根据省里授权,镇江在全省率先举办网络从业人员岗位培训班,对全市网络从业人员分批进行系统化、全面化培训,探索推进网络“店小二”持证上岗。以联盟为抓手,由“镇江发布”官博、官微牵头,整合属地内有一定影响力的12家党政部门、18家社会企业和个人主办的微博、微信公众号,组建“新媒体宣传联盟”,加强全市移动新媒体的对话交流和规范管理,启动新媒体工作者沙龙活动,更好团结和管理属地内各类新媒体。

(四)网络社会组织:倡导文明,当好“领头雁”

通过网络社会组织把分散的网络人士组织起来,让他们由点汇成圆、由“社会人”变成“组织人”。

1. 规范管理。镇江市先后出台《关于规范网络社会组织发展的意见》等10份文件,构建以初创介入、引导孵化、注册登记、活动策划、项目申报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服务链条;在全国率先成立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强化行业自律自治。为顺应自媒体不断发展壮大的新趋势,今年4月,由镇江地区重点自媒体人发起并组建,接受镇江市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管理指导的“自媒体联盟”正式成立,首批43家自媒体作为理事成员,将肩负起“为时代呐喊,为核心价值立言,为自媒体举旗,为网络清朗作表率”责任。

2. 因势利导。根据网络社会组织的不同性质,分类加强正向引导:对释放正能量的“红色社团”,经常性组织培训班、活动沙龙、革命传统教育,鼓励在各类公益事务、参政议政活动中“抛头露面”;对一些“灰色社团”,引导向正能量方向发展。比如,针对为失独家庭维权的“金山公益”社团,加强指导转化,使其转变为推动失独家庭抱团取暖、自我服务的公益组织,2016年获全国老龄委等部门联合颁发的“关爱失独家庭创新奖”;对违法违规的“黑色社团”,联合公安等部门,坚决予以取缔。近年来,共取缔打着“维权团”旗号的违规网络社会组织7个。

3. 正向发力。以“巧用”循循善诱,推动网络负能量“愤青”转变成为维护网络综合治理的重要力量:先后推荐6名网络社会组织成员当选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网民盯项目”“网络啄木鸟”等网络问政活动,组织网民参与监督机关作风、项目建设,累计查摆解决问题3400多条。目前,镇江网络社会组织已发展到50支重点团队,拥有3万多核心成员。

(五)网民:守法自律,当好“主人翁”

开展多种形式的正能量网络文化活动,形成爱心慈善、环保行动、文化寻访、户外活动等10多个网上活动系列,每年开展300余场活动,吸引40余万人次网民参加。特别是自2008年以来,每年举办规模盛大的“网民节”(2019年更名为“网络嘉年华”),累计共颁发500多批次奖项,吸引500多万人次网民参与。发动公众参与网络监管,率先探索打造“镇江地区联合辟谣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管网部门、重点党政部门、网站(含两微一端)、网络社会组织四维联动,消减各网站各自为政、自我保护的对冲力,工作着力点放在涉党委政府的网络谣言上,让党委政府的声音渗透到每一个网站(含两微一端),延伸到每一个网络圈群。以网站为实施主体,网管部门托底,全力推进网络实名制工作,市内各大网站、APP客户端全面完成真实身份认证。

总体上看,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镇江已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网络治理机制,初步形成了“多元主体参与、网上网下协同”的网络综合治理新格局,“民众通过网络参政议政、政府通过网络与民众互动”成为常态。2017年6月,全国网络社会组织工作推进会在镇江召开,“镇江模式”得到中央网信办、国家民政部的充分肯定。

三、经验启示

1. 正确看待网络,才能管好用好网络。网络是社会的缩影,在管网治网过程中,不能把网络视为洪水猛兽,要看到互联网已经成为人民群众表达意愿、参政议政的重要平台,看到网络监督对提升执政能力、促进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网上出现的各类舆情,其根源在于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是社会进步、转型发展、民生诉求在网上的投射和反映。只有对网上的矛盾不回避、不隐瞒、不敷衍,追根溯源、做好线下处置工作,才能真正理顺网民心气、改善网络环境。要以更加包容的胸怀与积极的态度审视和应对网上各类问题,走好“网络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坚持问题矛盾处置在早、化解在小,通过网上诚恳对话、有序引导和积极宣传,推动线上问题的线下化解。

2. 凝聚各方力量,才能画出最大同心圆。镇江在创新网络综合治理过程中,培育和壮大了形式多样、功能多元的网络社会组织。组织和构建了以党政机关精干力量为核心的“网络发言人”队伍;围绕负面舆情的应对处置、潜在矛盾的排查化解,建立起“舆情医生”团队,通过多渠道汇聚力量,有效调动并发挥普通网民、网络社会组织、“体制内”干部等不同群体、不同人员在管理网络、服务社会、优化环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多方力量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网络综合治理“一盘棋”的工作格局。通过网络社会的“大合唱”,最大程度消除杂音和噪声,有效传播正能量。

3. 只有顺势而为,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新技术快速发展,不断延伸着网络治理领域,丰富着网络治理内容,给日常管理、网上安全带来一系列困难和挑战。必须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既要善借“外力”,依托专业化力量,将新应用、新科技为我所用,融入到管网治理的体系中,主动应对变化和发展趋势;也要苦练“内功”,善于分析、善于研究,关注各类新技术的流行对当前网络综合治理带来的深刻影响,深入剖析短板,对新技术带来的种种风险加强应对防范,进而有针对性地加以弥补。

(责编:李洋、谢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