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化地处我国长白山腹地,隶属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辖区11957平方公里,总人口48万。敦化寓“敦风化俗”之意,素有“千年古都百年县”美誉,其历史悠久、人文厚重,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国家卫生城、全域旅游示范区等40余项国家级荣誉。2016年,敦化市开展的“大德敦化”系统工程建设开启以德治为基础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其后,敦化市继续推动秉承传统、德治教化等相关活动,以德治提振政风,正行风、带民风,促进社会风气敦厚和睦,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提升整体社会文明程度。
一、“大德敦化”系统工程建设开启德治教育
2016年3月,为推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敦化市制定《开展“大德敦化”系统工程建设活动实施方案》,并大力推动方案落地实施。该方案确定了“大德敦化”系统工程建设活动的核心内涵,即以历史传统文化为社会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以创建和巩固全国文明城为奋斗目标,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最终目的。该方案将其行动纲领界定为:秉传统厚德,提文明素质,树品牌形象,聚党心民心,谋敦化发展。该方案的出台实施,标志着敦化市德治教育活动的开端。
敦化市以“大德敦化”系统工程建设为统领,推动各级各部门周密部署,高标准、高质量抓好文明城市创建任务落实。在工程建设活动中,开展为“大德敦化”作贡献大讨论、将“大德敦化”内涵融入各部门和各行业工作中,融入干部群众日常生活,促进德治教育广覆盖、深融合、落地生根;开展“大德敦化人”评选,引导选评好人、学做好人、树帮好人的社会风尚,传递社会正能量,提升市民道德文明素质;开展“大德敦化”讲堂进基层,讲授惠民惠农政策、实用知识技术,传播传统文化,解疑群众关注热点,推动知识技术面向基层百姓、服务社会生产生活;开展“大德敦化”社会公益活动,宣传“大德敦化”主题,壮大志愿者队伍,扩大志愿服务覆盖面,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打造志愿服务品牌。开展“大德敦化”系列文化活动,拓宽公共文化服务活动载体,打造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将“大德敦化”融入人们日常生活。
在“大德敦化”系统工程建设活动中,敦化市强化经费投入,加大媒体宣传力度,营造了浓厚的德治教化氛围。同时,推动建立健全各部门(单位)密切配合,社会组织协同支持,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联动机制,引导干部群众自觉投身文明城市创建,提高了市民参与热情,为文明城市创建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提高站位,统筹谋划,以政德教育推进政风建设
“大德敦化”系统工程建设活动,推动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全国文明城市成功创建做出积极贡献。为进一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推动现代文明与优秀传统相融合,敦化市推动德治教育的组织化、制度化,以政德教育引领政风建设,推动形成良好政治生态,促进政风建设。
2018年10月,敦化市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以市长为组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和主管副市长任副组长,16个乡镇、4个街道、34个政府组成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政德办公室,负责协调小组例会,指导政德教育工作开展,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党员干部教育及日常工作中,凝聚成干事创业的正能量,促进干净干事、风清气正的政风形成。
在德治教育组织化基础上,敦化市系统谋划,统筹布局推动德治教育深入开展。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德润敦化·传承文明”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大德敦化”引领工程实施方案》《大德敦化“五德”建设主题活动方案》《敦化市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敦化市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实施方案》等,推动“大德敦化”系列工程建设与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并从人财物方面予以保障,将中华优秀传统纳入文明实践服务平台,在全市形成“秉传统厚德、提文明素质、树品牌形象、感党恩聚民心”的浓厚氛围。
针对党政干部群体,出台《敦化市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以规范公务员职业行为,提升职业道德修养。该方案提出开展公务员职业道德专题轮训,重点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开设“公务员道德大讲堂”,进行职业道德及中华优秀传统教育;利用清明节、“七一”、国庆节等时间,选择烈士陵园、革命遗址、警示教育基地等场所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开展“公务员职业道德标兵”创建活动,营造“行业有标兵、单位有榜样、身边有先进”的良好氛围;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实践活动,开展读书活动和征文比赛;结合各部门服务职能,以践行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勤政廉政教育、强化事业心责任感为导向,开展“德润敦化、传承文明”主题实践日活动;将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同“两学一做”“扶贫攻坚”“只跑一次”等活动相结合,开展实践活动。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坚持从群众最关心问题抓起、从具体事情做起,将教育实践活动融入到业务工作中去,增强公务员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强加公务员廉政建设,为塑造勤政为民、务实高效、公正廉洁的政风做出了积极贡献。
敦化市还将传统文化学习引入市委理论中心组,先后邀请高以忱、吕明晰、张孝德等传统文化名家为全市领导干部培训。各部门主动对接传统文化培训,公检法、司法、城管等部门主动参与,使得刚性司法与执法中闪烁着传统文化的柔性光辉。敦化市还建立政德宣讲团,从公务员、传统文化爱好者中招募志愿者到部门开展送课活动。同时,“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组织各级干部赴山东、浙江、江苏等地考察学习。通过学习考察,广大党员干部明理内省,提升政德意识,推进政风建设。
三、强化师德,提升医德,以德治教育推进行风建设
敦化市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实施惠民工程,每年将新增财力大部用于改善民生,办好民生实事,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教育是民生之基、健康是民生之本,教育、医疗都是民心工程,事关人民福祉;人人有学可上、有病可医,最能体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校风、医风是行风建设的基础,其德治教化对推动多个行业风气好转发挥着示范作用。
在校风建设方面,启动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滋养师德学风。2010年以来,敦化市推动《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经典进课堂,编撰地方校本教材《大德敦化——小学卷、中学卷》《大德敦化——中华经典篇》介绍家乡人文历史文化。各学校也开发个性化校本教材,如市一中《论语粹学》、市第四小学《朝鲜族传统文化教育读本》等传承中华传统。为培育师资力量,敦化市开设校长专场培训班、骨干班和基础班,邀请郭文斌、李庆明、倪敏达等专家,对校领导、班主任和德育教师全覆盖式培训;同时,支持在职教师及志愿者组成“无名教育”支教团队,无偿为学生辅导课程,对陪读家长和孩子开展传统教育。2014年以来,各学校将传统文化编进课表,创新传统文化教学模式,例如实验中学新生第一课到敖东书院进行集中学习,并以升旗仪式、班队会、“一封家书”力行分享等形式进行感恩教育。官地中心校的“高雅教育”、黄泥河一小的“君子教育”、七小“国学教育”等也成为各具特色的教育品牌。这些特色教育品牌对引导师德、学风建设发挥着积极作用。
在医风建设方面,卫生健康部门积极推动传统文化进医院,凝炼提升医德医风。全市卫健系统开展了政德医风建设年和“重医德 正行风 讲忠诚 树形象”活动,在医院、社区卫生站、乡镇卫生院开展常态化医德培训,学习《大医精诚》《了凡四训》等传统经典,传承德为医之本的精神。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方式,进行立德修心专题教育培训,激发广大医护工作者厚德济世、救死扶伤的医者本色。制定《职业道德素养建设实施方案》《廉洁风险防控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医德医风考评应用体系,引导医务人员将医德医风转化为个人自觉行动。为推动医患关系和谐,市医院搭建患者“连心桥”、医患微信交流群,为患者进行疾病咨询、答疑解惑。中医院设立门诊医患“共读图书角”,为住院患者开办“八段锦”培训,引导患者及家属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打造特色亮点工程中,医护人员发扬传统中医药文化,建立中医康复中心,设乡镇中医馆,组织知名中医到基层免费义诊。渤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全市5家社会福利中心签订“医养结合”医疗服务协议,为患病、半失能、失能老人提供诊治、健康护理、慢病管理和康复医疗等服务,发挥医疗机构资源优势。通过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政德医风建设相结合,全面推进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培养,推进了医疗健康系统恪尽职守、尊重患者、尽责奉献良好行业风气的形成。
在商企业德治方面,推动传统文化进企业,利用中华优秀传统道德力量,引导企业加强诚信体系和企业文化建设。2016年12月,为增强企业文明经营、诚信经营意识,敦化市开展“文明商圈联盟”活动,引导商户在文明经营、诚信守法、高质服务基础上为老弱病残及特殊群体开辟绿色通道,为大德敦化人、优秀志愿者、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等提供优惠政策,使得“商圈”提升为“文明圈”“公益圈”,让“联盟商户”和广大市民感受到德治建设的实际好处。2019年7月,为弘扬优秀商业传统,铸就企业家精神,敦化市设立企业家节并组织开展敦化“首届企业家节”暨新时代企业发展论坛,期间邀请吕明晰、张王庚、陈景祥等名师到敦化讲课授业,倡导企业诚信经营,推动传统文化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作用。例如,作为敦化本土企业的德蕴电气领导层带头学习弘扬传统文化,打造“家”企业文化,倡导员工以企为家、凝聚企业生产经营合力,促进企业发展壮大。该企业从2009年几人创业团队发展到2018年签约项目3亿、就业近200人的电气龙头企业。优秀传统文化进企业,推动商业诚信经营,推进企业合规运营,助推各企业人本服务、诚信运营风气的形成。
四、夯实村居,倡导志愿服务,以德治教化社会风气
村庄、社区既是社会治理的单元,也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在县域社会治理中,村庄、社区更多是熟人、半熟人社会,道德伦理及习俗对人们发挥着更多规范约束作用。传统文化进乡村、进社区,以德治协同推动村居自治法治,并引导人们开展广泛的志愿服务活动,推进了整体社会风气好转。
推进传统文化进乡村,培育淳朴的乡村风气。敦化市结合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培养传统文化志愿者,分批组织村书记、主任、妇女主任、党员、文艺骨干、村民进行集中培训,加强政德教育,感受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依托文明实践所站,组织政德讲师团、传统文化志愿者们利用农闲时间到基层乡镇、村庄开展宣讲活动,培养本地传统文化宣讲员,有力推动了孝心村镇工作的开展。在乡村德治教育中,突出“孝”文化打造,利用敖东书院对孝心村村民进行集中培训。为打造孝心村,发挥其在乡村文化建设中引领作用,2018年敦化市投资20万元启动三道河子村“孝心村”试点,邀请中华孝心示范村组委会郭芙莲等专家给予指导,建立“孝亲广播站”,创办《三河孝报》,推出经典诵读、夏令营、饺子宴等系列“孝”文化活动。敦化市还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孝心村”评选活动,对全市孝心村镇试点调查摸底,为推动孝文化建设提供参考依据;制定孝心村镇建设标准,发布《敦化市孝心镇(村)建设实施方案》,并召开全市孝心村镇建设现场工作会议,进一步推动打造孝心乡镇(3个)、孝心村(29个)试点。这带动了农民道德水准的全面提升,弘扬了孝道、和睦等传统文化,培育了淳朴的村风民风。
推进传统文化进社区,提升社区德治水平。以“和睦邻里关系,建设和谐社区”为主题,整合社会资源,开展“美德模范”评选、“邻里节”等活动,营造社区邻里和谐氛围。敦化市自2008年起组织开展“邻里节”活动,推动邻里相互熟识,在生产生活中互帮互助。这促进了邻里关系和睦、社区人际关系和谐,同时也推动了邻里守望相助传统的回归。组织传统文化志愿者进社区,由社区志愿者骨干牵头,先后创办利民、工农、南湖等社区传统文化公益课堂,培训群众3万余人次。发挥社区志愿者作用,组织其定期到贫困家庭献爱心、到养老院送孝心,使其在志愿奉献、自我教育同时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传播传统文化中的利他、互助理念,培育奉献社会、助人为乐的社会风气。
2018年敦化市在推动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中,大力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带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敦化市整合党员干部、青年、群众及专业志愿队伍,组建由市长任总队队长的志愿服务总队,建立志愿者注册、管理、培训和激励的长效机制,健全市乡村三级、点面结合的立体化培训机制,提升志愿者素质和能力。在此基础上,按照党政所急、百姓所想、社会所需、志愿者所能的原则,策划服务项目,开展多样化志愿服务活动,包括组建政策宣讲、农业科普、健康教育、政德传统教育、巾帼志愿服务、戏曲文艺辅导等志愿者队伍,开展特色志愿服务活动;以“农民夜校”为载体,利用晚上休闲时间以讲故事、说理等微课堂形式,开展乡村宣教活动;以“孝心村”建设为载体,推行独居老人日常巡护、养老大院日间照护,以及开展“老年节”“饺子宴”等弘扬孝道活动;以“婚姻家庭辅导中心”为载体,组建志愿者队伍对离婚家庭进行调解、疏导活动等。敦化市还采取建设乡村文化礼堂、打造网络线上平台等方式,拓展志愿服务的场所、阵地及领域,保障志愿活动开展,增强志愿服务宣传、教育和服务的工作实效。
五、以中华传统德治促进县域社会治理的思考
当前,社会治理既要物质基础,也要重视精神文化。在基层社会治理中,除经济发展、收入以外,还要注重人们的价值观念、公民素质、责任意识,注重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这都需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推动政风、行风与民风的建设改善,提升整体社会风气。
2016年敦化市启动以传承美德、成风化人为核心的“大德敦化”系统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中德治、教化文明的传承发展。2018年敦化市设置政德办,以政德教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强化党员干部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干部为政之德,打造廉洁干事的政风。在师德学风建设上,突出传统文化引领,在《三字经》《孝经》等经典学习基础上,鼓励各学校创新教学模式,培育传统文化传承特色品牌。在医德医风建设上,强化医护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强化德治考核监督,全面推行“六减免”扶贫惠民服务。在企业行风建设上,启动“文明商圈联盟”创建活动,举办企业家节及论坛活动,引导企业成为传统文化传播的有生力量。推进传统文化走进乡村社区,创建“孝心乡镇”“孝心村”试点,在社区开展“美德模范”评选、“邻里节”等活动,推动家庭邻里和睦、乡村社区和谐。持续推动志愿者爱心奉献活动,加强志愿者教育培训,引导志愿者在县域范围内,针对群众所需提供多层次、全覆盖、专业服务,引导整体社会风气的好转。
近日,敦化市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普及三年实施方案》。该方案强调全面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其时代价值,并对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机关、学校、医院、企业、乡镇街村居、家庭“六进”进行统筹安排,确定传统文化学习内容、方式及特色活动等,统筹协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及落实,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大德敦化”模式。高水平基层社会治理,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到个体观念与行为中,而核心价值观承继在指导规范人们日常生活的伦理道德之中。因此,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文价值、伦理道德等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特殊价值和重要性,因其是现代生产生活现代化转型中所必须保留的基本要素,其核心导向是人之现代化,其终极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思想所追求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和睦、和谐与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