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最美四月天。今年的4月18日是吉林省政府命名长白山保护区60周年,恰逢冰凌花盛开,在这万物复苏的季节里,我们介绍一下60年来长白山保护野生动物所取得的成就。
长白山作为一座天然的“自然博物馆”和巨大的“生物基因库”有着亚洲最古老的原始森林,东北虎、梅花鹿、紫貂、中华秋沙鸭、黑熊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在这里繁衍生息,据长白山保护中心统计,现如今长白山保护区面积共有196618公顷,其中森林覆盖率达95.56%,较以前增长13.06%。
高峻绵延的长白山,由于其蕴藏着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不断被偷猎者光顾,对野生动物乱捕滥猎,使得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变得越来越小,数量和种类也越来越少,珍稀野生动物几乎濒临绝迹。
自长白山管委会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原则,牢固树立“任何开发服从于保护,以合理开发促进有效保护”理念,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领域和全过程,不断强化保护措施,创新工作方法,实现保护管理方式逐步由粗放低效向科技高效转变、人防向技防转轨,加强野生动物现状监测。开展徒步踏查、设置检测样地等行动,了解保护区野生动植物现状及各物种变化情况。目前,已发现的野生动物有1586种,其中,今年新发现野生动物2种。
自今年3月12日以来,大量鸟类也从自南向北的迁徙过程中逐渐到达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连素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中华秋沙鸭也在此时逐渐迁徙回来。
与此同时,长白山不断完善野生动物救助保护体系。成立长白山野生动物救助站,对受伤野生动物开展及时救助。借鉴国外保护区的野外补饲经验,在保护区内科学布设野生动物投食点和鸟类投食台,在突降暴雪等极端天气状态下投放玉米、稻谷、畜牧盐等救助物资,并严格落实投食区的监管责任,确保野生动物食源充足,安全栖居。
在春寒料峭的河水里,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华秋沙鸭、斑嘴鸭、罗文鸭、绿赤鸭、鸳鸯、风头 、苍鹭、灰雁、琵嘴鸭、红头潜鸭等具有迁徙习性的物种,也相继在3月随着秋沙鸭一同来到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经过8个月的休养、繁衍,最后带着新成员再次迁徙回南方。
如今,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已经是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家园,然而这一切都与坚守在保护区的保护人员密不可分。在长白山保护区建区60周年之际,我们发自内心地向你们道一声“辛苦了”。(记者韩金祥 崔殿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