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志愿者,用实际行动在吉林大地上书写志愿服务的动人篇章

2020年03月26日09:14  来源:吉林日报
 
原标题:致敬!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长春市朝阳区清河街道老张志愿团组成居民联防小组,为居民楼开展消杀,保护居民健康安全。

在我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当中有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农民、教师、个体老板、退伍退役军人、社区工作者,还有返乡大学生、中学生和有志青年,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他们坚守在疫情阻击战的前线,用实际行动在吉林大地上书写志愿服务的动人篇章。

老党员主动请缨

今年66岁的张亚军是“长春好人”“朝阳区首届道德模范”。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张亚军坐不住了。他主动联系到长春市朝阳区清河街道请缨参战,发动“老张志愿团”的党员志愿者组成居民联防小组,参与到疫情防控第一线。为减轻社区工作人员的压力,他们在注意自身防护的同时,协助社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包括协助重点隔离人员区域的垃圾清运、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居民楼道的消杀等等。

除此之外,张亚军和党员志愿者们还对丢弃的口罩进行集中捡拾、消毒、倾倒,以实际行动号召辖区居民妥善处理废弃口罩,防止二次污染。截至目前,共捡拾废弃口罩500余个。

年轻的“00后”抗疫者

许传文,2001年出生,现就读于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一名大一在校生。疫情当前,许传文就想着自己身为一名医学院的学生,一定要为抗击疫情出一份力,在看到临江团市委防疫志愿者招募时,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积极申请到志愿服务一线,被分配到火车站登记外来人员信息。许传文说,虽然贡献远不如坚守在一线的医生护士,但会尽全力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不论是这一次的防疫任务,还是今后每一次大大小小的志愿服务,我都愿意奋斗在第一线。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早日迎来疫情结束的那一天,吉林加油,中国加油!”

防控战“疫”的生力军

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2月15日,乾安县大布苏镇莫字村的22位志愿者同村干部携手并肩战斗在一线,成为防控战疫的生力军。

志愿者中年纪最大的是老党员韩贵,今年76岁,是一名退伍军人。疫情发生后,他每天都看新闻,时刻关注疫情变化。当从村里大喇叭得知村委会召集志愿者时,第一时间报了名,老伴和子女非常支持他。村干部劝他这么大年纪还是在家好好休息时,他却说:“我是党员,眼下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我虽然年纪大了,身体还硬朗,能在有生之年为国家、为社会、为村民作贡献是应该的。”

孙建航今年22岁,是长春中医药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大三学生,也是莫字村志愿服务队年龄最小的志愿者,用所学知识和实际行动践行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志愿者们冲锋在前,协助村干部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他们在路口排查车辆、行人;在村里巡逻排查;向村民讲解疫情防控知识及注意事项;引导广大村民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他们在各屯执勤尽职尽责,用忠诚和担当守护村民的健康。

父子并肩作战

“李书记,我的居家隔离期满了,这是我的请战书,你们这几天为了抗击疫情不分白天黑夜,我心里着急,想贡献一点力量,你就给我分配任务吧!”这是新疆某部队现役军人李晨思与白山市浑江区江北街道北安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志杰的对话。

李晨思今年25岁,既是军人,又是预备党员。他回到家第一时间向社区报告并居家隔离,在微信群看到社区党总支发布的《致全区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的倡议书》,隔离期满后主动递交请战书,参加到社区志愿者队伍中。

跟随李晨思一同前来当志愿者的还有他近50岁的父亲李明青。父子俩每天早早来到社区,开着私家车为社区运送人员和物资,并在返乡人员登记点执勤,帮忙悬挂宣传条幅、发放宣传单等,一干就是十几天。哪里有需要,哪里就出现李晨思父子的身影,“若有战,召必回!”李晨思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军人的铮铮誓言。

冲在前面的老党员教师

王艳民是四平职业大学招生办的一名教师、老党员。虽然学校还没开学,但是疫情的不断蔓延一直牵动着他的心。2月3日,王艳民主动来到四平市铁东区金桥社区报名做志愿者,要求加入到社区抗疫一线。

按照社区分配的任务,王艳民主要负责小区7个单元从1楼到6楼的楼道、住户门、楼梯扶手以及单元门的消杀工作。每天一大早他就来到岗位上,穿上不透气的防护服,一层一层仔仔细细地消杀。“爬到6楼的时候,基本已经满身是汗了。干完活走出楼宇门被冷风一吹,整个人一下子就冻透了。”王艳民说。

王艳民今年55岁,膝盖患有滑膜炎,每爬一层楼对他来说都很吃力。“王老师,跟社区说说换个岗位吧。”看他爬楼太遭罪,家人朋友都劝他。王艳民却总是摆摆手说:“我是一名党员,哪里需要哪里站,哪能挑肥拣瘦呢。”

保卫小区的“哨兵”

2月4日,四平职业大学教师志愿者冯志明来到四平市铁东区四马路街道曙光社区,他了解到社区很多居民楼没有物业公司管理,出入口又比较多,给小区的封闭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麻烦,他想出点力。

冯志明投入战斗第一天的任务就是封闭小区。铁筛网、铁锤、八号线、铁丝、铁钳、钢钉……封闭工作用到的设备比较多,又全是手工作业,工作量非常大。冯志明和其他几位同志忙活了整整一天才完成了曙光社区100多栋居民楼的封闭工作。“小区封闭后只留一个出入口,后期的联防联控工作就好开展了。”冯志明说。

第二天一早,冯志明又来到社区的3号卡点。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一个临时搭起来的简易帐篷成了他抗疫的主战场,严酷的工作条件并没有动摇冯志明在一线抗疫的信心。坚守在卡点他丝毫不敢懈怠,进出小区的每一位人员他都严格审查,排查有无非四平居民进入小区,遇到有人无卡出小区,他就苦口婆心规劝。赶上天气太冷冻得站不住脚,他就围着桌子溜达溜达,手冷了搓一搓、脚冷了跺一跺。冯志明说:“每次值班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像保卫祖国的哨兵一样。想起这,身上虽然冷,但心里却热腾腾的。”

奔跑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小白杨”

“没关系,让我来!”自1月27日成为防控疫情志愿者以来,这是吉林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大二学生白杨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为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白山市区内公共交通运营全部停止,保障医疗人员的正常通勤和防疫物资的运输成了当务之急。得知正在招募疫情防控志愿者的消息时,白杨第一时间报了名,主动承担起为板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提供通勤、运输防疫应急物资和运送入户为返乡者监测的工作人员的任务。他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工随时待命,接到流调任务便紧急出发。运送物资时,白杨总是抢搬抢运重物,他的无私援助打通了卫生服务中心与上级及兄弟单位之间的物资运输通道,保证了疫情期间的物资供应。

白杨的到来大大方便了板石服务中心疫情防控工作的顺畅开展,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小白杨”。“作为一名青年大学生,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就应该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白杨坚定地说。

社区一道闪亮的风景

汉漴林是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信息化中心的教师,2月2日,当得知社区急需卫生消杀志愿者后,汉漴林积极投身到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用实际行动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消杀工作责任重大,关乎到小区每个人的安全。每天早上7点开始,汉漴林就背着重达50多斤的消毒水箱走进每个居民楼,在各个楼梯间爬上爬下。背着沉重的水箱需要很大的体力消耗,加之长时间负重攀爬楼梯,每上一层都格外吃力,累得汉漴林浑身大汗,他忙碌的身影成为社区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由于长时间接触味道浓烈的消毒水,汉漴林产生了严重的过敏反应,几次出现呕吐和眩晕症状,但他从未想到过放弃。忙了一上午后,他和队友简单吃了碗面,又投入到“战斗”之中……

祖国妈妈,您的孩子已长大

在长春市南关区鸿城街道东风社区有一位特殊的志愿者,她叫孙雪,是长春建筑大学的在校学生,父亲患有类风湿病不能从事重体力工作,家里3个孩子都在上学,全家租住在不足10平方米的房子里,生活十分困难。东风社区党委书记王敏了解情况后和孙雪结成了帮扶对子,资助她上大学,还认她作干女儿,像对亲人一样关心她的成长。

疫情发生后,孙雪主动申请参与到抗疫防控工作,成为一名志愿者。她不畏严寒、不怕艰苦,常常抢着分担别人的工作任务。在疫情排查点值守时,寒风天将她冻得脸通红、直跳脚,却仍然坚守岗位,出入的群众纷纷为她点赞。

孙雪说:“党和政府对我们一家有恩,我要懂得感恩,做我力所能及的事情回报社会。疫情紧急,这点辛苦不算什么。我要像我干妈学习,坚守在防疫前沿。”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哪里有需要志愿者就冲到哪里,为遏制疫情扩散、夺取疫情防控斗争的胜利贡献着力量。暖心的故事还在继续,在这片有爱的吉林大地上,还有很多人在默默地给予我们感动……他们众志成城,用血肉之躯筑牢了疫情防控的一道道防线,他们是默默无闻的“吉林勇士”!

(记者于悦 马贺 姜忠孝)

(责编:王帝元、谢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