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334樺甸段:鬆花江上游的“山水文化廊道”正加速構建
人民網吉林10月30日電 近日,G334國道樺甸段大力推進周邊文旅產業開發建設,深入發掘沿線豐富的自然與人文資源,規劃了“一主軸、六支線、兩環線、五片區”的旅游規劃布局。
作為連接長白山與鬆花江上游的重要通道,G334國道樺甸段串聯起金礦遺址、高山湖泊、歷史遺跡與冰雪勝地,一條以“黃金水道+生態康養+冰雪文旅”為特色的鬆花江“山水文化廊道”正在加速構建。

G334國道樺甸段發展規劃圖。圖片來源:樺甸市委宣傳部
“寶戲台金谷景區”:黃金工業旅游的新名片
走入夾皮溝鎮寶戲台金谷景區建設現場,機械的轟鳴聲與建筑工人的口號聲不絕於耳。工地西側剛運抵的預制牆板正接受質檢,技術人員用回彈儀逐一檢測構件強度﹔遠處塔吊將捆扎成型的鋼筋精准吊裝至作業面,一旁的鋼筋工班組正迅速綁扎梁柱節點。

夾皮溝鎮寶戲台金谷景區施工現場。實習生 王思皓攝
夾皮溝鎮寶戲台金谷景區位於夾皮溝金礦區域,正處於建設階段,一期項目總佔地6.34萬平方米,計劃總投資4.39億元,主要建設游客服務中心、寶戲台、韓邊外宿集、黃金閣酒店、礦工劇場、金谷親子樂園、魏拯民將軍事跡展覽館及基礎設施等項目,預計將於2026年夏季投入運營﹔二期項目規劃佔地面積50萬平方米,將主要建設林中餐廳、冰雪大世界等項目,構建全域全季旅游格局。
該景區以“一線五區”理念打造,“一線”即32公裡黃金大道沿線鄉村振興示范帶,“五區”即歷史建筑保護區、博物館展示區、配套服務承載區、居民商住融合區、環境整治提升區。

夾皮溝鎮寶戲台金谷景區施工現場。圖片來源:樺甸市委宣傳部
“夾皮溝金礦從1820年正式土法採金開始至今已有著超200年的採金史,素有‘長白山下黃金國’之稱。”樺甸市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湯懷冬介紹,“寶戲台擁有深厚的歷史底蘊與獨特的黃金文化,我們秉持‘修舊如舊’的原則建設夾皮溝鎮寶戲台金谷景區,將工業旅游與文化旅游融合,希望能幫助更多的游客認識了解夾皮溝金礦的歷史與文化。”

夾皮溝鎮寶戲台金谷景區效果圖。圖片來源:樺甸市委宣傳部
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傳承。夾皮溝鎮寶戲台金谷景區與G334國道周邊生態資源相結合,正逐步形成集採礦體驗、黃金文化展示、紅色研學為一體的特色旅游片區,成為G334國道沿線獨具魅力的“金色地標”。

紅石湖湖景。實習生 王思皓攝
紅石湖:鬆花江上的“狹湖明珠”
深秋時節的紅石湖,湖面宛如一幅靜美而濃郁的油畫,將環繞湖區的如火楓葉、金黃銀杏與赭紅山岩盡數映照。微風過處,漣漪輕起,整片湖泊閃爍著細碎的鎏金光斑。偶爾有幾片落葉翩然而下,似一葉葉小舟,緩緩飄向遠方,秋意在此刻被渲染得淋漓盡致。
紅石湖被譽為“東北第一狹湖”,湖長38公裡,平均水深37米,最窄處僅80米,兩岸山巒疊翠,景色幽深秀美。作為吉林省“三湖”之一,紅石湖不僅是鬆花江上游重要的梯級水庫,更是生態觀光、水上運動與休閑垂釣的理想之地。

紅石湖氫能觀光列車預設軌道。實習生 王思皓攝
近年來,樺甸市積極推進紅石湖景區建設,計劃完善碼頭、步道、觀景平台等配套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水上航線,並與紅石國家森林公園形成聯動,大力發展森林康養、水上運動等項目。“我們正致力於將紅石湖從單一的觀光景點,升級為文旅綜合體。”樺甸市文廣旅局旅游產業發展中心劉杰說,“我們將全力做到使游客‘引得來’‘留得住’‘玩得好’,全面提升游客的游玩體驗。”

北大湖滑雪度假區器材租賃區。實習生 王思皓攝
北大湖滑雪度假區:亞洲級冰雪度假區
走入北大湖滑雪度假區,廣闊的雪具大廳中,游客們正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滑雪前的各項准備,身穿專業服裝的滑雪者熟練地檢查雪板固定器,彎腰調整雪鞋的鬆緊度,並將雪杖套在手腕上﹔雪道起點處,一些游客在教練的指導下,反復練習著基本的站立和剎車姿勢。
北大湖滑雪度假區位於吉林市冰雪試驗區,是亞洲規模最大的滑雪度假區之一,擁有74條雪道,雪道總面積275公頃,配備13條索道與350余台造雪設備,被譽為“滑雪勝地、粉雪天堂”。

北大湖滑雪度假區正在造雪的雪道。實習生 王思皓攝
“我們在今年夏天對雪季運營的雪道進行了平整與拓寬,還升級了管線和造雪設備。”北大湖滑雪度假區市場總監閆帥介紹說,“隨著G334國道沿線文旅產業的開發建設,更多的品牌與項目選擇落戶我們北大湖滑雪度假區。未來我們也將舉辦更加豐富的賽事與文娛活動,為吉林省的冰雪旅游事業發展添磚加瓦。”
隨著G334國道周邊文旅產業的不斷完善,北大湖滑雪度假區與G334國道樺甸段旅游資源形成緊密聯動,與南樓山景區、肇大雞山國家森林公園、森林慢谷等景區形成“冰雪+生態+文化”的復合旅游線路,共同構建“鬆花江上游冰雪旅游帶”,助力鬆花江流域全域旅游發展。

楓雪部落內雕塑。實習生 王思皓攝
廊道初現:G334國道沿線資源整合提速
G334國道樺甸段還串聯起楓雪部落、名峰生態度假村、曉光民俗村等一批優質景區,形成“春賞花、夏游湖、秋觀葉、冬滑雪”的全季旅游格局。

楓雪部落內屋舍。實習生 王思皓攝
借助G334國道樺甸段沿線文旅產業蓬勃發展的東風,鬆花江上游的白山電站、紅石電站等水電工程,在防洪、發電之余,成為工業旅游與水利科普的重要載體﹔“120”射電雷達系統項目也成為吉林省天文科普、科技研學旅行的優質選擇﹔而蘇密古城作為渤海國長嶺府遺址,則為這條廊道注入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蘇密古城的城牆。實習生 王思皓攝
G334國道不只是一條公路,更是一條貫穿山水、串聯古今的“發展軸”。樺甸市正以國道為紐帶,以鬆花江為脈絡,整合沿線金礦文化、湖泊資源、歷史遺跡與冰雪運動,推動“交通+旅游+文化”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具有強大區域影響力的“鬆花江山水文化廊道”,著力書寫吉林省文旅版圖中的又一亮麗名片。

白山大壩。圖片來源:樺甸市委宣傳部
“打造‘G334鬆花江山水文化廊道'核心目的就是打破景點‘單打獨斗'的局面,通過‘公路+水路'雙線聯動,實現資源整合、品牌共建。這不僅是推動樺甸市旅游業從‘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的關鍵一步,更是帶動沿線鄉鎮經濟發展、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劉杰說,下一步,樺甸市將全面落實好省委戰略部署,加快推進G334國道樺甸段旅游規劃設計和項目落地實施,努力在這條新賽道上跑出樺甸文旅的新優勢和經濟發展的加速度。(實習生 王思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