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思政課”線下答題活動長春大學專場舉行

人民網長春9月17日電 (記者馬俊華)一條沉澱百年歷史的長春街道,一群穿梭於古街老巷的青春大學生,一場以“弘揚優良傳統 賡續紅色血脈”為主題的思政課……今日,“行走的思政課”線下答題活動長春大學專場在長春市北京大街西歷史文化街區開展。
本次活動由人民網、長春文旅集團精心設計,將傳統思政課堂從校園延伸到充滿歷史底蘊的城市街區,通過在歷史街區尋找題卡,交流討論互動答題,引導青年學子深刻感悟東北抗聯精神,汲取奮進力量。
活動現場,學生們漫步於古街老巷之中,在沉浸式體悟歷史氛圍的同時,積極投入題目探尋與解答。此種融“教”於“樂”、貫“知”於“行”的實踐模式,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參與主動性與積極性,現場氛圍既洋溢著熱烈的互動氣息,又彰顯出對歷史文化的庄重敬畏。
長春大學深入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團風”引航,構建“三維融合”思政育人新范式——
長春大學面向學生骨干開設“團風青馬工程”培訓班,引領學生走出理論教學“小課堂”、走進社會“大課堂”,探索出儀式教學、理論教學、現場教學、體驗教學、實踐教學、情景教學等一系列特色課程,將“小課堂+大課堂”雙線聯動,持續強化對長大青年的政治引領、思想引領,助力學生接好時代的接力棒。近三年,99名青馬學員成為中國共產黨員,112人獲省市級榮譽,7名全國“自強之星”,長春大學團委獲2024年“全國五四紅旗團委”。
長春大學“團風青馬”師生宣講團,聚焦三個方向、選派三支隊伍、立足三類陣地,走進大中小學,推進思政教育一體化﹔走進賽場,依托賽事平台,鍛煉宣講能力﹔走進全國紅色教育基地,創新宣講形式,講好時代故事。通過長期宣講實踐,形成了信而行、行中學、學中講、講中信的培養閉環,讓理論宣講更具溫度與力量。
殘障人由於“看不見”和“聽不見”,在接收信息上存在障礙,導致在學習理解黨的政策上難度較大。結合殘障學生特點,針對聽障學生,長春大學制作《實用手語》,開展“手語團課”,保障無障礙學習黨的理論。針對視障學生,制作了全國首套《團員和青年主題教育系列》盲文教材,逐步探索出適合殘疾人特點的“四育人-一回報工作法”,體現出對殘疾大學生能力和健全人格的培養效果,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殘健思政引領新范式。
多年來,長春大學通過多維度的內容設計、多元化的主體參與、多場景的陣地拓展,“團風青馬”正逐步成為學校思政教育的“移動課堂”、青年成長的“精神燈塔”,讓理想信念的種子在更廣闊的土壤中生根發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翱翔長空丨白山鬆水銘記鐵血英魂
- 9月17日,“紅星照耀中國·翱翔長空”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追隨著“楊靖宇支隊”戰旗歸吉的腳步,來到東北抗日聯軍紀念館,重溫東北抗聯歷史,賡續紅色血脈。 東北抗日聯軍紀念館。…
- 評論
- 關注